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简答
1、答:土地利用类型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 原则:1)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状的特征 2)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 3)充分考虑生产应用性 4)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性 2、答:1)必须具有特定的目的 2)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 3)必须针对一定时期 4)必须全面分析评价对象 5)必须直接应用于实际
3、答: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4、答:1)保持和加强生产/服务(生成性) 即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加强生产服务而提高其生产潜力。
2)减少生产风险程度(稳定性)即改善土地生产的生态条件进而保证生产的稳定性。3)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护性)即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土资源。
4)具有经济活力(可行性)即生产与经济要双向持续发展,决不能“高产”出“穷村”。
5)社会可以承受(可承受性)如要持续,则必须考虑社会的可承受性。 5、答:功能:1)净化功能2)将太阳能转换为有机能的功能3)承载功能 特征:1)土地生态系统是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复合系统2)土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3)土地生态系统是自然过程最活跃的场所,是人类的活动基地4)土地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补偿的功能 六、论述题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如下问题:土地资源退化严重;非农建设用地扩大、耕地数量持续减少;土地污染严重。(5分)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在满足当代人们对土地利用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也不损害当代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其他利益。包括数量和质量的持续两个方面。实现土地利用形式、物质生产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持续性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具体目标。(2分)
数量上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科学规划,加强保护;促进土地尤其是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合理组织开发整理复垦活动,平衡农业用地和非农建设的关系;(4分)质量上,开展土地资源的评价、估价,显化土地质量差异;加强土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完善相应标准体系,减少工业、城市污染物排放,减少农田化肥农药的施用量,等等。(4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