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二语文人教版第五单元部分文言文综合练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1:39: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五单元部分文言文综合练习(一)《马说》 1.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文学家;被后人誉为“________”之首。

(2)文章中,食马者喻指________,千里马喻指________,伯乐喻指________,抨击了________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作者希望统治 者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8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是马也( )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4)才美不外见( ) (5)食之不能尽其材( ) (6)策之不以其道( ) (7)执策而临之( )(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第三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2分) 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⑴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文中哪句话包含了一个反题,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⑴一个人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用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来比喻:_____________。

⑵ 在封建社会里,有才能的人被压制、埋没,而一个人一旦得势,则亲朋好友即使平庸也跟着发达,所谓“一人得道,___________________”。

7.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指明了千里马和伯乐的什么关系?

8.“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9.“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0.在当今社会,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请举例说明。

31.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阅读【甲】山川之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白吴均《与朱元思书》) 1.填空(4分)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是________(时代)文学家。其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词义。(9分)

①风烟俱净( ) ②天山共色( )③一百许里( )④互相轩邈( )( ) ⑤窥谷忘反( ) ⑥在昼犹昏( ) ⑦负势竞上( ⑧从流飘荡( ) 3.下列加红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自 自富阳至桐庐 B.从 从流飘荡

自非亭午夜分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C.绝 猿则百叫无绝 D.寒 皆生寒树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凄神寒骨 4.请结合原文说说富春江的水“异”在哪里?(4分)

5.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 _ 。(2分)

2

7.【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根据《答谢中书书》或《与朱元思书》二文内容写对偶句。(4分) ①两岸连山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 ②石潭上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

(三)《五柳先生传》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 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 ; , ,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填空(8分) 本文是一篇________(体裁),作者________,一名________,字—________,私谥靖节先生,________(朝代)著名诗人,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________》,诗歌《________》、《________》。 2 在横线上默写句子

3.解释下列加红的字:(9分)

①何许人( ) ②若人之俦( )( ) ③不详( ) ④或置酒而招之( )( ) ⑤亲旧知其如此( ) ⑥造饮辄尽( )( ) 4.选择题:(4分)

(1)请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2)下面句子中“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的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策之不以其道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8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4分)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分)

(3)衔觞赋诗,以乐其志。(2分)

5.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6.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三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三是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这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填空部分请用原文)(9分)五柳先生传 一、为加点字注音

嗜酒( )造饮辄尽( ) 曾不吝情去留( )( )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

3

( )不戚戚于贫贱( ) 不汲汲于富贵( )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 衔觞赋诗( ) 。

3、加点的“不求甚解”在文中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多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些语句可看出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忘怀得失”?

5、下文“赞”语中哪句话与“不慕荣利”相照应?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测试题一

1.本文作者 ,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明初 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 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4×2=48分 (1)余幼时即嗜学( ) (2)无从致书以观( ) ..(6)不敢稍逾约( ) (7) 既加冠( ) (8) 无硕师名人与游.....( ) (9) 尝趋百里外( )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 ..(11) 未尝稍将辞色( ) (12) 援疑质理 ( ) (13) 或遇其叱咄.....( ) (14) 俟其欣悦( ) (15) 负箧曳屣 ( ) (16) ...持汤沃灌( ) (17) 以衾拥覆 ( ) (18) 寓逆旅主人....( ) (19) 腰白玉之环 ( ) (20) 烨然若神人 ( ) ...

(21) 緼袍敝衣 ( )(22)略无慕艳意( ) (23)同舍生 ( ) ...(24)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3.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

4.“日再食”的正确译文是( ) A.每天的第二顿 B.每天吃两顿 C.每天吃第二顿的时候 5.“以中有足乐者”是指( ) A.作者认为读书是足以快乐的事 B.作者认为自己家贫而能勤奋读书,这是足以快乐的事

C.作者认为书中有令自己欣慰的事

6.作者写同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 B.侧写自己

生活的艰苦 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7.根据要求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8.填空题和简答题。10×2=20分

①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艰难之处:1幼时 的艰难;2成年后 之难, 之艰, 之苦。

4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4)弗之怠( ) (5) 走送之( ) ...

初二语文人教版第五单元部分文言文综合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70h31fi7e5zpak1bu6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