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精选试题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5:59: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

《寡人之于国也》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劝学》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梁惠王的疑问是: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则强调: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

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 中提出 “学不可以已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

“君子博学 “锲而舍之,

斯天下之民至焉。

2、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找出孟子实行“王道”或者说“仁政”的七种措施的句子:初步措 施: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农业不违农时方面的); 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

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3、在荀子的 《劝学》中用 “朽木” “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

可胜食也(渔业方面的)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林业方面的);根

本措施: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纺织方面的); ⑤鸡豚狗彘之畜,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4、在《荀子 ? 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 的例证是:“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句子是:“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牧业方面的); 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 (农业生产粮食方面的); ⑦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 (兴办教育)。前面的 1——6 是属于从保民角度提出了六条措施

从教民角度提出了一条措施。

3、在《寡人之于国也》 中⑴孟子认为刚开始时实行王道的措施有哪些,

⑵有何结果呢?⑴ “不

,7 是属于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

6、《荀子〃劝学》中“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

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 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⑵养生丧死 无憾,王道之始也。

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实行王道以后又有哪些措施?效果如何?措施:“

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的境界。

五亩之

8、后人常用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 这一熟语出自 《荀子〃 劝学》中“青,

宅,树之以桑 ,效果: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措施: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效果: 七 十者可以食肉矣。 措施: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效果: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措施: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效果: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

( 即目的) ?(用原文来回答)并概括

段意。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也应该是君王的态度。最后一段旨在阐述统治者想 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不找客观原因,而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9、《荀子 ? 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10、《荀子 ? 劝学》中“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 就会在这里出现。

1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

6、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

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

检”(诸侯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与

为)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对待下层百姓没有仁慈之行 学不可以已 。

可以提高的句子是: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1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

7、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与“ 刺人而杀之 ”归罪于武器的比 喻, 一方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 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 暴虐,那么才会出现“天下之民至焉”的大好局面。

8、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实 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成语为:

孟子借此要强调要除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

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五十步笑百步 。

4

1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 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27、用“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来说明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

骐骥 28、刘禹锡诗云: “ 芳林新叶催新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 《劝学》 (作品) 中的 “青,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5、《劝学》 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

如果不注重积累, 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

子是: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 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 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

的思想,与韩愈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思想一致。 29、荀子认为人的知识、 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

砺”;人要改造成为“ 博学”的君子,就要“ 日参省乎己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 的。

30、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 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

“学不可以已 ”的观点。

君子生非 蟹六跪

异也,善假于物也。

1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31、荀子《劝学》中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

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8、《论语》中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 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2、 “君子生非异也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 般人,是因为 “善假于物也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3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

“风雨 ”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

“积土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19、以雕刻为喻, 强调学习应当坚持, 说明只有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成山,风雨兴焉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

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

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1、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 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34、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35、 《劝学》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

36、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写蜀道险峻高大, 易守难攻的特点, 极有气势; 《劝学》 阐述学习的坚持精神的语句是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

《老子》 中说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然也。

2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

《过秦论》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23、 “君子生非异也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人,是因为“ 善假于物也”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

收天下之兵, 聚

24、以雕刻为喻, 强调学习应当坚持, 说明只有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贾谊在 《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5、“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 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4、《过秦论》中用整句描写秦始皇据险固守的语句是:

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

2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 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砺”;人要改造成为“ 知明而行无过 ”的君子,就要“ 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金”要锋利,需“就

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5、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

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可见,学 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也。

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精选试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6quk5darn8c83h0epna2cg5h8ins2016du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