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情感”在舞蹈中的作用
摘要
情感是舞蹈的内在源泉,是舞蹈作品的灵魂,是舞蹈生命力的象征,如果一部舞蹈作品没有情感,就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是失败的作品。因此,情感
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随着当代娱乐产业的繁盛,舞蹈在技巧与演出条件越来越成熟和进步的同时,也更加容易忽略内心的表达。一个优秀的舞者或者舞蹈艺术家,其艺术风格的形成更需要情感与技术的高度融和。因此,情感与舞蹈的关系至关重要,只有将情感更好的重用于舞蹈,才能更好的诠释出舞蹈作品的内涵。
前言
情感对艺术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活动虽然具有情感宣泄的功能,但它的目的却不是为了宣泄情感,而是为了表现情感。类文化历史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粗糙的自发模拟形态,逐渐地向着复杂,细致的自觉表现形态的发展过程,舞蹈是一种表情艺术,是人的内在情感冲动所引发出的人体动作的外化,是最直接表示人的情感的一种艺术。情感表现对艺术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舞蹈艺术中,情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舞蹈的生命力核心,古时人们就强调情感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舞蹈与情感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所表现的动作和姿态是世界万物中最美、最能打动人的动作和姿态。当情感的作用充分表现在舞蹈的优美之中,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舞蹈事业吸取国外舞蹈经验和菁华,从不同的方面获取了卓越的成就。然而随着舞者的身体条件和技术性越来越娴熟,内心情感的表达却常被忽略。 一 情感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艺术是情感的表达,伟大的艺术作品之所以成为传世经典,主要是由于它能够表现代表普遍人类的情感。这各种各类的艺术当中 ,舞蹈是一门最能展现人物性格特征与内心情感的艺术。它由人的肢体动作和姿态构成,非常富有表现力的高雅艺术。既由肢体表达,肢体与人内心是最密切、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而
且舞蹈作为一门人体表现的艺术,表达的是人的思想、性格,内心感情,所以,舞蹈可以称作一种有意味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个别的或独特的艺术形象反映一定的现实,是感性地表达舞蹈着和编舞者的感情和思想,因此,舞蹈用可以用一定的模式和手段表现人物性格。性格是人内在心理的综合表现,典型人物的心理表现出典型性格,舞蹈的姿态以及动作往往是以一种外在的形式表现在特定的舞蹈情境中,舞者的姿态、动作,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技术性以及艺术性。这些形式美、技术性及艺术性都是来源于人体本身,是人的内在感情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的动作,动作来自与舞者本身,也就是说,外在的技艺和形态都必须与人的内在情感相同,受到情感的影响和波动,并且能够表现出这种情感,舞者如果在舞蹈时将注意力的重心放在舞蹈技术和自己的肢体上,就自然会减少对舞蹈本身的投入,这就失去了舞蹈的真谛与生命力。舞蹈是善于行发情感的艺术,优秀的舞蹈作品必然是将深厚的、凝练的、动人的情感,加以创造,用生动的肢体语言和艺术表现融为一体,以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这样才能创造真正的舞蹈艺术。
如果舞蹈作品中只有运行的肢体和复杂的技巧,那么则与广播体操和杂技等无异,舞蹈即不能称之为舞蹈。如果舞蹈作品没有真情实感,只有技术的叠加或空洞的表演,这样的表演只会让人感到造作,夸张,而不是一门艺术。所以,一部舞蹈作品里面如果缺乏情感的存在,就不能把它称之为舞蹈。也不能打动观众,是失败的作品。因此,我们可以说,情感是舞蹈的灵魂,是舞蹈生命力和精粹之处。
二 舞蹈情感的表达方式 1 透过肢体动作表达
