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6分)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 ..
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诚恐以财货污君。”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
【注】
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
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
(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删改)
【注】 掾属:佐治的官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解析 B项,副词,将要/连词,表转折,却。A项,均为副词,于是、就。C项,均为介词,因为。D项,均为连词,表转折。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焉”字,与“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的“焉”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C.犹且从师而问焉 .D.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
解析 C项,与例句均为代词,他。A项,均为兼词,相当于“于此”。B项,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D项,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答案 C 【参考译文】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城人。起初,光武帝与朱晖的父亲朱岑都在长安学习,有旧交。
等到光武帝即位后,探访朱岑,这时朱岑已死,于是召朱晖做郎官。朱晖不久因病离职,毕业于太学。
后来朱晖做了郡吏,太守阮况曾经想买朱晖家的婢女,朱晖不答应。等到阮况死了,朱晖送厚礼到阮况的家。有人讥讽他,朱晖说:“从前阮府君有求于我,实在是怕用财物污辱了他。”骠骑将军东平王刘苍听说后,提拔朱晖,对他十分礼遇尊崇。正月初一,刘苍应当入贺。按照旧例,少府给璧玉。这时阴就为府卿,(自认为)高贵并且骄横,官吏傲慢而不守法。刘苍坐在朝堂之上,更漏将尽,而璧玉找不到,刘苍回头对佐治的官吏说:“怎么回事?”朱晖看见少府主簿手持璧玉,就去欺骗他道:“我多次听说有璧玉却不曾见过,请给我看看。”主簿把璧玉给朱晖,朱晖回头召令史给刘苍。刘苍行礼已毕,对朱晖说:“你自认为与蔺相如相比哪个强些?”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6分)
南屏石,无出奔云右者。奔云得其情,未得其理。石如滇茶一朵,风雨落之,半入泥土,.三四层摺。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黄寓庸先生读书其中,四方弟子千余人,门如市。余幼从大父访先生。先生面黧黑,多髭须,毛颊,河目海口,眉棱鼻梁,张口多笑。交际酬酢,八面应之。耳聆客言,目睹来牍,手书回札,口嘱傒奴,杂沓于前,未尝少错。客至,无贵.贱,便肉、便饭食之,夜即与同榻。余一书记往,颇秽恶,先生寝食之不异也,余深服之。 ...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解析 D项,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A项,代词,它的/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B项,介词,和/连词,和。C项,介词,在/介词,比。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与“余深服之”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子而思报父母之仇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D.吾从而师之 .
解析 D项,与例句均为代词,他。A项,均为助词,的。B项,均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C项,均为动词,去、到、往。 答案 D 【参考译文】
南屏石,没有超过奔云石的。奔云石得到了南屏石的情致,但没有得到南屏石的理趣。奔云石像一朵云南茶,被风雨吹落,一半陷入泥土中,折叠了三四层。人走在那奔云石中,像蝴蝶飞入花心。黄寓庸先生在那里读书,四方来求学的弟子有一千多人,门庭若市。我小时候跟随祖父拜访过黄先生。黄先生面目黧黑,胡须很多,满颊胡须,目清口阔,眉骨分明,鼻梁挺直,常爱张口大笑。交际应酬,八面玲珑。耳中听着客人的谈话,眼睛看着送来的文书,手中写着回信,口中嘱咐奴仆,纷杂繁多的事情放在面前,未曾有一点错误。客人到了,无论贵贱,用家常的肉、饭款待他们,夜晚就和客人同床而卧。我有一书记官前往,这个书记官非常丑陋污浊,先生和他一道吃饭、睡觉没有差异,我非常佩服先生。
题组二 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9分)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
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B.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C.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D.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解析 以对话“曰”及虚词“之”“乎”“耳”等标志进行断句。 答案 D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
解析 C项,“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 答案 C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