课 题:9、 家乡的变化真大呀 课 型:导行课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并进行简单地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地为家乡献计出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未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教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
通过调查、访问和参观,汇报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如何辨证地看待家乡的发展变化,如何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 教学准备:新旧家乡面貌照片、挂图 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环境、生活变了 教学目标:
学生自主组合成研究小组,有计划地参观、调查、访问。教师了解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家乡在变化 1.住房的变化
(1)同学们,想知道老师家住的房是什么样吗?(多媒体.自家现在住房的图片)老师家原来的住房可不是这样的(出示自家老房子照片),将两张照片放在一起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你们家的住房有变化吗?是怎样变的? 将课前搜集的照片拿到投影仪上展示。
(3)是啊,许多同学家的住房都变得高大、宽敞、美观了。我们的家乡不仅是住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他地方也在变化呢!你发现没有? 揭题《家乡的变化》 2.出行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变化
①老师小时候上学,大多数时间是步行,家离学校又远,每次步行到校都要1小时左右,所以为了不迟到,我每天得5点就早早地起床。偶尔在路上遇到骑自行车的邻居带我一程的话,就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早早地到校。如果遇下雨天,那老师还得更早地起床,因为泥路不好走。 ②课前让同学们调查爸妈小时候上学使用交通工具的情况,谁来汇报调查情况?学生讲述父母小时候上学使用交通工具的情况。
小结:以前我们能用的交通工具少,自行车算是不错的交通工具,多数步行。
③现在我们是怎么到学校上课的?是家长用电瓶车、摩托车、甚至小轿车接送,或者坐校车来的。 (2)道路的变化
上学的道路有没有发生变化?
(以前是泥土路,好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后来有了沙石路、柏油路,平坦、宽阔,走在上面很舒服,雨天上学也很快。) (三)谱写赞歌,展示才华
21
1.家乡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幸福,我们的心中充满着对家乡的赞美之情。请听一听一位小朋友发自内心的赞歌。 (配乐朗诵:《森林公园》)
2.你从他的心声中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也来尽情地抒发对家乡变化的美好感受吧。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商量,或者写一首小诗,或者写一段美文,也可以画一画你认为最美的一角,还可以用一首歌来尽情地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5.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汇报。
6.小结:透过同学们丰富多彩的汇报,老师也真切感受到了家乡巨大的变化,让我们真切地说一声:“可爱的家乡,我爱你!”(课件出示这句话) (四)提出问题,课外延伸
家乡巨大的变化,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了自豪与骄傲。然而,这些变化有时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引领学生观察生活,了解家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地为家乡献计出力。 教学过程
(一)辩论交锋,升华认识
1.上节课,我们知道:家乡变得更美丽、富裕了,人们的生活也因此越来越幸福、快乐。但是,有人说:“家乡的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汽车多了,空气差了;楼房多了,绿地少了……”(课件出示)
2.家乡的变化带来的烦恼
(1)家乡的变化带给你或其他人烦恼了吗?上节课布置大家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你收集的是什么?指名交流。
(2)欣赏诗歌《高楼与花园》 诗歌反映出小作者什么心声?