舞蹈语言,是舞蹈的思想情感与舞蹈动作的综合表现,也是表现舞蹈内容和情景的重要方式之一,一部舞蹈作品能否成功,主要原因即在这里。根据舞蹈与舞蹈反映生活的关系看,舞蹈中的肢体动作可以分为抽象动作和具体动作两种,这在现代舞蹈中更为突出。现代许多舞蹈家都在强调舞蹈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生命体验的表达,直接接近人类的内心世界。人类最初是由于内心的欢娱、狂喜、祈祷等情感因素开始舞蹈。由上可见,情感是舞蹈发生的本质精神内涵,舞蹈的
本质即是通过肢体寻找与内心情感的根本需求。 2 透过人物表达
舞蹈作品大多数是表达“人”的思想情感,也有不少作品表达的是自然界的动物和生物等,但是在这种表达其实也灌注的是人的情感,比如蒙古族舞蹈中常用大雁这种形象,表达依旧是蒙古族人民豪放自由的心态,还有借助各种花的姿态来展示女子的高洁美丽等,所以说,舞蹈作品其实都是在表达人的思想情感,是以人为根本和出发点的。 3 透过主题表达
通过塑造艺术形象还有描述现实生活体验来阐发的思想与情感意蕴即是舞蹈作品的主题,称之为主题思想。主题思想是编者与舞者在生活和自然世界中一点一滴的观察和体验积累,经过他们的提炼和精心地构思和安排,具有一定的思想脉络。比如舞者对生活的颂扬或不满,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表达,这必定是他在生活中观察或体验到的,从而激发了创作灵感,想要将这种情绪表达出来,这即是初始的情感冲动,假如没有感情的融入,舞蹈作品的主题就没有办法构建。由此看出,明确清晰的主题是表达舞蹈中人物感情的必要前提,而只有情感与舞蹈作品的主题互相融合,才可以更加深化作品的主题,变成舞蹈作品的点睛之笔。 三 提高情感在舞蹈艺术感染力中的具体途径 1 技术与情感的互透
自建国以来,我国舞蹈的事业发展迅速,随着舞蹈业的繁荣,观众的审美眼光也逐渐提高,大家通过舞蹈作品中的高水准的技巧展示,可以获得赏心悦目的享受目的,导致更多的舞蹈演员越来越愿意在舞蹈技巧和技术方面花费的大部分精力。比如代表我国民族文化和信仰的民族舞,舞蹈演员如果要在舞蹈中生动、准确、精彩地表达某一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与特色,必定会在舞蹈高潮时随着升华的音乐,加大动作的幅度与速度的强度和变化,伴以强烈的情感抒发。技术的动作无疑为整部作品增加光彩,具有抢眼的观赏性,尤其是据有民族特色的技巧技术,是民间舞得独特风格得到鲜明的展现。高潮的技巧伴随着浓烈的情感表达,
可以将整部作品带入高潮,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
此外,在舞蹈表演中更为珍贵的,是舞者可以正确掌握舞蹈的风格、节奏、旋律等因素,更加生动地塑造形象,这是更高的“技术和技巧”,与腾跃翻转等高难度动作不同,这种“技术和技巧”的把握需要舞者经过生活的磨砺,对舞蹈作品情感的深刻理解,将情感与肢体表达完美融合才能成功,是舞者技术与情感的高度互透,是其心灵和艺术境界的高度升华。 2 内心与肢体的统一
在舞蹈中,任何一个主题的产生,都是来自外界对编者的剌激。精微的刺激激发了编者的灵感,舞蹈主题是由应用舞蹈语言的表达方式和高超的提炼能力整合而成。但对于舞蹈演员来所,舞蹈表演不仅仅是跳舞,更是在用肢体和内心演绎主题。舞者透过肢体的表演来阐述内心对主题的理解或自身想要诉说的情感,使得观众产生共鸣。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舞者内心情感的深化和外化,只有舞者内心拥有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才能使舞蹈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
3 舞者与角色的正确关系
舞蹈是一门美的艺术,舞者则是创作美的演员,他在舞蹈中所描绘的是美的情景。但是美不能单纯地等同于漂亮、好看、炫目等词汇,也就是说,一部舞蹈作品不仅仅是动作难度越高、技术越复杂、演出越夸张,就可以称为美,称为是艺术作品。舞蹈作品之美,应当是舞者在表演中展现出鲜明的个性或形象,是观众在观赏中感受到栩栩如生的情景和人物,从而获得美的、艺术的享受。这需要舞者拥有舞蹈的良好天赋和艺术长期的修炼。对于一个舞蹈演员来说,一旦进入舞台,就应当进入舞蹈中的角色,忘记自我,完全投入其中。例如,舞蹈中的角色是一朵在风雨中生长的花,舞者就要具有充分的想象力,在表演中展现花在生长中的精神意涵,如果舞者的内心是空白或处于脱离角色的状态,即是展现出高超和炫目的技巧,也难以展现出作品鲜活的生命力,失去舞蹈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舞蹈演员的身体表现力固然重要,但如何能让自己能真正融入所表现的人物内心,投入到剧中人物中去舞蹈更是重中之重是使演出获得成功的更重要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