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 五行拳 陈涛
陈涛,男,汉族,河南省周口西大街人士。师承周口形意拳大师张鹤年老先生,拜张老高徒董红光之徒弟舒波为老师,八岁习武,以形意拳、心意六合拳、八卦掌为主。而今知天命仍早习晚练,孜孜不倦,武艺精湛! 形意拳 五行拳
形意拳 进步连环拳 过步四把捶
五行拳 (形意拳五行拳套路)形意拳五种基本拳法的和称,以金、木、水、火、土次第与劈、崩、钻、炮、横五种拳法对应。动作简单、规矩严谨、左右式反复。其它各式拳法多由此演变而成。五行拳,属内家拳,有《内经》之艺的誉称。五行,是古人对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总称。它们的含义在历史上是发展着的。开始的时候,它们是代表着构成宇宙的五种基本物质元素,后来人们又延伸其含义,分别赋予了特定的属性,又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说理工具和逻辑推理符号。特点:①简洁朴实,其动作大多直来直往,一屈一伸,节奏鲜明,朴实无华。②动作严密紧凑,“出手如钢锉,落手如钩竿”,“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发拳时,拧裹钻翻,与身法、步法紧密相合,周身上下像拧绳一样,毫不松懈。③沉着稳健,身正,步稳,“迈步
如行犁,落脚如生根”,要求宽胸实腹,气沉丹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劲力舒展沉实。④快速完整,形意拳要求“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动作强调上法上身,手脚齐到,一发即至,一寸为先。拳谚有“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之说。形意拳讲究“三节”、“八要”。三节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从全身讲,头与上肢为梢节,躯干为中节,下肢为根节;上肢以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下肢则分为胯、膝、足三节。做到三节的要求,就能保证周身完整一体,内外合一。八要是:顶(头要上顶,掌要前顶,舌尖上顶)、扣(肩要扣、手背、足背要扣,牙齿要扣)、圆(胸要圆,背要圆,虎口要圆)、敏(心要敏,腿要敏,手要敏)、抱(丹田抱,心意抱,两肋抱)、垂(肩下垂,肘下垂,气下垂)、曲(臂要曲,腿要曲,腕要曲)、挺(颈要挺,脊要挺,膝要挺)。这样,就可保证身体各部姿势正确舒展。
动作:分别应于金木水火土五行《内经》按五行特性分别将其纳于五脏,如肺属金、肾属水、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六腑亦分别按表里关系含于五脏,用来阐明五脏六腑的生理特性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生克制化,秩序井然,使人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行拳有劈、钻、崩、炮、横五式,分别应于金木水火土五行。练此五式,可分别有利于肺、肾、肝、心、脾五藏。漫步周天则是利用
其机制,在更符合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强化引导和五脏六腑相联属的经络和部位,尤其是贯通任督二脉,实现真气周天运行为主导,进一步带动全身真气的旺盛通畅运行。 拳法内容形意拳的基本拳法都以三体式、五行拳(劈、崩、钻、炮、横)、十二形(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骀、鹰、熊)为主。其练习要领:一要塌腰,二要缩肩,三要扣胸,四要顶,五要提,六要横顺,七要钻落翻分明。塌腰,即尾阊上提;缩肩,即两肩向回抽劲;扣胸,即开胸顺气;顶,即头顶、舌顶、手顶;提者,即颈道内提,横,即起也,顺,即落;起,即钻也;落者,即翻。起亦为横,落亦为顺。 桩功练习形意拳均以三体式(势)为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来站桩,这是求得六合浑圆整劲的最基本功法。它按照形意拳学的理论要求与要领,将人体安排成为一个完整的基本姿势,在形意拳的动作中,均按此基本姿势与要领来要求,从外形上讲求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外三合,在体内则讲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内外合一称为六合式。其次按人体部位分为头、手、足三体,以及按三体又分为三节等等,故形意拳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之说。1. 预备势(无极)
(1)并踵站立:两脚跟并拢,两脚尖外摆,两脚的外沿夹角为90度,身体正对前方站立。两手自然下垂,两眼向前平视。(2)两掌提按:下肢不动,做顺式呼吸,两掌自然提
于脐前,两掌指尖相对,手心向上,随鼻吸气,两手慢慢上升经胸至口,气通过经脉被肺隔膜压人小腹,小腹略呈鼓胀,随即两掌心翻转向下,慢慢下移,气随掌落;两掌坐腕,指尖向内相对平放于脐前,目视前方。2. 太极式(1)收掌握拳:接上势,两掌向肚脐翻转握拳,慢慢撤于肚脐两侧,靠在肋下胁部,拳心向上,与脐平,目视前方。(2)半面右转:紧接着,左脚以脚跟为轴向右扣脚,脚尖停于正对前方,与右脚为45度夹角,全身随左脚的移动,向右转成半侧面,身体中线与正前方为45度夹角,同时配合呼气,目视前方。3. 两仪式屈膝钻拳:接上势,两膝微屈。膝盖不过脚尖,同时右拳由肋下向前至体中线经腹胸颏下至口向体前伸出;小臂里裹,拳与鼻平,右拳中指要与鼻准相对;右拳前伸的同时,腰部向左旋转,成右拗身形,左拳于肋下不动。由此动作启动两肾,同时配合以上动作做顺式呼吸法的吸气。4. 四象式(三体桩势定势)
上步劈拳:接上势,左拳沿肋至体中线裹肘上行,经颏下由口的前方伸出;当两拳相交互摩胫(桡)骨时,右拳变掌,坐腕,向下按至胯前,其拇指尖靠于腹,掌根在胯的大转骨前与脐平;掌心内含,四指稍张:左拳变掌向前方劈落(其意如斧之劈物),掌根停至与心窝平处,掌形成半阴半阳,坐腕与臂成45度之角度:掌心劳宫穴内含,四指稍张,其形似钩非钩,惟食指有挑领之意,但不能伸直,虎口圆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