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高考”话题作文
(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
此命题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命题者意在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应该说,这道题符合新课标对高中生写作能力的要求,紧贴考生生活和思想实际,难度适中。
阅读试题时要特别注意“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中的“副”字。构思时必须先确定好副标题:是写“我看高考”呢,还是写“我的高考”。
如果确定写“我看高考”,重点就在“看”,要谈对高考的看法,最适宜写议论文;如果确定写“我的高考”,重点就在“高考”,要写出我和高考的关系,可写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还可写抒情散文。只有先在思想中确定了这一点,才能接下来进一步思考文体问题和选材问题。
【立意】
(1)高考一直影响着我的中学生活。(2)从我几年来为高考所付出的汗珠和泪水的角度写。;(3)从高考为国选材,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的角度进行分析。 (4)从牵动全社会神经的角度进行分析;(5)分析高考的利与弊,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例文】
高考:一个充满艰辛的话题
——我看高考
高考的话题,读小学时就从老师的口里灌进了我们的耳朵,到了高中,各科老师更是不约而同、不厌其烦地在我们耳边唠叨。不管是老师和家长的耳提面命,还是亲眼所见所闻的铁一般的事实,都让我们对高考的体会日益加深。高考,真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话题!为了这一天,我们不知熬了多少夜吃了多少苦。盼考、迎考、参考,这些高考路上的一个个关口,无一不是对我们意志和毅力的无情考验!
盼考。从上学的第一天起,父母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止一次地教育孩子:“好好学习,长大后考大学。”老师也天天啰嗦:“不好好学习,将来考不上大学看你咋办?!”从此,大学这个梦想便在我们心上扎下了根。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学历的升高,我们对“大学”的理解越来越清楚,原来,考大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给父母亲脸上争光,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渐渐地,考大学成为我们心中的一种理想,我们莫名其妙地期盼高考的到来。真是盼得小树冠如盖,盼得父母鬓如丝!这中间,尤以家长为最。他们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能早日考上大学,让自家门楣生辉。
迎考。十年寒窗苦耕耘,一朝考试见分晓。终于到了高三,就像进入紧张的战备状态一样迎战高考。这时,不光学生心理压力明显增大,老师也承担过重担子。老师废寝忘食,编制和选用试题,阅卷评分,仿佛是统帅布局谋阵;学生则完全陷入题海,科科都是做题,做题,再做题!师生们头昏脑涨,腰酸腿痛,满脑子全是试题!吃不香,睡不好,苦不堪言。再加上家长念的“紧箍咒”,年轻学子本来已经很紧张的脑袋,那能经受如此多的压力!
参考。好不容易熬到了进入正式考场的日子。考场内一般有三个监考老师,个个脸上很严肃。一位老师宣读“考场规则”,一位对照“准考证”是否是否相符,以排除替考人员。一位检查有没有拿手机、拿参考书和课本等“作弊”行为。当开始考试的铃声一响,考生便完全进入“战斗”状态。考场内鸦雀无声,只听到钢笔的沙沙声和翻卷子的声音。监考老师则像侦探一样,仔细侦察,发现作弊者。考试期间偶有上厕所的考生,监考老师一定要捂着鼻子跟踪至那散发着不良空气的地方。一直到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过,监考老师命令全体考生起立,放下手中的试卷,排队走出考场。一场考试宣告结束,等待下一场战斗。
可过完了这些关口,等待我们又会是些什么呢?须知,考试结束后对考试分数的期待,那才是度日如年的煎熬啊!
啊,高考,想说爱你真不容易!我怎么说你呢?高考,一个充满艰辛的话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