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文博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期中考语文科考试(题目卷)
命题人:杨丽敏 审核人:杨丽敏
(完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敕造(chì) 炮洛(lu?) 歆享 (xīng) 间或一轮(jiàn) ....B.宵柝(tu?) 猿猱(náo) 攒聚(cuán) 少不更事(gēng) ....C.锋镝( dí) 鞭苔(chī) 笑靥(yàn) 扪参历井(shēn) ....D.阜盛(fù) 朱拓(tu?) 蹙痕(cù) 藩蓠(fān) ....2.下列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食:动词,吃 B.吾从而师之 师:老师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 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制:控制 ..3.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鸡豚狗彘之畜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A.则耻师焉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谨庠序之教 ...5.下列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3分) A.是故无贵无贱 B.以致天下之士 C.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二、默写(每空1分,共15分)
6.(1) ,砯崖转石万壑雷。 (2)岂无山歌与村笛, 。 (3) ,善假于物也。 (4)位卑则足羞, 。 (5) ,师不必贤于弟子。 (6)故木受绳则直, 。 (7) ,只是当时已惘然。 (8)凄凄不似向前声, 。 (9) ,渚清沙白鸟飞回。 (10)其险也如此, ! (11) ,未成曲调先有情。 (12)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14) ,潦倒新停浊酒杯。 (15) ,铁骑突出刀枪鸣。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 劝其亟①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臵。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③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④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⑤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
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⑥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
孙傅传》)
① 亟: 急,赶快 ②亡:无 ③当:抵挡 ④檄:文书 ⑤绐:欺骗 ⑥庶或 :也许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和末 / 高丽入贡 / 使者所过 / 调夫治舟 / 骚然烦费 / 傅言 / 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 宰相谓其所论 / 同苏轼奏 / 贬蕲州安罝/ B.宣和末 / 高丽入贡 / 使者所过 / 调夫治舟 / 骚然烦费 / 傅言 / 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 / 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 / 髙丽入贡使者 / 所过调夫治舟 / 骚然烦费 / 傅言 / 索民力以妨农功 / 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 宰相谓其所论 / 同苏拭奏 / 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 / 髙丽入贡使者 / 所过调夫治舟 / 骚然烦费 / 傅言 / 索民力以妨农功 /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 / 奏贬蕲州安罝/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且分为三甲,一甲三人依次是状元、探花、榜眼。
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C.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兼旬,是指二十天,古代把一个月分为三旬,一旬为十天。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 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3分)
译文: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3分)
译文:
四、古诗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恨 别 杜 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③急为破幽燕。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这首七律语言简朴优美,言近旨远,辞浅情深。杜甫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诗情。
B.首联中的的“一别”“长驱”颔联中的“衰”“老”等词,一方面表现了叛军的嚣张气焰,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无奈、悲凉的遭遇。 C.“草木变衰”,语出宋玉《九辩》中的“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 D.颈联通过心理描写,体现诗人心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以“步月”“看云”描写诗人内心的不宁静,以“清宵立”“白日眠”写诗人思念之久、之倦。
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