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专题升级训练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16:56: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③→________→⑧→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④ Ⅱ.若去掉装置A,测定结果________;若去掉装置B,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1.(14分)熟悉和使用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及用品,是化学学习的基本要求。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仪器a.分液漏斗 b.试剂瓶 c.集气瓶 d.滴定管 e.容量瓶 f.量筒 g.托盘天平中,标有“0”刻度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磨砂”是增加玻璃仪器密封性的一种处理工艺,在下列仪器中,没有用到“磨砂”工艺处理的有________(填序号)。

a.试管 b.分液漏斗 c.带滴管的试剂瓶(滴瓶) d.集气瓶 e.酸式滴定管 f.碱式滴定管

(3)用装置甲、乙、丙和乳胶管组成一套装置(气密性已检查),可用于制取并收集NH3或HCl气体,可供选择的液体试剂有:浓硫酸、浓盐酸、浓氨水,丙中试剂为紫色石蕊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制取某气体的过程中,丙中的石蕊溶液变红,且烧瓶中的试剂A与分液漏斗中的试剂B均为无色液体,则试剂A为________,制取该气体利用了B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丙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变蓝,说明乙中气体已集满。若石蕊溶液变蓝,则烧瓶甲中应加入的固体试剂A为________。

②若在乙中收集氨气,气体流经装置的顺序是:a―→______―→______―→d(填接口代号)。

- 5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SO2不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褪色,A不合理;B会使滴定结果偏高,错误;C会使结果偏低,只有D正确。

2.D 解析:A应该用湿抹布盖灭、B锥形瓶不能用待盛液润洗、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且

混入了新的杂质NO3,应该加入稀硫酸,只有D正确。

3.D 解析:A下层为紫色;B中弱碱氨水不与Al(OH)3反应,沉淀不溶解;C中是红色液体;D中CaO吸收水分,饱和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只有D正确。

4.D 解析:A项,用pH试纸测溶液pH时不能用水润湿;B项,20 mL H2SO4加80 mL水配成的溶液体积不等于100 mL,且量筒的读数精确到0.1 mL;C项,在气体收集装置中,不能用密封的橡皮塞塞紧管口,会导致无法排气,易爆炸。

5.C 解析:碱石灰与SO2反应,A错误;O2的密度大于空气,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应在制取氧气的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以防堵塞导管,B错误;导气管中的氨气与稀硫酸接触且反应,不能防止倒吸,D错误。

6.A 解析:溴、碘易溶于CCl4,CCl4密度比水大,A正确;FeCl2也与NaOH溶液反应,B错误;托盘天平精确到0.1 g,C错误;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错误。

7.D 解析:A选项应该配制500 mL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 g,错误;B选项相当于

V(HCl)·c(HCl)

降低了盐酸的浓度,消耗HCl体积偏大,依c(NaOH)=,使结果偏高;C蒸发

V(NaOH)

皿可直接加热;D胶体中滴加稀硫酸(电解质)胶体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铁沉淀与稀硫酸反应。

二、简答题

8.答案:(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③⑨ 氨气难溶于该试剂,且不与氨气反应,不易挥发

(2)在烧瓶导管处接上导气管,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气管末端插入水槽中,用热毛巾捂着烧瓶,观察导气管末端是否有气泡冒出,移开热毛巾一段时间,再观察导气管末端是否有一段水柱 ⑥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管口,试纸变蓝(或蘸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有白烟生成)(其他合理答案参照本标准给分)

(3)2NH3+3CuO=====3Cu+N2+3H2O ⑦→⑧→③→④ 稀硫酸

解析:(1)测定氨气体积,需采用装置③把气体体积转化为液体体积,然后用装置⑨测量液体体积;(3)首先用装有碱石灰的⑦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然后通入⑧中,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氮气不纯,应该用排水法收集,收集前还应除去氮气中的氨气。

9.答案:(1)烧杯、玻璃棒、漏斗

-2--

(2)2[Al(OH)4]+CO2===2Al(OH)3↓+H2O+CO3[或2AlO2+3H2O+CO2===2Al(OH)3↓+2-CO3]

(3)SO2+Br2+2H2O===H2SO4+2HBr(或SO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方程式)

(4)取少许溶液1,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有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证+

明有NH4

(5)①E→B→C→D

②将导气管插入水槽中,关闭两处活塞,微热,导气管口有气泡产生,放置一段时间,导气管中形成水柱

③检验CO气体纯度

④除去CO中的CO2气体利于CO点燃

解析:(1)操作①包括溶解和过滤;(2)溶液3与CO2反应生成Al(OH)3,可知溶液3含有

--

[Al(OH)4](或AlO2);(5)依据造气→除杂→干燥→主题实验→尾气处理,可知A是除杂,干燥装置只能用E,由④问可知一定用了C装置,C装置如果在主题实验B装置之前,就与A装置重了,只能在B装置后。

- 6 -

10.答案:(1)过滤 向过滤器中的沉淀加蒸馏水至浸没过沉淀物,静置过滤,重复2~3次

(2)b 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3)Ⅰ.② ① ⑦ ⑤ Ⅱ.偏小 偏大

解析:(2)CO2不易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b选项较好。(3)Ⅰ.检验完装置的气密性及装入样品后,需排尽装置中的CO2,防止干扰实验,排尽装置中的CO2后干燥管中加入碱石灰,进行实验,最后还得把装置中残留的CO2全部被碱石灰吸收。Ⅱ.去掉A装置不能使生成的CO2全部被碱石灰吸收,测量结果将偏小;若去掉装置B,水蒸气也被碱石灰吸收,测量结果将偏大。

11.答案:(1)dg (2)af

(3)①浓盐酸 吸水性 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NaOH或CaO或碱石灰 ②c b

解析:(3)①根据丙中石蕊溶液变红知制备的气体为氯化氢,因浓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故A为浓盐酸。石蕊溶液变蓝则知制备的气体为氨气,固体A为碱石灰等碱性固体。②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比空气轻,故连接顺序为acbd。

- 7 -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专题升级训练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69ho18ysc6cyp27lz4y3h0qq02ukg01btw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