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摘抄
中国人的九种体质: 1) 怕冷派——阳虚体质
标志:夏天也要穿毛衣,感觉从里到外冷,肉松软不实。性格多沉静、内向,耐夏不耐冬
解读:阳虚不是肾虚,阳虚包括了肾阳、脾阳、心阳等等,其中肾阳与阳虚的关系最为密切。需要温养阳气,可用“桂枝附子汤”。大部分阳虚都是后天造成的,经常吃冰镇饮品,冷气下同房、熬夜、不当的清热解毒(滥用抗生素、排毒养颜)
危害:阳气虚容易得痹症,关节炎、咳嗽、哮喘、慢性肠炎、泄泻、阳痿、痛经等。很多人胖是由于脾阳虚造成的,多次减肥多次反弹的人容易阳虚。
摆脱误区:1. 大量出汗非健康,损津就是损阳气 2. 冬天赤脚穿拖鞋,寒气钻进涌泉穴 3. 夏天冷气封毛孔,水液迷途伤肾阳 调理阳虚:1. 艾草灸督脉
2. 冬季烫脚(盐放在脚心上按摩) 3. 多喝生姜红枣汤
4. 桃木棒敲击督脉,刮痧刮督脉、膀胱经等 5. 吃金匮肾气丸,又称“桂附地黄丸”或“八
味地黄丸” 2) 缺水派——阴虚体质
标志:冬天喜欢吃雪糕,手心脚心热,体型偏瘦,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性格急躁,外向好动,活泼。耐冬不耐夏,不容易长痘。 危害:易患虚劳、失精、不寐,比如失眠、高血压、红斑狼疮、甲亢、便秘、口疮、经前期综合征、干燥综合征、肺结核的低热、干咳、性冷淡等。
解读:女孩子更容易阴虚,又称为“阴虚阳亢”舌苔比较少,薄,干燥,舌头比一般的人瘦一些。长期盗汗也是阴虚的一个表现。阴虚体质的人好上虚火,急躁脾气,尤其女人更需要滋阴养血,因为经、带、胎、产都是损耗体内血液的。女人一生都需要补阴、滋阴。
更年期的女人一般会出现阴虚阳亢的症状,如更年期的烦躁需要通过滋阴的方式来降火。男子以阳为用,女子以阴为用。阳虚的人吃六味地黄丸可以,阴虚的人吃了适得其反
调理办法:1. 少吃煎烤烹炸(尤其注意少吃辣椒,助阳的食物包括韭菜、羊肉、狗肉等,阴虚体质不宜多吃) 2. 夜晚好眠(夜晚的睡眠是阴性行为) 3. 清理体内垃圾,注意排毒 4. 少吃瓜子多吃梨
5. 麻辣鱼香要少吃
6. 木耳银耳可滋阴(山药、荸荠、莲子、百合、阿胶、猪肉、蜂蜜可以多吃,滋阴) 3) 气短派——气虚体质
标志:爱感冒且不容易好,行动羸弱,脸色柔白,元气不足,疲乏,气短,自汗,语音
解读:气虚体质和阳虚体质是完全不同的,气虚影响脾气导致消化功能不正常,中医讲“劳则气耗”过度劳累会造成身体里气的透支,另外气的特点是运动,经常躺着不动气的运行减慢,气机受损会伤及脾,因此人要适当活动身体。减肥减的是体内正气。
自测办法:1. 爱感冒 2. 内向不爱动 3. 稍微运动就出汗 4. 舌大且有齿痕
调理办法:1. 玉屏风散可预防体虚感冒,也可服用补中益气汤。2. 常按足三里,益气食物还包括山药、豆类、党参等 3. 多睡觉 4. 忌过度运动 4) 痰派——痰湿体质
标志:痰多、肥胖点、脸上油多、眼泡爱肿,腹部肥满、口黏苔腻,多汗,喜食肥甘甜腻,脉滑,性格温和稳重善于忍耐,爱脱发
危害:易患消渴(糖尿病)、中风、胸痹等病
解读:全身胖是阳虚肥胖,肚子大是痰湿肥胖。《黄帝内经》
中称为膏人(像四肢肌肉匀称,脂肪多,走起路来妇幼弹
性的叫脂人,另外像项羽、关公则为肉人)
调理:1. 四君子汤 2. 异功散 3. 六君子汤 4. 少吃甜、
黏食物,消化不了成了“痰” 5. 适当运动出汗 6. 不要过量饮食 7. 不要生气,容易伤肝侵犯脾胃 8. 不要思虑过度,吃东西的时候不要看电视,谈判,聊天,玩游戏,影响脾的运行,形成痰湿 9. 山药冬瓜汤 10. 少吃甲鱼、枇杷、大枣、李子、柿子 5) 长痘派——湿热体质
标志:冒油的脸和满面的痘痘,偏爱吃辣,形体中等或偏瘦,口苦口干,大便粘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生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数滑,容易心烦气躁
危害: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病,前列腺炎、胆囊炎、阴道炎等。
解读:中医里说的水湿有外湿和内湿两种,外湿指涉水、淋雨、住的房子潮湿,内湿指消化功能不好,不能及时排出造成内湿停滞。解决湿热体质必须先祛湿,酒要热饮防湿热,准妈妈的湿热体质会传给孩子,母亲受了惊吓孩子易患癫痫。
调理:1. 三仁汤 2. 凉拌马齿苋 3. 泥鳅炖豆腐 4. 少吃胡桃仁、鹅肉、羊肉、狗肉、鳝鱼、香菜、辣椒、酒、火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