3.辩论:家乡的变化——快乐还是烦恼? (1)(课件出示)家乡的变化是给我们带来快乐还是烦恼呢? 辩论:正方:家乡变化带给我们快乐。 反方:家乡变化带给我们烦恼。 (2)学生辩论。
通过刚才精彩的辩论,我们知道,家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便利,让人快乐;同时我们也看到,家乡在变化过程中也给我们带来了烦恼,叫人忧虑,令人遗憾。怎么样避免烦恼,让家乡在发展的过程中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呢?这得靠全社会许多人一起去努力。 (二)链接生活,建构角色 1.执着少年爱家乡
(1)辩论中老师还感到:虽然大家年龄还小,但已经开始关心着家乡的发展。你们真是家乡未来的希望。
有一个小同学不仅关心着家乡的发展,还在为家乡的发展出力呢! (2)阅读书上的小故事。
(3)说一说:你怎么看小丹宁的这一行为?(热爱家乡、执着) 2.家乡的“美中不足”
(1)与小丹宁一样,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一些“美中不足”,让我们每个小队行动起来,睁开慧眼寻一寻这些不足,写在下面的表格中,同时写下可反映问题的相关部门。
22
(2)交流。
表扬优胜小队,奖给“优秀雏鹰小队”红旗。
同学们在课后可继续调查家乡建设中的“美中不足”。 3.我为家乡出点子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为家乡的发展做些啥?你有什么“金点子”? 对能想出好点子的同学发放“金点子”奖牌。 4. 我们在行动
(1)现在的家乡在人们的建设中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有生机;未来的家乡由谁来建设?我们! (2)其实从现在起,我们就可以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了,课后,大家愿意去解决家乡建设中的问题吗?(指《家乡建设中的“美中不足”》表)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时可请大人帮忙。同时将自己的“金点子”落实到行动中去,那时,我们的家乡一定更美好! (三)、播放歌曲,升华情感 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师总结全文:
我们生在家乡,长在家乡,即便有一天,我们不得不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但我们的心永远停留在这一方故土上。让我们永远牢记:我们有责任,为家乡美好的明天竭尽全力。 板书设计: 家乡的变化
热爱家乡 建设家乡
课 题: 10、 我的发现与担心 课 型:明理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与关注家乡发展中的水资源污染问题,知道“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行为与习惯: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对家乡的责任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小公民的身份分析家乡水资源现状,提出合理化的保护措施,能在后续社会实践拓展活动中,为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尽力。 教学准备:调查报告、照相机、换灯片、诗歌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一:童眼看水
1、同学们,武汉市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长江边上这颗最璀璨的明珠! (播放CAI课件,教师讲解说明。)
2、我们家住在这样一个风景秀丽的大都市,能说说你们此时的感受吗? 3、同学们,武汉又被称为“江城”,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4、大家刚才那样注视着家乡,身为家乡的小主人,这个城市的另一面你们也不能忽视呀! (播放CAI课件,教师讲解说明。)
5、你们认真看一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心情怎样?发现了什么问题?
6、的确,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乡的水出现了新问题!不过,我们湖北省号称“千湖之省”,武汉又称“百湖之市”、“江城”,我们是不是不用担心身边的水用不完呢? 7、今天荣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数据,(播放CAI课件,教师讲解。)看了这一组数据,你们有什么要说的?
8、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武汉300多个湖泊变成27个呢?请大家讨论交流。
23
(教师用CAI课件出示总结文字。)
9、我们再来看看被墨水湖、月湖、龙阳湖、莲花湖所包围的汉阳——我们的家园里,水到底怎么了? (播放CAI课件。)
10、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第二课时
活动二:童嘴说水
1、这里是我们每个市民的家乡啊!身为主人的你们,心里正在考虑什么问题呢?
2、咱们先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水污染,课前同学们和老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现在,咱们就来资源共享,一起交流了解水污染的原因。 (教师播放CAI课件,请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3、同学们,社会要进步,人类要发展,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在发展的同时,是否顾及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空气和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元素,当这种元素遭到破坏时,绝不会因为口袋里的钱多就可以避免因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空难。
4、“明天,我们会失去维持生命的最后一滴水吗?”这个问题太可怕了,然而最可怕的是出现这样一幕。
活动三:童心护水
1、粘贴“人类眼中后悔的泪水变成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2、孩子们,你们是家乡的主人,忍心看到自己家里出现这样一幕吗?
3、我们能做什么呢?小组讨论交流,书写爱心卡,发表意见,粘贴爱心卡。 4、老师粘贴“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5、看来,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保护水资源从小事做起,咱们市政府已高度重视并着手解决水污染问题,我们相信团结全社会的力量,咱们家乡的水质会越来越好。 6、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吧!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文明怎可缺一点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增强对家乡的责任意识。
2、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明白在家乡发展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地发现问题并尽力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家乡发展得更快、更好。
3、行为与习惯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自觉地当好“文明小使者”。 教学重难点:
能让学生懂得家乡的发展必须依靠大家对家乡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调查了解生活中文明与不文明的言行举止,用照片、绘画或者是文字记录下来。 2、学生准备彩色纸、笔。
3、教师将教科书 73 页的记录一编排成小品。 4、利用网上资源设计一些公共场所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小品导入,直奔主题
1 、小品导入:小品内容为课前编排的教科书 73 页的记录一。
2 、演完后可让扮演“我”的学生说说:此时你的心情怎样?老爷爷为什么直摇头?妈妈为什么这么生气?
3、板书课题:文明怎可缺一点 二、感知素材,悟出道理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