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两位同学最认可的新生事物不一样的概率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概率以及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六、(本题共14分)
24.(14.00分)(2018?黔南州)某种蔬菜的销售单价y1与销售月份x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成本y2与销售月份x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图1的 图象是线段,图2的图象是抛物线)
(1)已知6月份这种蔬菜的成本最低,此时出售每千克的收益是多少元?(收益=售价﹣成本)
(2)哪个月出售这种蔬菜,每千克的收益最大?简单说明理由.
(3)已知市场部销售该种蔬菜4、5两个月的总收益为22万元,且5月份的销售量比4月份的销售量多2万千克,求4、5两个月的销售量分别是多少万千克?
【分析】(1)找出当x=6时,y1、y2的值,二者做差即可得出结论;
(2)观察图象找出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y1、y2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二者做差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最值问题;
(3)求出当x=4时,y1﹣y2的值,设4月份的销售量为t万千克,则5月份的销售量为(t+2)万千克,根据总利润=每千克利润×销售数量,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当x=6时,y1=3,y2=1, ∵y1﹣y2=3﹣1=2,
∴6月份出售这种蔬菜每千克的收益是2元.
第21页(共26页)
(2)设y1=mx+n,y2=a(x﹣6)2+1. 将(3,5)、(6,3)代入y1=mx+n,
,解得:
∴y1=﹣x+7;
将(3,4)代入y2=a(x﹣6)2+1, 4=a(3﹣6)2+1,解得:a=, ∴y2=(x﹣6)2+1=x2﹣4x+13.
∴y1﹣y2=﹣x+7﹣(x2﹣4x+13)=﹣x2+∵﹣<0,
∴当x=5时,y1﹣y2取最大值,最大值为, 即5月份出售这种蔬菜,每千克的收益最大. (3)当t=4时,y1﹣y2=﹣x2+
x﹣6=2.
x﹣6=﹣(x﹣5)2+.
,
设4月份的销售量为t万千克,则5月份的销售量为(t+2)万千克, 根据题意得:2t+(t+2)=22, 解得:t=4, ∴t+2=6.
答:4月份的销售量为4万千克,5月份的销售量为6万千克.
【点评】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观察函数图象,找出当x=6时y1﹣y2的值;(2)根据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y1、y2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3)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七、阅读材料题(本题共12分)
25.(12.00分)(2018?黔南州)“分块计数法”:对有规律的图形进行计数时,有些题可以采用“分块计数”的方法.
例如:图1有6个点,图2有12个点,图3有18个点,……,按此规律,求图
第22页(共26页)
10、图n有多少个点?
我们将每个图形分成完全相同的6块,每块黑点的个数相同(如图),这样图1中黑点个数是6×1=6个;图2中黑点个数是6×2=12个:图3中黑点个数是6×3=18个;所以容易求出图10、图n中黑点的个数分别是 60个 、 6n个 . 请你参考以上“分块计数法”,先将下面的点阵进行分块(画在答题卡上),再完成以下问题:
(1)第5个点阵中有 61 个圆圈;第n个点阵中有 (3n2﹣3n+1) 个圆圈. (2)小圆圈的个数会等于271吗?如果会,请求出是第几个点阵.
【分析】根据规律求得图10中黑点个数是6×10=60个;图n中黑点个数是6n个;
(1)第2个图中2为一块,分为3块,余1, 第2个图中3为一块,分为6块,余1;
按此规律得:第5个点阵中5为一块,分为12块,余1,得第n个点阵中有:n×3(n﹣1)+1=3n2﹣3n+1,
(2)代入271,列方程,方程有解则存在这样的点阵.
【解答】解:图10中黑点个数是6×10=60个;图n中黑点个数是6n个, 故答案为:60个,6n个;
(1)如图所示:第1个点阵中有:1个, 第2个点阵中有:2×3+1=7个,
第23页(共26页)
第3个点阵中有:3×6+1=17个, 第4个点阵中有:4×9+1=37个, 第5个点阵中有:5×12+1=60个, …
第n个点阵中有:n×3(n﹣1)+1=3n2﹣3n+1, 故答案为:60,3n2﹣3n+1; (2)3n2﹣3n+1=271, n2﹣n﹣90=0, (n﹣10)(n+9)=0, n1=10,n2=﹣9(舍),
∴小圆圈的个数会等于271,它是第10个点阵.
【点评】本题是图形类的规律题,采用“分块计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仔细观察图形,根据图形中圆圈的个数恰当地分块是关键.
八、(本题共16分)
26.(16.00分)(2018?黔南州)如图1,已知矩形AOCB,AB=6cm,BC=16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3cm/s的速度向点O运动,直到点O为止;动点Q同时从点C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与点P同时结束运动. (1)点P到达终点O的运动时间是
s,此时点Q的运动距离是
cm;
cm;
(2)当运动时间为2s时,P、Q两点的距离为 6(3)请你计算出发多久时,点P和点Q之间的距离是10cm;
(4)如图2,以点O为坐标原点,OC所在直线为x轴,OA所在直线为y轴,1cm长为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连结AC,与PQ相交于点D,若双曲线y=过点D,问k的值是否会变化?若会变化,说明理由;若不会变化,请求出
第24页(共26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