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受益匪浅。现将培训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培训班的基本情况
参加山东省设施农业培训班的人员共40人,其中,县乡农业专业技术干部8人,占20%,乡镇主管农业工作的领导11人,占27.5%,村干部16人,占40%,有一定规模的种植户5人,占12.5%。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全国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山东省蔬菜、果树的发展现状,保护地蔬菜的病虫害综合治理,蔬菜无土栽培,日光节能温室的西葫芦、韭菜、芹菜的栽培管理技术和标准化生产,设施蔬菜的安全施肥、用药,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等理论技术与实践经验。 二、培训班的主要特点
(一)重视程度高。为了举办好此次培训班,根据民和县委主要领导的指示,县委副书记沙德林同志亲自带领组织、农业、畜牧等单位的主要领导专程赴山东省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系协调第一批设施农业培训班的有关事宜,通过联系协调达成共识。据山东省蔬菜培训科的同志和授课教授反映,一个县上这么重视设施农业技术的培训工作,感到非常激动,一个县上组织专门的设施农业培训班赴山东学习还是第一次,这充分说明了县委县政府把设施农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来抓,并通过设施农业的发展来增加农民收入的决心和信心。
(二)授课层次高。在培训期间,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蔬菜培训科的同志,专门联系协调并邀请了山东省农科院何启伟研究员介绍了山东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山东省农业果茶站高文胜高级农艺师讲授果树栽培技术及蔬菜产品质量与标准化生产,山东省植物保总站副站长、研究员任宝珍同志讲授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山东农业大学院长、教授王秀峰同志讲授蔬菜无土栽培新技术,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所长、研究员陈运起同志讲授日光温室建设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烟台市农技中心蔬菜科孙丰宝高级农艺师讲授日光温室西葫芦、韭菜、芹菜栽培管理技术,临沂市农业局副局长李辉研究员讲授设施蔬菜安全施肥、用药技术,寿光市农业局蔬菜站站长刘良琪研究员讲授日光温室黄瓜新品种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从授课人员的职务、职称上不难看出授课人员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
理论素质,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术,同时还具有丰富的讲课经验。 (三)内容针对性强。培训班采取理论知识授课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培训期间重点学习了山东省设施农业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和适用栽培技术,同时,参观考察了济南近郊的设施农业,重点考察了寿光市的设施农业生产情况和蔬菜批发市场等。考察项目多,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考察中寿光市农业局蔬菜站刘良琪站长全程讲解并指导,使培训学员实地详细了解了寿光市发展设施农业方面的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学员积极性高。此次培训班由县委组织部和农业局共同组织,组织部由1名副部长带队,组团前,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贾志军同志强调培训要求,加强培训纪律,制定了培训人员学习纪律。培训期间,强纪律,严要求。使培训学习人员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能按时听课,记笔记,并积极思考自己的发展思路。培训休息时间,学员特别是专业技术干部虚心向专家教授请教,求知欲望强,较好地树立了民和学员勤奋好学的形象,得到了山东农业厅农技推广总站培训科和山东政法学院培训中心的好评。
(五)培训效果好。此次培训学习考察的时间虽短,但授课内容丰富,考察项目多。在培训期间及时召开学员座谈会,为学员交流学习心得搭建平台。学员们普遍反映,此次培训,内容贴近我县农村实际,既学到了经营管理知识,又学到了生产栽培技术;通过实地查看与理论培训学习相结合,既学习了理论性的专业知识,又掌握了具有实地操作性的栽培技术,感性、理性认识都有所提高。学员们纷纷表示,回去后,结合本地的实际,积极带领和动员农民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三、山东发展设施农业的先进经验
通过学习和考察参观,学员们了解到山东发展设施农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也领略了当地干部群众求真务实的奋斗精神,更看到了当地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风貌。
一是生产基地规模大。2005年,山东蔬菜生产面积已达到3209万亩,总产量
达到10452.3万吨,已形成了一产一品,多村一业的生产格局,形成了万亩辣椒、万亩番茄、万亩香瓜、万亩韭菜等集中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蔬菜已成为山东种植业的第一大产业。
二是标准化生产发展快。目前,山东的蔬菜生产已进入了由单一数量优势扩张到质量提高的跨跃阶段,全省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涌现出多种无公害蔬菜和知名品牌。
三是市场流通体系全。目前,山东已形成了健全的县、乡、村三级互联综合批发市场,农资配套等相结合的流通网络体系,全省已建成批发市场485处,运销队伍达到150万人,其中寿光建成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四是科技带动作用强。山东蔬菜生产区常年聘请高级专家担任技术顾问,从蔬菜种植、管理等领域进行指导,县、乡、村科普体系完善,引进推广了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率在90%以上。
五是产业化经营水平高。山东农业产业化发展可概括为分布区域化、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000多家,带动生产基地3300多万亩,年加工农产品250万吨以上,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生产模式。
四、山东发展设施农业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在山东的学习培训,学员们普遍认为,这次学习,接受了新的信息,学到了新的操作技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新的认识、新的想法。
启示一:解放思想是促进发展的关键。思想行动是先导,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现观念上的更新,才能准确判断形势,才能果断决策,抓住发展机遇,赢得发展主动权。
启示二:搞活流通是促进发展的前提。市场决定流通,再好再多的产品,如果没有畅通的流通销售渠道,只能是一堆废品,发生菜贱伤农的现象,因此,要找准
市场才能越做越活。
启示三:科技创新是促进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设施农业要发展,科学技术是支撑,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只有创造出自主品牌,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才能抢占效益的至高点。
启示四:优惠政策是促进发展的保障。良好的政策支持能为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要为设施农业的发展制定长期稳定的人才保障政策、技术支撑政策、资金扶持政策、激励奖惩政策、考核管理政策,以政策扶持发展,以制度促进发展。
五、对民和县发展设施农业的思考及建议
看山东,比民和,我们清醒的看到,民和蔼县当前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和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规模小,远未形成规模优势;二是种植分散、零乱,不利于专业化生产;三是当家品种少,竞争力明显不强,全县尚无一个品牌产品;四是科技创新滞后,科技人员知识老化,没有科技示范园;五是制度管理落后,自主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低。此外,我们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拓精神、发展魄力等与先进地区相比,更是存在明显的差距。对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的建议:
(一)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在优化结构上做文章。将河湟谷地两岸川水及沟岔等交通条件好,水利条件好的地区作为发展设施农业的重点地区,按照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思路,着力培育以日光节能温室为主体的反季节蔬菜生产产业带,形成地域优势和规模优势。突破“小而全”的生产格局,合理安排生产布局,优化种植结构,将现有的分散种植引导成连片种植,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产一业”的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
(二)坚持政策支持,在投入上再加大。建立资金扶持机制,在县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对连片的示范区、示范点给予资金补助,提高温棚标准,配套水利设施,减轻农民负担。把国家投资、农民投资、项目支持有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