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5:54: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6.1.01在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模型里,所选参数的个数有没有限制?能否多于必要 观测数?

6.1.02某平差问题有12个同精度观测值,必要观测数t=6,现选取2个独立的参数参与平差,应列出多少个条件方程?

6.1.03和条件平差法相比,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有哪些优、缺点? 图6-1的水准路线中A、B为已知点,其髙程为HA、HB,P为待定点,观测高差为h1、h2,且QU=I( I为单位阵),若令P点的最或是髙程为参?,试按附有参数条件平差法列出: 数x(1) 条件方程; (2) 平

差值

?1、h?2、h?的x表达式。

6, 巳知附有参数的条件方程为

?-4=0, V1-x?-2=0, V2+V4+xV3-V4-5=0,

?。 试求等精度观值Li的改正数Vi(i= 1,2,3,4)及参数x已知附有参数的条件方程为

?-8=0, V1-V2+V3-x?+6=0, V4+V5+V6+x?。 试求等精度观测值Li,的改正数Vi(i=1,2…,7)及参数x试按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列出图6-2扣示的函数模型。

(a) 已知点:A

观测值:h1 ~h6

参数:P

?参数:A、P2点间高差方HAP2

1

(b) 已知点:A

观测值:h1~h5

?点高程HP1,

试按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列出如图6-3所示的函数模型。 (a) 已知值:αA (b)已知点:A、B

观测值:L1~ L4 观测值:L1~L3 参数:∠BOD 参数:∠ACB

A

=,P1、P2点位待定点,观测高差及路线长度为:

h1=,S1=1km, h2=,S2=2km, h3=,S3=1km。

设P1点高程为位置参数,试求:

(1)条件方程;

(2)各观测高差改正数; (3)P1点高程平差值。

有水准网如图6-5所示,A为已知点,高程为HA=,同精度观测了5条

水准路线,观测值为h1 = 7. 251m, h2 = 0. 312m, h3,= -0. 097m,h4 = 1. 654m,h5 =0. 400m。若设AC 间的

高差平差值Ac为参数之试按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

(1)列出条件方程; (2)列出法方程;

(3)求出待定点C的最或是髙程。

§6-2 精度评定

图6-6所示的水准网中A为巳知点,P1、P2、 P3为待定点,观测了高差h1?h5观测路线长度相等,现选 取P3点的髙程平差值为参数,试求P3点平差后高程的权。

图6-7所示的水准网中,A为已知点,C、D为待定点,同精度观测了 4

?条水准路线髙差,现选取h3为参数,试求平差后C、D两点间高差的权。

有一三角网如图6-8所示,A、B为已 知点,C、D为待定点,观测了L1-L6个角度,试用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求平差后∠ABC的权。

?+?,试写出求ψ的协因ψ数的表达 值函数 ψ=?xxt0式。

和改正数向量V是否相关?试

说明原因。

§6-3 综合练习题

. 16 如图6-9所示,已知髙程为HA=53m,HB=58m,观测线路等长,测得高

差为:h1 =2. 95m,h2 =2,97m,h3 =2. 08m,h4=2. 06m,现令P点的高程平差值

??,试按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求:为参数x(1)观澜髙差的平差值h、P点髙程的平

?? 的权倒数。 差值X;(2)P点髙程的平差值xQX在图6-10所示的水准网中,点A的髙程HA=,P1 -P4为待定点,观测髙差及路

线长度为:

h1=, S1=2: h2= m, S2=2: h3= m, S3=1: h4= m, S4=2:

h5= m, S5=1: h6= m, S6=2:

h7= m, S7=2。

若设P2点高程平差值为参数,试: (1)列出条件方程; (2)求出法方程;

(3)求出观测值的改正数及平差值;

(4)平差后单位权方差及P2点高程平差值中误差。

有测角网如图6-11所示,A、B 为已知点, C、D、E为待定点,观测了 8个角度。若按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平差,

(1)需设哪些量为参数? (2)列出条件方程。 6个角度 观测值为

L1=40°23′58″,L2=37°11′36″; L3=53°49′02″,L4=57°00′05″; L5=31°59′00″,L6=36°25′56″。 若按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平差, (1)需设哪些量为参数? (2)列出条件方程;

(3)求出观测值的改正数及平差值 1、P2点

为待定点,已知起算数据如下:: 点号 B A 观测值为: 角 号 观测角值 °′″ 1 2 3 100 38 08 27 39 50 29 21 34 4 5 6 坐标 X 角 号 观测角值 °′″ 50 29 29 105 11 22 46 39 31 Y 已算得P1.点的近似坐标为:

X10X10= Y10=

设P1.点的坐标为未知参数,试按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 差;

(l)求观侧值的平差值;

(2)求P1、P2:点的坐标平差值及点位精度。 L1、L2和一条对角线L3 ,观测值及量测误差为: L1=,σ1=1mm;

L2=,σ2=1mm;

L3=,σ3=1mm

现设矩形面积的平差值为参数X,试用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求 (1)观测值的改正数及平差值; (2)矩形面积的平差值及权。

6. 有一边角网如图6-15所示,A,B为已知点, XA=641. 292m.,YA =319. 638., XB=589. , YB= ,C、D为待定点,观测了6个内角和C、B点间的 边长S,观测值为

L1 =85°23′05″, L2=46°37′10″, L3 =47°59′56″, L4 =40°00′50〃, L5 =67°59′37″, L6 =71°59′19″,

S=。

测角精度为σβ=5\侧矩精度为σS =5mm,设

CD间

的距离平差值为参数,试按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求

(1)条件方程;

(2)观测值的改正数及平差值; (3)平差后单位权中误差;

(4)平差后CD边的距离及相对中误差。 点,P1、P2、P3为待定点,已知数据为 XA= , YA=,

XC=, YC=,

αBA= 150°35′33″,αCD =18°53′55″。

观测值为:

编号 1 角度观测值βi 编号 1 边长观测值Si

搜索更多关于: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 的文档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73lb3vf3m28mwx1483k6i8ss1c8w101bk2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