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2019化学高考真题汇编--专题17化学实验综合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1:45:2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专题17 化学实验综合题

1.[2019新课标Ⅰ] 硫酸铁铵[NH4Fe(SO4)2·xH2O]是一种重要铁盐。为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在实验室中探究采用废铁屑来制备硫酸铁铵,具体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温度保持80~95 ℃,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净化处理,合适的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H2O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分批加入H2O2,同时为了_________________,溶液要保持pH小于0.5。

(4)步骤⑤的具体实验操作有______________,经干燥得到硫酸铁铵晶体样品。

(5)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硫酸铁铵晶体样品所含结晶水数,将样品加热到150 ℃时,失掉1.5个结晶水,失重5.6%。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2019新课标Ⅱ] 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易溶于水及乙醇,熔点234.5℃,100℃以上开始升华),有兴奋大脑神经和利尿等作用。茶叶中含咖啡因约1%~5%、单宁酸(Ka约为10?6,易溶于水及乙醇)约3%~10%,还含有色素、纤维素等。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索氏提取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烧瓶中溶剂受热蒸发,蒸汽沿蒸汽导管2上升至球形冷凝管,冷凝后滴

1

入滤纸套筒1中,与茶叶末接触,进行萃取。萃取液液面达到虹吸管3顶端时,经虹吸管3返回烧瓶,从而实现对茶叶末的连续萃取。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需将茶叶研细,放入滤纸套筒1中,研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圆底烧瓶中加入95%乙醇为溶剂,加热前还要加几粒______________。

(2)提取过程不可选用明火直接加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与常规的萃取相比,采用索氏提取器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3)提取液需经“蒸馏浓缩”除去大部分溶剂。与水相比,乙醇作为萃取剂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蒸 馏浓缩”需选用的仪器除了圆底烧瓶、蒸馏头、温度计、接收管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填标号)。A.直形冷凝管 B.球形冷凝管 C.接收瓶 D.烧杯 (4)浓缩液加生石灰的作用是中和_______和吸收_______。

(5)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分离提纯咖啡因。将粉状物放入蒸发皿中并小火加热,咖啡因在扎有小孔的滤纸上凝结,该分离提纯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3.[2019新课标Ⅲ]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是目前常用药物之一。实验室通过水杨酸进行乙酰化制备阿司匹林的一种方法如下:

2

熔点/℃ 相对密度/(g·cm3) 相对分子质量 ﹣水杨酸 157~159 1.44 138 醋酸酐 -72~-74 1.10 102 乙酰水杨酸 135~138 1.35 180 实验过程:在100 mL锥形瓶中加入水杨酸6.9 g及醋酸酐10 mL,充分摇动使固体完全溶解。缓慢滴加0.5 mL浓硫酸后加热,维持瓶内温度在70 ℃左右,充分反应。稍冷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在不断搅拌下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100 mL冷水中,析出固体,过滤。 ②所得结晶粗品加入50 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溶解、过滤。 ③滤液用浓盐酸酸化后冷却、过滤得固体。 ④固体经纯化得白色的乙酰水杨酸晶体5.4 g。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合成反应中应采用__________加热。(填标号) A.热水浴

B.酒精灯

C.煤气灯

D.电炉

(2)下列玻璃仪器中,①中需使用的有________(填标号),不需使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3)①中需使用冷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②中饱和碳酸氢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过滤除去难溶杂质。 (5)④采用的纯化方法为____________。 (6)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_%。

4.[2019天津] 环己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实验室制备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Ⅰ.环己烯的制备与提纯

3

(1)原料环己醇中若含苯酚杂质,检验试剂为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1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烧瓶A中进行的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硫酸也可作该反应的催化剂,选择FeCl3?6H2O而不用浓硫酸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浓硫酸易使原料炭化并产生SO2

b.FeCl3?6H2O污染小、可循环使用,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c.同等条件下,用FeCl3?6H2O比浓硫酸的平衡转化率高 ②仪器B的作用为____________。

