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主探究 1、刚才同学们猜测小车行使快慢与轮子多少、汽车拉力大小、路学生分组实验 面好坏有关,怎样来证明你的假设是正确的呢? 2、如果利用桌上的器材,让你来做实验,你准备怎样来做?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3、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要改变什么? 4、强调要改变的是:拉力大小 保持不变的是:车重、距离。 ▲ 注意不可以改变桌面的情况! 5、每个实验做一次行不行?为什么? 6、最后结果这一栏怎样填?(平均数、估算) 7、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8、汇报实验结果。 9、小结:尽管每一小组的数据不同,但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行使得越快。 三、总结: 填写活动记录 教学反思 第 周
21
班 级 课 题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3.5摆 1课时 教 学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目 的 2、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 和 要 3、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的次数。 求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方 法 教 具 实践 活动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一个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实验探究法 摆、秒表 你们知道小明家的钟该怎么把时间调正确了吗?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3.5 摆 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 摆长越长,摆摆动得越慢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问题导入:大摆钟走慢了。 二、认识摆 1、认识摆:我们继续看这座大摆钟。大家看,这左右摆动的东西叫做摆。 2、介绍摆: 3、谈话:摆的快慢会影响摆钟的时间快慢,如果家里的摆钟太快或者太慢,会影响准时上学和上班,很不方便,这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摆的秘密,弄清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三、制作摆,发现问题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制作一个摆,比一比,哪个小组动手能力最强,做好了用你的行动告诉老师。 2、请一位同学带着你们小组制作的摆上台,请你给大家演示怎样操作摆,并且数摆动的次数,行吗? 22
学生活动设计 3、下面,我们来观察自己制作的这个摆的摆动。老师帮你们记时15秒,你们轻声数摆动的次数。 4、分组实验,教师计时15秒,实验两次。学生填好实验记录。 5、各组汇报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6、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每个小组的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是次数相同。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样的。不同小组的摆摆动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7、摆动的快慢到底和什么有关呢?你能大胆地做个假设吗? 8、学生大胆猜想。 四、研究摆 (一)研究摆的快慢与摆角有没有关系。 1、要知道摆的快慢与摆角有没有关系,你准备怎样实验?怎样改变摆角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分组实验,一人操作,一人填实验记录表,两人数数。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摆的快慢与摆角没有关系。 (二)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重有没有关系。 1、要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重有没有关系,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分组实验,一人操作计时,一人填实验记录表,两人数数。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重没有关系。 (三)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长有没有关系。 1、摆的快慢与摆角、摆重都没关系,那和摆线的长度有没有关系呢? 2、学生分组实验 3、把各小组的摆依次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摆长,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4、得出结论并板书。 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 摆长越长,摆摆动得越慢 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猜想 学生讨论交流 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反思 23
第 周
1 课时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 )有没有改变,我们把这另一个物体称为( )。
2、运动的速度就是指( )。 3、在一个摆中,重物来回往返一次,我们算它摆动( )次。
4、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是,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外,还强调( )。 5、锯木头的动作属于( )。 二、判断题
1、世界上没有完全静止不动的物体。 ( ) 2、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椅子为参照物,司机动了,方向盘也动了。 ( ) 3、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 ( ) 4、在斜坡上滑落的木块是直线运动,小朋友立定跳远时从脚的运动轨迹看属于曲线运动。 ( )
第二单元 养蚕 单元分析
蚕是孩子们容易亲近的小生命,也是孩子们容易饲养的小动物,更是能使孩子们着迷的奇妙的小动物。学生在养蚕活动中能观察到一个生命的完整周期,获得知识、情感、态度、方法等各方面的收益。本单元依据蚕的发育过程来建构教学内容,并在养蚕活动结束后,以交流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养蚕的经历,让养蚕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体验过程、发展过程和成长过程。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一、科学探究:
1、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 2、提出问题
(1)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2)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 3、收集证据
(1)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2)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二、科学知识:
1、饲养小动物、了解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 2、认识昆虫身体的基本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珍爱动植物的生命。
遵循蚕的发育过程(也是养蚕的过程),教材紧扣养蚕过程的几个关键期,即动员与饲养、观察与测量、收获与抽丝、经验交流,展开教学指导活动,使学生乐意养蚕,要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