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休克。
2、观察尿色及尿量,以及早发现再出血和肾功能异常。 3、观察腰、腹部肿胀程度。
4、定时检查血常规,了解失血程度及有无感染发生。
5、绝对卧床2-4周,即使肉眼血尿消失,仍需继续卧床休息至预定时间,防止再出血;提供必要的生活护理。
6、遵医嘱输液、输血,应用止血药物和抗生素。
7、对症处理:高热者物理或药物降温;腰腹部疼痛明显者可给予止痛、镇静剂,以减轻疼痛、避免躁动而加重出血。
【手术护理】 术前护理
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1、按泌尿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术后护理。
2、肾修补或肾部分切除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2-4周;肾切除患者术后2-3天可下床活动。
3、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和引流液的颜色、量。患侧腰腹部有无肿块。 4、记录24小时尿量,监测肾功能情况。 【健康教育】
1、需要长期卧床的严重肾损伤病人,应适时翻身和改变体位,预防压疮;并进行肌肉锻炼,防止四肢肌萎缩及静脉血栓。
2、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 3、严重损伤致肾切除者,注意保护健侧肾脏。
第十三节 肾盂切开取石术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 33 -
1、尿色、尿量。 2、肾功能、肾积水情况。 【术前护理】
1、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术前护理。 2、协助做好腹部平片和静脉肾孟造影。 3、有感染者术前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术后护理】
1、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术后护理。 2、观察尿色、尿量。
3、注意切口渗出情况,术后如有漏尿,应及时更换敷料,以免切口感染。
4、结石疏松、多发性结石者,术后排尿时沉淀尿液,以观察结石排出情况。
5、术后7d,摄腹部平片,了解有无残留结石或碎片及其部位;腹部彩超了解肾积水情况。
【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根据结石性质调节饮食。
草酸钙结石:忌食菠菜、茶、巧克力、各种干果、草莓等。 尿酸结石:忌食动物内脏和酒类,限食肉、鱼类,每日不超过100克,少食花菜、蘑菇,碱化尿液。
磷酸镁铵碳酸钙混合结石:控制尿路感染。服用食醋,碱化尿液。 磷酸钙结石:不宜食南瓜子、咖啡、浓茶等。
2、多饮水增加尿量,有利于结石排出,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ml-3000ml。
3、留置双J管的患者,忌剧烈运动及突然下蹲、过度弯腰等动作防止双J管滑脱、折曲、上下移动或内出血。
4、出院1月后复查,根据结石排出情况,择期取出双J管,一般3
- 34 -
个月内取出。
第十四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神志、精神,有无焦虑或抑郁。 2、血肌酐、尿素氮。 3、血电解质、酸碱平衡。 4、血压。
5、有无感染(皮肤、呼吸道、泌尿系等)。 【护理措施】
1、嘱患者避免过于劳累,注意多休息。
2、饮食:慢性肾功能衰竭行透析治疗者原则上不必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未行透析者应采用高热量低蛋白饮食,并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含钾食物应根据体内血钾水平调节,应避免高血钾,低钾血症应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红枣、鲜蘑、榨菜、卷心菜、柑橘、柠檬、香蕉等,并避免含磷高的食物。对于无水肿和无少尿者应补充足够水分,保证每日尿量在1500毫升以上。无高血压和水肿者不必严格限制钠盐,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3、避免或及时停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4、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并注意观察用药效果。
5、肾功能衰竭病人常伴有贫血、抵抗力下降,应加强口腔的护理,督促病人早晚漱口,进食易消化、无刺激食物,防止局部刺激诱发出血。
6、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皮肤明显瘙痒者可用温水擦洗,必要时可涂止痒膏。
7、督促病人按时服用降压药,并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和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任何药物时,应逐渐加量或加药,并监测血压每日1-2次,以免快速、
- 35 -
明显降压引起肾血流量减少导致尿量减少和肾功能损害。
8、心理护理:由于病程较长。肾功能逐渐恶化,病人易对治疗失去信心,并产生焦虑情绪,应耐心安慰病人,积极给病人讲解有关知识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帮助病人尽快适应透析生活方式。
9、如病人出现血三系降低,及时给予保护性隔离和其他预防感染的措施,并注意病人行动时的安全,防跌倒引起出血。
10、透析指征:当慢性肾衰竭病人的血肌酐清除率下降接近5—10ml/min,血肌酐高于707umol/L,并出现尿毒症症状时,便应开始透析。
11、长期行透析治疗的患者可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第十五节 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有无精索静脉手术史。 2、有无腹部、会阴部坠胀。 【术前护理】
1、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术前护理。 2、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精液化验。
3、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咳嗽,引起腹压增高不利于伤口愈合。 4、训练床上排尿,避免术后出现尿潴留。 【术后护理】
1、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术后护理。
2、卧床3天,抬高阴囊,促进侧肢静脉的血液回流。 3、刀口压沙袋,减轻腹压。
4、若术后6小时,小便不能自解,通知医生给予留置导尿。 【健康教育】
术后3月内禁止受孕及重体力劳动。
- 3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