(3)操作2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

(4)将操作3(蒸馏)的步骤补齐:安装蒸馏装置,加入待蒸馏的物质和沸石,____________,弃去前馏分,收集83℃的馏分。 Ⅱ.环己烯含量的测定

在一定条件下,向ag环己烯样品中加入定量制得的bmol Br2,与环己烯充分反应后,剩余的Br2与足量KI作用生成I2,用cmol?L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vmL(以上数据均已扣除干扰因素)。 测定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如下:

?1①

②Br2?2KI

I2?2KBr

4

③I2?2Na2S2O32NaI?Na2S4O6

(5)滴定所用指示剂为____________。样品中环己烯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6)下列情况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样品中含有苯酚杂质

b.在测定过程中部分环己烯挥发 c.Na2S2O3标准溶液部分被氧化 5.[2019江苏]丙炔酸甲酯(制备少量丙炔酸甲酯的反应为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反应瓶中,加入14 g丙炔酸、50 mL甲醇和2 mL浓硫酸,搅拌,加热回流一段时间。 步骤2:蒸出过量的甲醇(装置见下图)。

步骤3:反应液冷却后,依次用饱和NaCl溶液、5%Na2CO3溶液、水洗涤。分离出有机相。 步骤4:有机相经无水Na2SO4干燥、过滤、蒸馏,得丙炔酸甲酯。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沸点为103~105 ℃。实验室

(1)步骤1中,加入过量甲醇的目的是 ▲ 。

(2)步骤2中,上图所示的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 ;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 ▲ 。 (3)步骤3中,用5%Na2CO3溶液洗涤,主要除去的物质是 ▲ ;分离出有机相的操作名称为 ▲ 。(4)步骤4中,蒸馏时不能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 。 6.[2019北京] 化学小组实验探究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

(1)实验一: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SO2,将足量SO2通入AgNO3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

5

①浓H2SO4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剂a是____________。

(2)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出:沉淀B可能为Ag2SO3、Ag2SO4或二者混合物。(资料:Ag2SO4微溶于水;Ag2SO3难溶于水) 实验二:验证B的成分

①写出Ag2SO3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②加入盐酸后沉淀D大部分溶解,剩余少量沉淀F。推断D中主要是BaSO3,进而推断B中含有Ag2SO3。向滤液E中加入一种试剂,可进一步证实B中含有Ag2SO3。所用试剂及现象是__________。 (3)根据沉淀F的存在,推测SO2-4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1:实验一中,SO2在AgNO3溶液中被氧化生成Ag2SO4,随沉淀B进入D。

2-途径2:实验二中,SO3被氧化为SO2-4进入D。

实验三:探究SO2-4的产生途径

①向溶液A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B中不含Ag2SO4。做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 ②实验三的结论:__________。

(4)实验一中SO2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物质性质分析,SO2与AgNO3溶液应该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实验一所得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有Ag和SO2-4生成。

(6)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7.[2019浙江4月选考]某兴趣小组在定量分析了镁渣[含有MgCO3、Mg(OH)2、CaCO3、Al2O3、Fe2O3和SiO2]中Mg含量的基础上,按如下流程制备六水合氯化镁(MgCl2·6H2O)。

6

相关信息如下:

①700℃只发生MgCO3和Mg(OH)2的分解反应。

②NH4Cl溶液仅与体系中的MgO反应,且反应程度不大。 ③“蒸氨”是将氨从固液混合物中蒸出来,且须控制合适的蒸出量。 请回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步骤Ⅰ,煅烧样品的容器可以用坩埚,不能用烧杯和锥形瓶 B.步骤Ⅲ,蒸氨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提高MgO的溶解量 C.步骤Ⅲ,可以将固液混合物C先过滤,再蒸氨

D.步骤Ⅳ,固液分离操作可采用常压过滤,也可采用减压过滤

(2)步骤Ⅲ,需要搭建合适的装置,实现蒸氨、吸收和指示于一体(用硫酸溶液吸收氨气)。 ①选择必须的仪器,并按连接顺序排列(填写代表仪器的字母,不考虑夹持和橡皮管连接):热源→________。

