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水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 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河流水文站平均流量过程线补给类型分割图,完成
1?2题。
就就i
ni'^)
1 .补给类型 a、b、c、d分别是( )
A. 季节性积雪融水、浅层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 B. 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雨水 C .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浅层地下水 D .雨水、冰川融水、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2 .若该河流位于我国,最可能是(
)
A.
东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南地区
D.华北地区
【解析】 第1题,d补给仅出现在 5月,应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据此可排除
A、B、C
选项。第 2题,该河以雨水补给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且降水少;浅层地下水补给仅出现 在汛期末期,且全年有少量深层地下水补给,可知该流域地下水位低,气候干旱,综合分
析可确定该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答案】1 . D 2
. B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得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集中,河流径流变化幅度过大易造 成洪涝灾害。下图示意某城市附近水系分布(I),该流域内一次局部暴雨后甲水文站观测到的河
流流量变化曲线(n),以及城市的水循环分布(川)。读图,完成 3?5题。
3 .关于图(n)中四条曲线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城市建设前甲水文站的河流流量 B. ②表示城市建设后甲水文站的河流流量 C. ③表示甲水文站的地下水补给量 D. ④表示甲水文站的大气降水补给量
4 ?结合图(川)分析,②曲线流量峰值大于③曲线,主要是因为(
)
A. a增加 B . b增加 C . c增加 D . d增加
5?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
呼吸地面”之后,图(川)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 a增加 B . b减少 C . c减少 D . d增加
【答案】3 . B 4 . D 5 . A
北方冬季大棚顶上常常结满露珠,影响棚内蔬菜光合作用,同时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 上,还容易导致蔬菜腐烂,造成减产。所以,大棚设计要尽量减小棚内湿度,并且有利于 露水的收集。读图,完成
6?7题。
打”:6 .水滴由棚顶到集水容器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
A.下渗
B.降水輝 D.地表径流C .水汽输送 7 .除棚内空气湿度外,影响露水量的因素还有( ) A.大棚内外温差
B.棚内昼夜温差
【解析】 第6题,棚内的水汽蒸发,遇到冷的玻璃顶凝结成水,然后在重力作用下水滴由 棚顶降落到集水容器。根据水循环的环节可知,水滴由棚顶降落到集水容器的过程相当于 水循环环节中的降水。第 7题,水汽凝结量与棚内的空气湿度和大棚内外温差有关。大棚
内的空气遇到冷的玻璃顶,就会凝结形成小水滴。大棚内的空气湿度越大、大棚内外温差 越大,水汽凝结越多,故 A对、B错。风力对棚外气温影响不大,不会对露水量造成影响,
C错。棚顶倾斜角度对棚内外温差和棚内空气湿度影响不大,因此其对露水量影响也不大, D错。【答案】6. B 7 . A
10 ?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看,伏尔加河( )
A.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 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 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 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9 .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②环节的影响的是(
)
i ②1 ②1 ] JZ- Jr 降水量麽 、 c D
【解析】 第8题,根据水循环知识和图中信息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 别是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第 9题,②环节为地表径流,当降水强度增大时,
地表径流增大,故
A项错误;若下渗增强,则地表径流减小,故
B项错误;若植被增加,其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则地表径流减小,故 C项正确;若坡度增加,则地表径流增大,故
项错误。
【答案】8. D 9
. C
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第
10题。
① 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 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 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④ 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 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 ①②④ B.①③⑤ C.
