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商企业
1.如何理解企业的概念?企业并具备哪些要素,有哪些特征?
概念:通常所说的企业,一般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营利性的基本经济单位; 要素:(1) 拥有一定数量、一定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的资金; (2)具有开展一定规模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场所;
(3)具有一定数量。具备一定技能的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 (4)从事社会商品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 (5)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地位; (6)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获取利润。 特征:(一)企业是一种经济组织
(二)企业是一种营利性的经济组织,营利性是企业的一个根本标志 (三)企业是从事商事的基本经济单位
(四)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 (五)企业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开放系统 (六)企业是法人,拥有法人财产权
2.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
企业要对不同的社会集团承担责任。这是由于企业面临的社会,实质上是由不同的社会集团结成的,企业对社会负责,就是要对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承担责任,满足他们的要求。这些不同集团主要有:股东或业主、顾客、债权人、职工、政府、社会
(一)股东或业主
企业对股东或业主承担的基本责任是保护股东或业主的投资。这通常表现为利润和发展。。股东或业主希望能获得合理的投资报酬,也希望企业能发展、扩大。
(二)顾客
顾客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企业对顾客负责,不仅是维护顾客利益,也是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
(三)债权人
企业对这些债权人的责任就是到期偿还债务 (四)职工
企业对职工承担的责任,是根据劳动生产率、企业扩大再生产和经济效益发展的状况,不断地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职业保障、满意的工作及提薪晋级的机会。
(五)政府
企业对政府的责任,主要是依法经营,依法纳税。
(六)社会
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主要是提供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以公平合理的价格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商品和劳务,保护消费者利益;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如何理解企业文化的含义,包括广义、狭义的文化,以及它的基本内容。
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创造的反映本企业个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即企业的精神文化。
基本内容:
(一)企业的宗旨是指企业的任务、使命及其社会责任。
(二)企业的价值观念,集中反映了企业职工群体的价值取向。(核心内容) (三)企业的道德行为准则具体规定了职工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是最好的。
4.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查资料)
a.华而不实,貌合神离b.急功近利,本末倒置c.修改频繁,随心所欲 对策:(1)认真学习,正确把握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要点。(2)高度重视,摆上重要位置。(3)调查研究,深入了解自己的企业。(4)立足根本,突出核心价值观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存哲学和生命工程,价值是生命的意义所在,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根本,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问题,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问题。(5)肩负使命,在继承中创新。(6)健全制度,在执行中落实和提升企业文化。
5.当前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势和不足(法律形式) 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独资企业的优点:1.独享利润2.经营灵活,决策迅速,限制较少3.保密性好
4.能获得个人的满足
独资企业的缺点:1.规模较小2.承担无限责任3.企业生命有限
合伙制企业的优点:1.资金来源和信用能力增大2.经营决策能力增强
3.经营活动领域扩大
合伙制企业的缺点:1.承担风险责任大2.企业规模和业务范围有限
3.企业管理上的协调难度增大4.企业稳定程度较弱
公司制企业:这种有限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对股东而言,他们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二是对公司法人而言,它以 公司的全部财产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制度的实施,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投资者可较放心地把资本投给企业,即使公司破产,股东的损失也仅限于投资额部分,不会连累到自己的其它财产,减少了投资风险,于是可带来资本的大量集中,公司规模迅速扩大,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经营者可以较放心大胆地经营公司企业,独立负责,自主经营,推动公司的迅速发展。
第二章 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1.如何理解现有企业制度的内涵和构成? 内涵: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为使企业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确定要建立的一种新的企业制度。它使企业成为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构成:(1)企业法人制度(2)有限责任制度(3)科学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
2.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关系。
公司的治理机构,即公司机关分为意思机关、业务执行机关、代表机关和监督机关。
关系:综合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从产权关系上看,股东会对董事会是委托代理关系;董事
会对总经理是授权经营关系;监事会代表股东会对财产的受托人即董事和总经理实行监督关系。这是一种纵向的财产负责关系。从职权关系上看,它们有各自不同的职权范围,这些职权是具体明确的,谁都不能越权行事,形成了彼此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这种纵向的财产负责关系与横向的职权限定关系,构成了整个工司的内部约束机制。这充分表明了公司制企业治理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综上所述,由意思机关、业务执行机关与代表机关、监督机关构成的公司组织框架,沿袭了政治学主张的三权分立学说,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制衡,保证公司的有序运行与健康发展。
3.企业现代化得主要内容。
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内容: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管理组织的高效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管理人才的专业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管理方式的民主化
4.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有哪些?