②为了指示蒸氨操作完成,在一定量硫酸溶液中加指示剂。请给出并说明蒸氨可以停止时的现象________。

(3) 溶液F经盐酸酸化、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和低温干燥得到产品。取少量产品溶于水后发现溶液呈碱性。

①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

②从操作上分析引入杂质的原因是________。

(4)有同学采用盐酸代替步骤Ⅱ中的NH4Cl溶液处理固体B,然后除杂,制备MgCl2溶液。已知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

7

pH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 Al3+ Fe3+ Ca2+ Mg2+ 3.0 1.1 11.3 8.4 完全沉淀 4.7 2.8 - 10.9 请给出合理的操作排序(从下列操作中选取,按先后次序列出字母,操作可重复使用):固体B→a→( )→( )→( )→( )→( )→( )→MgCl2溶液→产品。 a.用盐酸溶解 b.调pH=3.0 c.调pH=5.0 d.调pH=8.5 e.调pH=11.0 f.过滤 g.洗涤

8.[2018新课标Ⅰ卷] 醋酸亚铬[(CH3COO)2Cr·2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

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_________。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K1、K2,关闭K3。

①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打开K3,关闭K1和K2。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是________ ;d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为

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4)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______________。

9.[2018新课标Ⅱ卷] 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可用于晒制蓝图。回答下列

问题:

8

3H2O作感光剂,以K3[Fe(CN)6]溶液为显色剂。其光解反应的化学(1)晒制蓝图时,用K3[Fe(C2O4)3]·

方程式为:2K3[Fe(C2O4)3]______________。

(2)某小组为探究三草酸合铁酸钾的热分解产物,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2FeC2O4 +3K2C2O4 +2CO2↑;显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装置E中固体变为红色,由此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防止倒吸,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样品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的残留物含有FeO和Fe2O3,检验Fe2O3存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定三草酸合铁酸钾中铁的含量。

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滴①称量m g样品于锥形瓶中,溶解后加稀H2SO4酸化,用c mol·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至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将滤液及洗涤液全部收集到锥形瓶中。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V ml。该晶体中铁的质加稀H2SO4酸化,用c mol·

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8新课标Ⅲ卷] 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M=248 g·mol?1)可用作定影剂、还原剂。回答

下列问题:

(1)已知:Ksp(BaSO4)=1.1×10?10,Ksp(BaS2O3)=4.1×10?5。市售硫代硫酸钠中常含有硫酸根杂质,选用

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

试剂:稀盐酸、稀H2SO4、BaCl2溶液、Na2CO3溶液、H2O2溶液

实验步骤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除氧蒸馏水 ③___________

9

现象 ②固体完全溶解得无色澄清溶液 ④___________,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⑤静置,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 (2)利用K2Cr2O7标准溶液定量测定硫代硫酸钠的纯度。测定步骤如下:

①溶液配制:称取1.2000 g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在__________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全部转移至100 mL的_________中,加蒸馏水至____________。

②滴定:取0.00950 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20.00 mL,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KI,发生反应: Cr2O72?+6I?+14H+I2+2S2O32?

3I2+2Cr3++7H2O。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滴定至淡黄绿色,发生反应:

S4O62?+2I?。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当溶液__________,即为终点。

平行滴定3次,样品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4.80 mL,则样品纯度为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11.[2018海南]某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金属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如图所示装置及药品制取CO2。打开弹簧夹,制取CO2。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CO2,产生的气流应依次通过盛有_________的洗气瓶(填试剂名称)。反应结束后,关闭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表:

步骤 将一小块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产生大量白烟,集气瓶底部有黑色固体产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充分反应,放置生,瓶壁上有白色物质产生 冷却 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过滤 滤纸上留下黑色固体,滤液为无色溶液 ①为检验集气瓶瓶壁上白色物质的成分,取适量滤液于2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1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据此推断,白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标号)。

A.Na2O B.Na2O2 C.NaOH D.Na2CO3

②为检验黑色固体的成分,将其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据此推断黑色固体是

现象 10

________________。

③本实验中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8北京卷] 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K2FeO4)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制备K2FeO4(夹持装置略)

