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五要素:1)主光2)辅助光3)轮廓光4)背景光(环境气氛)5)修饰光(光比反差)
c、视觉感受:眼睛的视觉直观效果;感光胶片效果;电视屏幕效果
d、演出灯光的造型元素 1)光源
*日光:时间与色温的变化及造型规律-从黎明日出到日落黄昏的过程。
*灯光:(泡形,管形)钨丝灯,白炽灯,碘钨灯,镝灯,闪光灯,氙灯,荧光灯,卤钨灯,金属卤化物灯,激光(钠灯,汞灯)等。 在演出灯光设计中重要的是选择那种灯具表现舞台空间效果,灯具光源、功率、灯种、镜头以及型号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供演出选择。 2)光强
*视觉感受的明暗效果-利用眼睛的生理特点进行设计,眼睛从明视觉进入暗视觉状态需要时间大约为15~30分钟,而从暗视觉进入明视觉状态所需时间则比较短。因此演出灯光场景设计可以根据剧本内容情节,有意区分各个场景的明暗强度。了解实际亮度与对比亮度的
客观存在,是把握舞台空间画面的重要因素灯具种类及功率不同发光强度不同。所造成的效果也不同,根据演出空间的尺度距灯具种类及功率不同发光强度不同。所造成的效果也不同。 3)光质
*各种灯具的投光特点;均匀度,光束角,柔硬度,光学性能。柔光纸、减光纱、反光板的应用效果。 4)光比
*同一视觉空间画面中的明暗对比。
*视觉感受的明暗效果-利用眼睛的生理特点进行设计,眼睛从明视觉进入暗视觉状态需要时间大约为15~30分钟,而从暗视觉进入明视觉状态所需时间则比较短。因此演出灯光场景设计可以根据剧本内容情节,有意区分各个场景的明暗强度。
*注重整体;强调局部。舞台整体越亮演员越暗在同一空间画面中明暗与色彩面积大小的对比可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
*人物造型主光与辅助光的明暗与色彩对比:以演出的视觉欣赏需要设定。
2:1、5:1、10:1、30:1、50:1、100:1不等。
*主要人物光与非主要人物光的对比:同一环境中要根据空间层次和表现意图区别主次关系,以2:1、3:1、5:1不等。 *人物光与环境光的对比:以2:1、5:1、10:1不等。 *前景、中景、后景的光比:以2:1~10:1不等。
*演出中场景与场景空间画面的明暗和色彩对比:利用剧情发展的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场景变化:明暗变化;色彩变化的对比。 5)光区
*灯光投射到舞台或演出空间内的区域分布以及光区内外区别。 *以舞台表演区前中后,左中右的划分为根据所设计的照明区域。 *演出情节发展所需的局部或整体被照明区域。 *表演区照明以及景区照明。 6)光位
灯光投射方位:指在三维空间中灯具所处的具体位置。其中包括,面光,耳光,台口柱光,脚光,台口顶光,顶排聚光,顶排泛光,天排光,地排光,侧桥光,流动光,侧光,(吊笼 台架)追光等。 情节发展所需的方向表现:逆光光影,日出日落,天明天亮等。 演出光区所需的特定灯位设计。例如:单灯照明;多灯照明。
灯光投射方向:侧面光效果:1/2(明暗效果)来自侧桥光,流动光,侧光,顶侧光;半侧面光效果:3/4耳光,台口柱光,相应方向顶光;正面光效果:面光,顶排光,追光。 7)光色
*色温及演色指数:色温调整。
*加色法,减色法,光色与物色相加的规律,光色的吸收和反射规律。
*滤色片及种类:上海伟康、常熟春花、日本LEE ROSCO滤色片和色温片。
*色度图研究:实际颜色与对比颜色。 *心理情感色彩对人的影响。
*色彩对比:原色对比,间色对比,色温对比,明暗对比。 8)光影
*投影造型:光源投影,光斑效果,关透明光影,正面反面投影。 *成像幻灯投映:幻灯,造型灯,电脑灯,追光,数字投映设备,电影机投映等。
*造型影物表面粗糙或平滑程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