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
教案
课程属性:选修课 授课周数: 16周 周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
?本次课题: 导论(2课时) ?讲授内容:
引言:通过请同学们说说对于微观经济学的理解引出其研究对象。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的来讲,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经济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这些单个经济单位包括消费者、生产者(也就是企业)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等三类。
具体来讲,这些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又可以简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概括为三个问题: 1.生产什么的问题
生产什么的问题,就是要解决生产什么物品与生产多少物品的问题。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选择,是因为生产资源总是稀缺并且有限的,比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等就是这样。于是为了有效利用资源,就需要对生产行为进行选择,以把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优的配置,从而决定经济个体生产什么物品,不生产什么物品,生产多少物品。 2.怎样生产的问题
就是用什么方法来进行生产。实际上生产方法就是如何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问题。生产每一种物品,通常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和不同的生产方法。
?举例:生产服装可以采取不同的生产方式。
3.为谁生产的问题
为谁生产,实际上就是如何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分配给社会各成员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再进行。比如用什么原则、方法进行分配?怎样达到分配的公平合理?如何有效率的进行分配等等一系列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实现了产品的合理分配,使为谁生产的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
以上三个问题概括了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如何解决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比如包括怎样配置资源才能使消费者在一定条件下获得最大满足?什么分配方式为最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微观经济学也被看作是关于资源合理配置的科学。而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来进行的。更准确一点,就是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上的价格来调节进行的。这样,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就都由价格决定。价格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这样,微观经济学就是要说明价格如何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因此,价格理论成为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比如我们以后要学到的需求曲线、供给曲线都是通过考查价格的变化来分析需求、供给变化的。也正因为如此,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以上介绍了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微观经济现象和行为的学科,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则是以宏观经济总量作为研究对象的,一般是以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为整体来考察的。
?举例:一个国家的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国民收入问题、政府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问题等等都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特点
1.以个量分析为基本方法
个量分析又称为微观分析,也就是说微观经济学主要采取的是微观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微观主体,也就是经济个体和微观变量等的分析,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在宏观变量和宏观背景既定,也就是不变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分析。
?举例:说明个量分析的含义,比如董事长和小摊贩的经济个体意义。
2.以边际分析为主要工具
微观经济学主要采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叫做边际分析方法。所谓边际,是指额外的和增加的某种事物,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增加若干数量。这种边际分析方法来源于数学中的增量分析。当一个和几个自变量发生微小变动时,因变量如何随之变动,这就是边际分析。后面我们将要讲到的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产量、边际收益等等都是采用这种边际分析方法加以研究的。
?举例: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的不同含义。
3.以均衡状态为分析依托
经济中的均衡是指各种有关经济变量在相互作用之后,处于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通过对这种均衡状态进行分析,进而说明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所会出现的情况等等。分析均衡状态的方法就被称为均衡分析方法。
?举例:说明均衡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如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矛盾所造成的非均衡状态。
但是在经济社会中,均衡状态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实际上,均衡也是在不断变动的,即旧的均衡不断被打破,通过经济变量的不断变化和调整而趋向于新的均衡,这是在这样的过程当中,经济社会才得以发展。可见,在经济社会当中,非均衡状态,也就是从旧的均衡向新均衡过渡的过程才是一种常态。 4.以实证分析为主要手段
经济学包含两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和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
(1)实证分析指的是关于纯事实的叙述和因果关系的描述分析。
力求说明“是什么”的问题;
两个特点:
所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它的结论正确与否可以通过经验事实来进行检验,不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
(2)规范分析指的是对经济状况、经济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它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评价经济运行、经济状态的好坏优劣,并探讨怎样才能符合那些好的标准。
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两个特点:
研究的内容没有客观性,所得出的结论无法通过经验事实进行检验。
?举例:说明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之间的区别。例如考察货币供给量对于一国的经济影响的问题。
5.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中,有一个重要的假定前提,就是假定微观主体都是以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这种假设被称为微观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这里的人既包括消费者,也
包括生产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就是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都受利己心的驱使,不会干于己不利的事情,也不会在可取得大的利益使而从事只能取得小利益的事情。也就是微观经济主体经济行为具有理性化的特征。
消费者以追求消费品的最大满足为目标
“经济人”假设的分化 生产者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
生产要素所有者以追求要素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6.以理论多元化为发展特色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主要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以马歇尔的研究成果为代表。除此之外,帕累托、张伯伦、洛宾逊夫人等人的理论也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发生了重大的变动,在原有的传统理论上,又加入了交易费用理论、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寻租论等新的内容,大大丰富了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同时也深化了微观经济学的分析。 三、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企业决策。?举例:汽车市场
三大方面: 第二,有助于政府决策。?举例:关于环保问题的政策制定
第三,有助于消费者决策。?举例: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实例
以经济学家和数学家的故事结束绪论内容
? 习题: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以下问题哪一个不是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A. 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于货物销售的影响 D.某一产品的成本分析
3.下列中哪个属于规范分析经济问题? A.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 B.政府应该雇佣所有失业的工人吗? C.消费者如何对比较低的价格作出反应? D.收入与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经济学家对一项政府政策的效果作出预测属于: A、规范经济学分析 B、宏观经济学分析 C、微观经济学分析 D、实证经济学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