①A为氯气发生装置。A中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锰被还原为Mn2+)。 ②将除杂装置B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 ③C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C中Cl2发生的反应有 3Cl2+2Fe(OH)3+10KOH(2)探究K2FeO4的性质

①取C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得溶液a,经检验气体中含有Cl2。为证明是否K2FeO4氧化了Cl-而产生Cl2,设计以下方案: 方案Ⅰ 方案Ⅱ 取少量a,滴加K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 用KOH溶液充分洗涤C中所得固体,再用KOH溶液将K2FeO4溶出,得到紫色溶液b。取少量b,滴加盐酸,有Cl2产生。 i.由方案Ⅰ中溶液变红可知a中含有______离子,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K2FeO4将Cl

2K2FeO4+6KCl+8H2O,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氧化,还可能由________________产生(用方程式表示)。

ii.方案Ⅱ可证明K2FeO4氧化了Cl-。用K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K2FeO4的制备实验得出:氧化性Cl2________FeO2,而方案Ⅱ实验表明,4(填“>”或“<”)

?Cl2和FeO24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资料表明,酸性溶液中的氧化性FeO24>MnO4,验证实验如下:将溶液b滴入MnSO4和足量

11

??H2SO4的混合溶液中,振荡后溶液呈浅紫色。该现象能否证明氧化性FeO24>MnO4。若能,请

说明理由;若不能,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学.科网 理由或方案:________________。

13.[2018天津卷] 烟道气中的NO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了监测其含量,选用如下采样和检测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Ⅰ.采样

采样步骤:

①检验系统气密性;②加热器将烟道气加热至140℃;③打开抽气泵置换系统内空气;④采集无尘、干燥的气样;⑤关闭系统,停止采样。

(1)A中装有无碱玻璃棉,其作用是___________。 (2)C中填充的干燥剂是(填序号)___________。

a.碱石灰 b.无水CuSO4 c.P2O5

(3)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组装一套装置,其作用是与D(装有碱液)相同,在虚线框中画出该装置的示

意图,标明气体的流向及试剂。

(4)采样步骤②加热烟道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Ⅱ.NOx含量的测定

将v L气样通入适量酸化的H2O2溶液中,使NOx完全被氧化为NO3?,加水稀释至100.00 mL。量取20.00 mL该溶液,加入v1 mL c1 mol·L?1 FeSO4标准溶液(过量),充分反应后,用c2 mol·L?1 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Fe2+,终点时消耗v2 mL。

(5)NO被H2O2氧化为NO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6)滴定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主要有___________。

12

(7)滴定过程中发生下列反应:

3Fe2++NO3?+4H+Cr2O72? + 6Fe2+ +14H+

NO↑+3Fe3++2H2O 2Cr3+ +6Fe3++7H2O

则气样中NOx折合成NO2的含量为_________mg·m?3。

(8)判断下列情况对NOx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 、“偏低”或“无影响 ”)

若缺少采样步骤③,会使测试结果___________。

若FeSO4标准溶液部分变质,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_。

14.4?亚甲二氧基苯甲酸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合成中间体,[2018江苏卷] 3,微溶于水,实验室可用KMnO4

氧化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制备,其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向反应瓶中加入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和水,快速搅拌,于70~80 ℃滴加KMnO4溶液。反应结束后,加入KOH溶液至碱性。

步骤2:趁热过滤,洗涤滤饼,合并滤液和洗涤液。 步骤3:对合并后的溶液进行处理。

步骤4:抽滤,洗涤,干燥,得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酸固体。

(1)步骤1中,反应结束后,若观察到反应液呈紫红色,需向溶液中滴加NaHSO3溶液,HSO3转化

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加入KOH溶液至碱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2中,趁热过滤除去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步骤3中,处理合并后溶液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4中,抽滤所用的装置包括_______________、吸滤瓶、安全瓶和抽气泵。