②③⑤ D.②④⑤
【解析】 第10题,伏尔加河流域的纬度较高,总体上蒸发较弱,排除①;伏尔加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地处西风带,虽然距离大西洋较远,但西部并无高大的山地阻挡,西风仍然 能
给该流域带来降水;伏尔加河注入里海,里海为内陆咸水湖,因此伏尔加河参与的是陆 地内循环;伏尔加河中上游地区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地区以沉积作用为主,故伏尔加河 使流经地区总体趋于平坦,排除④;注入里海的河水来自较高纬度地区,水温较低,有利 于促进里
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综上可知,选项
C正确。
【答案】10 . C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
,完成11?12题。
.图中M市西部海域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 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饵料丰富 B. 有寒流经过,海水上泛,饵料丰富 C. 入海河流众多,带来丰富营养物质
2
D11
D. 港湾宽阔,风浪较小,适于渔业捕捞
12 .图中洋流(
)
A. 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加快 B. 导致沿岸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C. 造成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 D. 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
【解析】 第11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海域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大陆西岸,有寒流流经, 海水上泛将下层海水中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故 B项正确。该海域没有暖流,故
A项错误;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入海河流较少,带来的营养
物质少,故 C项错误;海域渔业资源的多少与港湾是否宽阔无关,故
D项错误。第 12题,
图中海域洋流为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即由北向南流,故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 减慢,故 A项错误;寒流导致沿岸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故
B项错误;附近海域夏季
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寒流的降温作用易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海雾,故 C项正确;图中海域洋流为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故
D项错误。
【答案】11. B 12
. C
读百年前泰坦尼克号邮轮航线(图中的实线箭头)示意图,完成
13?14题。
13 ?泰坦尼克号邮轮航行途中大部分航段所遇洋流的主要成因是(
)
A.
受极地东风影响而成 B.受东北信风影响而成 C.受盛行西风影响而成
D.受东南信风影响而成
14 .上图中a、b、c、d四条虚线箭头能表示将撞毁邮轮的冰山搬运至此的洋流的流向是
()
A. a B . b C . c D . d
【解析】 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泰坦尼克号邮轮航线地处中纬度地区,终年受西风带
的控制。第 14题,a虚线箭头的方向与拉布拉多寒流的流向基本一致,可将北极地区的冰 山搬运至此。
【答案】13 . C 14
. A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平原面积约占 80%,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
下表为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
1960?2000年水系总体变化。据此完成
15?17题。
年份 河网密度 水面率 河网发 河流 干流面积长度
(km/km2) (% 育系数 曲度 (km/km) 1960 3 . 73 11 . 55 3 . 61 1 . 09 35 . 57 1980 3 . 44 10 . 75 3 . 12 1 . 07 34 . 89 2000 2 . 93 9 . 29 2 . 25 1 . 06 36 . 64
15 .太湖流域平原地区
1960?2000年水系形态特征总体变化表现为(
)
A.支流增多 B. 河道平直化 C .河面变宽
D .河道加深
16 . 1980年后比1980年前流域水系变化大,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河道淤积 B.年降水减少 C .垦荒造田
D.快速城市化
17 .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流水系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是(
)
A.汛期水位上升 B.河流结冰期延长
C.
径流总量增多 D .河网调蓄功能增强
【解析】 第15题,河网密度=河网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数据显示 1960 ?2000 年,
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减小,即支流减少,
A错误。水面率=水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
例。数据显示水面率降低, C错误。河流曲度=河流实际长度与河流起止点直线长度的比值。 数据显示河流曲度降低,
B正确。数据无法反映河道深浅的变化,
D错误。第16题,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 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 发展,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水域等,造成表格所示的水系变化,故 D符合题意。河道
淤塞不是该地区水系变化的主因, A错误。年降水量在
1980年前后并没有明显变化,
B
错
误。垦荒造田不是主要原因,
C错误。第17题,太湖流域河网密度降低、水面率降低、河
网发育系数降低均说明湖泊、支流等对干流的调节功能减弱,使得干流径流增加,尤其表 现为洪水时洪峰流量大幅度增加,但对流域内的水系总径流量影响不大,故
A对,C、D
错
误。太湖流域位于南方地区,河流无结冰期,
B错。
【答案】15. B 16
. D 17
. A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水资源来源构成(单位:亿立方米)统计数据图。据此完成
18?
19 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