信息工作;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基础教育工作;班组建设
第三章 工商企业经营管理概述
1. 如何理解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它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经营的概念:企业经营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为对象,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手段,为了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使企业经济活动与外部环境和内部优势相结合,实现动态平衡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
管理的概念:企业管理,就是企业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的目标、经营方向和方针对企业的人、财、物各要素以及供、产、销各环节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全部活动。 区别:经营与管理既有同一性,又有区别。从它们的产生过程来看,管理是劳动社会化的产物,而经营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从它们的应用范围来看,管理适应于一切组织,而经营则只造就于企业;从它们的作用看,管理是战术性活动,通过各种管理职能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组织。而经营则具有战略性,主要是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它们达到的目的看,管理强调工作效率的提高,而经营则以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为目标。从研究内容看,管理侧重于研究企业内部的组织问题,而经营侧重于处理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协调问题。
联系:经营是管理职能的延伸与发展,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经营是前提,管理是基础,经营指导管理,管理保证经营,二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关。因此,人们常将经营和管理一起进行考察,统称为企业经营管理。
2. 企业应该树立怎样的经营观念。
企业经营思想是多元化的。它是由一系列观念或观点构成的对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认识和态度的总和。
1. 全局观念。也称为战略观念,属于企业总体经营观念,居于一切经营思想观念的统帅地
位。
2市场观念要求企业树立完全为市场和用户服务的思想,真正按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来组织自己的经营活动。只有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千方百计满足用户要求,处处为用户利益着想,事事为用户的方便行事,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不断开拓市场,企业才能生存和获得发展。 3.竞争观念。竞争是商品经营者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为争取生产和销售的有利地位而进行的斗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
4.质量观念,质量是一定标准的使用价值。一般包括产品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及售后服务。
企业的竞争必须以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基础,质量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企业有无生命力并能否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处理好质量与数量、质量与效益、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立名牌产品。使自己生产的商品不仅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外观大方,包装精美,而且价格要低于同类产品,并提供优良的服务。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人才观念。人才是企业经营之本,是极其宝贵的财富。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之争。树立人才观念,首先要能识才,要善于发现人才,凡具有一技之长,能胜任特种工作的人,并有社会主义基本觉悟都可视为企业中的人才。要树立不求完人的意识。第二,要合理有效地使用人才,要用人所长,避其所短,并且要建立合理的人才组织结构,有利于分工协作,发挥最佳的整体功能。第三,建立完善的人才竞争、选拔、培养、考核、应用、激励机制,做到人尽其才。
6效益的观念。指的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做到用尽可能少的耗费取得较多的成果。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工作的核心。企业效益也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最根本的潜力所在。树立效益的观念就是要改变那种重数量,轻质量;重生产,轻流通;重外延,轻内涵;重产值,轻利润的经营思想。
7.时间观念。时间是一种独特的资源,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去不复返。有效的经营管理者,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珍惜时间,企业经营以快取胜的实例屡见不鲜。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树立时间效率观念,已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8.创新观念。又称开拓观念,就是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一个企业要想挤身于竞争者的行列,必须以新取胜。企业只有开拓创新才能立足、生存和发展。
企业经营者的职能,从本质上说就是创新,要勇于接受新观念,采纳新思想、新方法,积极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拓新市场,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
9.信息观念。企业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时刻离不开信息。信息是搞活企业经营,确保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企业的“耳目”,企业对信息的要求:(1)准确,这是信息的生命,是信息搜集的宗旨;(2)迅速,体现信息的价值,是信息传递的原;(3)提炼、汇集是信息的精髓;(4)运用,是实现信息功能,达到利用信息的目的。企业经营活动需要各方面的经济信息,要做好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贮存和使用等工作。
10.法制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各种法律、法规的健全,进一步要求企业市场行为规范化、法制化。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应在国家政策、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做到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制。同时还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处理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经济纠纷,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举例说明企业全局观念,市场观念,人才观念,法制观念(查资料) 4.企业经营方针的主要内容。
不同企业,或一个企业在不同时期,会面临不同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管理问题,因此其经营方针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可包括如下内容:经营方向的方针、品种发展的方针、技术发展与服务的方针、市场营销的方针。
5.举例说明系统的概念和特征
所谓系统,一般地说,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