15.[2017天津]用沉淀滴定法快速测定NaI等碘化物溶液中c(I?),实验过程包括准备标准溶液和滴定待测溶液。

Ⅰ.准备标准溶液

a.准确称取AgNO3基准物4.2468 g(0.0250 mol)后,配制成250 mL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备用。

? 13

b.配制并标定100 mL 0.1000 mol·L?1 NH4SCN标准溶液,备用。 Ⅱ.滴定的主要步骤

a.取待测NaI溶液25.00 mL于锥形瓶中。

b.加入25.00 mL 0.1000 mol·L?1 AgNO3溶液(过量),使I?完全转化为AgI沉淀。 c.加入NH4Fe(SO4)2溶液作指示剂。

d.用0.1000 mol·L?1 NH4SCN溶液滴定过量的Ag+,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AgSCN沉淀后,体系出现淡红色,停止滴定。

e.重复上述操作两次。三次测定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消耗NH4SCN标准溶液体积/mL f.数据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1)将称得的AgNO3配制成标准溶液,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__。 (2)AgNO3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定应在pH<0.5的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和c两步操作是否可以颠倒______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1。 (5)所消耗的NH4SCN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_____mL,测得c(I?)=_________________ mol·(6)在滴定管中装入NH4SCN标准溶液的前一步,应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判断下列操作对c(I?)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若在配制AgNO3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则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_。 ②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则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17新课标Ⅰ]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NH3+H3BO3=NH3·H3BO3;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NH3·H3BO3+HCl= NH4Cl+ H3BO3。

1 10.24

2 10.02

3 9.98

14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b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f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3)清洗仪器:g中加蒸馏水;打开k1,关闭k2、k3,加热b,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k1,g

中蒸馏水倒吸进入c,原因是____________;打开k2放掉水,重复操作2~3次。

(4)仪器清洗后,g中加入硼酸(H3BO3)和指示剂。铵盐试样由d注入e,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

用蒸馏水冲洗d,关闭k3,d中保留少量水。打开k1,加热b,使水蒸气进入e。 ①d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e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e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________。 L–1的盐酸V mL,(5)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 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 mol·

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样品的纯度≤_______%。

17.[2017新课标Ⅱ]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

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S2O3+I2=2I?+S4O6)。

2?2?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

15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

____________;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___及二氧化碳。 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4)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

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_mg·L?1。

(5)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___________。(填“高”或“低”) 18.[2017新课标Ⅲ]绿矾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

组对绿矾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矾样品,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再向试管中通

入空气,溶液逐渐变红。由此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K1和K2)(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m1 g。

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 m2 g。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①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A恒重,记为m3 g。 a.点燃酒精灯,加热

b.熄灭酒精灯

c.关闭K1和K2

f.冷却到室温

d.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 e.称量A

③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________________(列式表示)。若实验时按a、d次序操作,则使x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2)中已恒重的装置A接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K1和K2,

缓缓通入N2,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

16

①C、D中的溶液依次为_________(填标号)。C、D中有气泡冒出,并可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a.品红

b.NaOH

c.BaCl2

d.Ba(NO3)2

e.浓H2SO4

②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17北京]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

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向硝酸酸化的0.05 mol·溶液呈黄色。 (1)检验产物

①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 (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

①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深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ⅰ ⅱ 取样时间/min 3 30 现象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产生白色沉淀;较3 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 min时加深 ⅲ 120 产生白色沉淀;较30 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0 min时变浅 (资料: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 ② 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Fe3+;

假设b:空气中存在O2,由于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3+;

17

假设c: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

假设d:根据_______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Ag+,可产生Fe3+。

③ 下列实验Ⅰ可证实假设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实验Ⅱ可证实假设d成立。 实验Ⅰ:向硝酸酸化的________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3 min时溶液呈浅红色,30 min后溶液几乎无色。 实验Ⅱ:装置如图。其中甲溶液是________,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ⅰ~ⅲ中Fe3+浓度变化的原因:______。

18

2017-2019化学高考真题汇编--专题17化学实验综合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7a8b7kzdk0ne2d1fovz9epjx24qwd012u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