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西方文论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13:07: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西方文论史

导论

P4四次转向

希腊时代的人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中世纪的神学:普洛丁、奥古斯丁、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 “认识论”转向:

(笛卡尔、理性)新古典主义(布瓦洛)

德国古典哲学时期文论:莱辛、康德、席勒、黑格尔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实证主义、象征主义等) “语言论”转向:

语言论文型建构阶段:现代主义、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心理分析、结构主义等 反拨形式:解构主义、阐释——接受文论

语言论文论解构阶段: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和文化研究等

---------------------------------------------------------- P6早期中国文论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尼采、叔本华) 鲁迅《摩罗诗力说》(启蒙时期文论、浪漫主义文论、现实主义文论)

第一编 古代文论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论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模仿说”

诗与自然 “模仿说”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 理式 √ 比历史更哲学 √ 以希腊为师,到生活正、风俗中找题材 诗与语言 修辞术 诗与诗人 灵感 神赋灵感 天资+技术 诗的社会功能 功用性 驱逐诗人 “有用” “快感” 反“智者学派”视语言为游戏的诡辩作风;重修辞 对诗歌语言的规范、原则提出要求 贺拉斯 (中庸) 天才+技艺 (持平) 寓教于乐 益处+乐趣 朗吉努斯 “崇高的风格” 天才√ √ (实践) 掌握语言的才能 技艺 P22关于“模仿说” 柏拉图“理式”

亚里士多德“诗人的模仿具有创造性”(→索福克勒斯) 修辞与诗学(→欧利比德斯) P25 1.确立了文艺来自生活的原则(自然) 2.以追求真理的精神探索诗学奥秘(社会)

第二章 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文论 中世纪:宗教和神学

自然和艺术只有象征着神力和善,才是美的。 普洛丁“流溢说”(→奥古斯丁、阿奎那) 中世纪文艺创作理论围绕两点:

阐明上帝的启示精神;人对上帝的认识 中世纪文论:

唯名论——亚里士多德(个人) 唯实论——柏拉图(一般) 奥古斯丁P32

1)上帝“充塞一切”:至高、至善、至美、至能、至义?? 2)整体的美 3)美和“和谐”、“适宜”联系

肯定真实事物所构成的“世界之美”

反对对“美的法则”的漠视,反对文艺虚构 4)语言文字与思想表达之间的关心

上帝的威力→内心的话(内在知识+认识对象)→思想着外部的话→表达出来外部的话 阿奎那,经院哲学P34

学院化的哲学,协调理性与信仰的哲学 1)对圣经的阐释

“圣经的作者是上帝”

《圣经》该不该使用隐喻?可以使用隐喻,应该可以具备字面意义、历史意义、寓言意 义、比喻意义和神圣意义。(即“四义”) 2)对美的看法:鲜明的宗教色彩

美包含三个条件:完整或完美、合适的比例或和谐、鲜明或清晰 ---------------------------------------------------------- 文艺复兴文论: 但丁P36

1)肯定阿奎那的“四义”说 2)关于地方俗语

地方俗语只有整合成民族语言,在国家政权统一的高度上才能得到充分的认识、利用。 诗人的写作只有自觉参与到民族语言构建、使用当中,才具备优秀诗人的品性和能力。 薄伽丘P38

1)发挥“四义”说

2)肯定作为寓言诗歌的虚构意义,还就诗歌的定义、功能及技艺问题进行讨论 达芬奇P39

认同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

坚信模仿能洞察真实、艺术取法自然亦能反映自然,为“画家的心应当像一面镜子”的提法找到了艺术反映论的理论支撑。 艺术世界=心灵化的“第二自然” 卡斯特尔特罗P39

1)对《诗学》做了详细阐述:一方面认可亚里士多德诗歌与历史有差别,一方面发挥见解(诗人可以创造出从未发生的事情,又可以使这故事像历史一样可喜和真实)。

诗歌的主题要表达“平民能了解并感到愉悦的事” 2)对悲剧情节、时间、地点等要素的考虑 观众的角度;“三一律”(?);过度阐释莎士比亚 ---------------------------------------------------------- 中世纪:

基督教神学、神秘主义(文论倾向) 艺术从属于信仰、神;奥古斯丁、阿奎那 文艺复兴:

古典思想、人、理性

古典思想传承,美学思想下降为世俗领域的艺术个性、语言、思维;薄伽丘、但丁

第二编 认识论转向与早期现代文论

第三章 17—18世纪文论 古典主义

文学代表:高乃依、莫里哀、拉辛、拉封丹等;

文学理论:法国马莱伯、夏普兰、布瓦洛,英国德莱顿、蒲柏以及德国高特舍特和温克尔曼 1.历史发展

君主政体对文学创作的要求:尊重封建等级观念,赞誉“贤明君主”,强化中央王权 布瓦洛《诗的艺术》(也译《诗艺》),总结了古典主义作家的创作经验。 2.理论与方法

笛卡尔 理性主义哲学先驱

马莱伯,建立法国语言规范化以及古典主义诗法 夏普兰

第一,他认为诗歌既要有教育性又要有娱乐功能,即寓教于乐; 第二,他提出了古典主义的艺术标准;

1)故事,主题的构成和安排;2)品德作风;3)感情;4)措辞 第三,以古典主义道德标准评价《熙德》,认为它的主题不合适;

第四,在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上,夏普兰认为模仿必须根据近情近理的“象征性”原则 布瓦洛

第一,尊重理性;

具体说来,他的理性原则要求文章合乎情理,情节合乎情理,主题体现普遍的真理。从自然原则出发,他认为艺术的特点不在于写真实,而在于象真实。 情感表达;语言选择;韵律安排;艺术形式 第二,模仿自然;

继承了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自然”的诗学观点 “自然”不仅指事物中的“常情常理”、人生中的“人情之常”,还特指永恒而普遍的“人性” 第三,恪守道德;

古今之争?P53(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反拨) 德莱顿《论戏剧诗》 第一,重视娱乐的作用; 第二,主张文艺的模仿论;

第三,英国与法国的戏剧孰优孰劣? 蒲伯,诗体论著《论批评》

搜索更多关于: 西方文论史 的文档
西方文论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7bbe7e4tq6tck19hll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