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论
中国的现代幼儿教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最早对幼儿心理进行研究的人是谁?
今天幼儿园里的各种教育形式是从哪里来的?
请记住陈鹤琴——这个把一生献给了“小孩子们”的教育家。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从二十年代开始,他先后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及江西幼师、上海女师、国立幼专等学校,在我国幼儿教育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陈鹤琴先生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我国家庭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他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幼儿教育问题,探索和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思想体系。特别是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今天,家庭教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重温陈鹤琴先生有关家庭教育理论的论述并付诸实践,对我们这些当今的幼教工作者来说不无启迪和教育意义。
二、陈鹤琴先生幼儿教育思想的形成
陈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的形成,与他的和教育相伴的一生的经历是不无关系的,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他探索出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幼儿教育之路。
一、开创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时期。
陈鹤琴先生1919年离美回国,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任教授,开始了对儿童心理与教育的科学实验和研究。次年喜得长子陈一鸣,逐日对其身心发展进行周密的观察、实验和文字与摄影记录,连续808天,对孩子的身体、动作、模仿、暗示感受性、游戏、好奇心、惧怕、知识、言语、美感、思想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发表了系列关于儿童心理及教育的论文,并于1925年出版《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两部著作。其中《家庭教育》一书论述了家庭教育的101条原则和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堪称为一部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家教经典
他呼吁全社会都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儿童”,正是陈先生对儿童的这种纯爱,才确定了他献身儿童教育事业的人生志向。
二、广泛开展教学实验和研究,编写各类儿童课本和读物的时期。
陈先生凭着对祖国的满腔热情,对儿童的热爱,为更多的中国儿童办学。在主持教育处工作11年期间,办的6所小学都附设幼稚园,并在小学和幼稚园大力提倡各种教学实验和教学研究活动,仍然关心幼稚教育的发展,编写了系列适合儿童特点的各类儿童课本和课外读物。20年代他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1929年在此基础上创建中华儿童教育社,到30年代发展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儿童教育学术团体,还主编《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等刊物,广泛交流经验,扩大宣传,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幼儿教育在战时的发展。
三、活教育理论体系形成、较完整幼稚师范教育体系建立的时期。
陈鹤琴先生面对旧教育的全盘西化、脱离实际、死读书本的时弊,也严肃地指出:“今日抄日本,明日抄美国,抄来抄去到底弄不出什么好的教育来。”陈先生汲取了杜威的“做中学”、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 但是,陈鹤琴和陶行知的思想都超越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在实验本国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他确定并实施活教育的思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即目的论;陈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思想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
陈鹤琴活教育三大目标的提出都是有其独特缘由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是肩负时代意义和历史使命的,陈先生认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就是中国教育惟一的特点活教育理论体系不但指导着旧中国幼稚教育的发展,对建立新中国的幼儿教育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我国2l世纪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有诸多的启发和借鉴。
四、为新中国幼儿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解放后,陈鹤琴先生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新中国的教育事业,继续高度关注新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1979年,陈先生提出了三点提案:1.在全国各省市恢复或建立幼儿师范学校,以培养幼教师资。2.在全国各省市高等师范学校恢复或建立幼儿园和实验小学,作为进行科学实验取得系统经验的场所。3.设立儿童玩具、教具、设备的研究室和实验工厂。陈鹤琴先生的三个提案和几点建议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81年,年近90的陈先生还为“六一”国际儿童节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这既是对一切从事幼儿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者的谆谆教诲,也体现了陈先生热爱儿童、关心儿童教育事业的挚热情怀。
三、陈鹤琴先生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和核心
一、陈鹤琴先生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陈鹤琴先生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中国化、大众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思想理论体系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并为此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陈鹤琴先生认为必须从教育人做起,而“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幼稚期是奠定人生健全发展的时期,需要适当的环境和优良的养育,以促进民族的新生”。。
他揭示了旧中国幼稚教育没有具体的培养目标的弊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他揭示了旧中国幼稚教育成人化的错误儿童观教育观,提出了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教育,“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方法论和十七条教学原则,突出了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及一个“活”字,一个“做”字,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他揭示了旧中国幼稚教育设立不普遍的弊端,提出了幼稚园不是专为贵妇们设立的,还要普及工农幼稚园的主张;
他提出的课程教材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的观点,突破了传统教育中以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体系;他大声疾呼,唤起社会重视,并亲自进行实践研究,建立了从婴儿园、幼稚园到中幼师、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等幼儿教育体系;
他针对当时推行的“死教育”,提出“活教育”的主张,写出了《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及其他关于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文章和专著;
他把“我爱儿童,儿童爱我”作为教师的座右铭,强调教人“做人”,教书育人;他对教育事业的“乐业”、“敬业”、“专业”思想和“创业”精神,正是他一生的光辉写照,永远是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二、陈鹤琴先生幼儿教育思想的核心。
陈鹤琴先生幼儿教育思想的核心,即: “三论”
1、目的论: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教材。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对这三论陈先生都有详细的论述。例如在“目的论”中,他说:“中国的教育和外国的教育有所畛畦(即不同、区别,它自有它的特性。”用现代话说就是要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他接着说:“‘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就是中国教育惟一的特点。要晓得这一句话就是我们终身治学的目的。我们虽生而为人,生而在中国,生而在现代的中国,可是有几个真正知道做‘人’呢?有几个真正知道做‘中国人’呢?更有几个真正知道做一个‘现代的中国人’呢?做‘人’不易做,做‘中国人’不易做,做‘现代的中国人’更不易做。你要做一个现代的中国人,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要有健全的身体。(二)要有建设的能力。(三)要有创造的能力。(四)要能合作。我们中国人个性很强,喜欢各自为政,在团体中常缺乏合作精神。(五)就是要服务。如果我们训练儿童,熟读各种知识技能,可不知服务,不知如何去帮助别人,那这种教育就可以说全无意义。”这就是陈先生所论教育的目的,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目的。
2、课程论:他讲:“要晓得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我们活的书,直接的书。活教育的课程就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