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培养英语语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有效途径
一、跨文化交际概念及其重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各方面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要求各个层次的人更多地接触出身于不同文化群的人并与之交流。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沟通交流必然会出现障碍,及时有效地克服这些交际障碍是跨文化交际取得成功的关键,对促进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与策略开始逐渐引起专家、学者们的广泛重视。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交际的主要载体首推语言,但语言并不是唯一的载体,如手语、面部表情、时空运用等都是普通且非常重要的非语言交际方式。但任何一种交际方式,语言的也好非语言的也罢,都必定根植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受该文化下社会习俗、道德规范、价值理念等的影响与支配。换句话说,跨文化交际障碍源于文化差异,即文化内涵差异。要减少或避免交际中障碍的产生,完成有效地交流,了解文化内涵、树立跨文化意识是关键所在。由此可见,树立与增强跨文化意识、培养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英语语言学习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对语言与文化的理解
文化是人类长期劳动创造形成的产物,代表了一种社会与历史的存在,涵盖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地貌、史实、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生活状况、文艺修养、行为规则、思维形式,以及价值观念,等等。语言则是人类活动过程中进行交际最重要的工具。无论学术界将语言视为文化的载体,还是将其视为文化的核心部分,都无疑表明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必然关联性。语言饱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基本上语言不能独立于文化内涵之外存在。从另一角度看,文化形态又依靠语言表现、记录、保存和传播,如文学、艺术、宗教、教育,等等。因此,文化是不能离开语言而言说的。
世界上任何一门现存的自然语言,大至整个语篇,小至单个词语,在其各个层面上都流露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短语和成语语言层面上体现出的丰富文化内涵,但却容易忽视词汇、语义等层面上的文化内涵。殊不知,这些被忽视的东西不仅仅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更可能承载着一个民族在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规范上等更深层次的东西。换句话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除了体现出词汇、语义形式的差异之外,更多地体现在词汇、语义含义的文化内涵的迥异上。如以下的英语句子:
Tom felt rather blue after his failure in the Mathmatics Exam.
译:数学考试不及格,汤姆感到非常的沮丧。
The little boy is too yellow to say no to his unfair treatment.
译:这个小男孩太软弱,对不公平待遇不敢说不。 The new seller is green at his job. 译:刚来的售货员是个新手。
颜色在英语的表达中常常赋予了丰富多彩的引申义,“blue”描述人的“情绪低落、沮丧、闷闷不乐”;“yellow”表示“胆小、卑怯、卑鄙”的意思;“green”在英语中可以用来表示“没有经验、缺乏训练、知识浅薄”等意思。如果英语学习者不了解颜色在英语语言中所具备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以及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联想和象征意义,那么就很难理解这些英语句子所表达的真正含义,进而很难在跨文化交际中进行准确而恰当的翻译。因此,学好英语并非是简单地记忆单词、熟背语法,以及不断重复练习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而是对所学语言所代表和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 三、实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有效途径 1.培养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按照通俗的语言表达,是指来自不同文化国度的双方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所具有的特定认知,更确切地说是民族文化认知。这种认知(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流能够准确实施的保证,没有它交际根本无法进行。人类的思想观念、语言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