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懂得放下 向往友谊长存,就要放下心中自私自利的欲望;向往学业成功,就要放下生活中的安逸和享乐;正如落叶放弃生命的绿,果断选择死亡,把生命的精华与真情化作春泥,再次长出希望。因此,放下是一种美丽,一种超脱,一种双赢的智慧。面对挫折,懂得放下,才能随时随地给自己减压,才能让压弯的脊梁如释重负,才能让你“人生的背囊”有足够的空间去搁置你真正需要的东西。因此,积极勤奋的努力和不计成败的洒脱是成功的两翼。
有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定得过多,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高,这都是我们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使我们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都可能会导致迷失方向,走向绝望。聪明的办法是学会舍弃,只有学会放下眼前的失败,才能摆脱无谓的烦恼,所以,我们要学会过滤自己的心境,打扫心灵的库房,正如尚致胜在《走出困境》一书中所说:“天使为什么会飞翔呢?我想不是因为天使有翅膀,而是因为天使没有包袱。”人生有时就是一种心情,巨石无法压弯的身躯却被叹息拧弯,所以,心情的质量也就是生命的质量。
2、自我安慰 小时候,我们常为晚上做的噩梦而闷闷不乐,长辈们总是劝慰我们说“梦境与现实是相反的,噩梦反而是好兆头,比如,梦见死人、棺材就是官运亨通,要发财了等等”,听了长辈这样的劝解,心理就坦然了。又如西方基督教、东方的印度教和佛教都把忍受痛苦与磨难,作为通向极乐世界的阶梯,这实质上是人们无法深刻揭示人类所无法摆脱的痛苦与不幸的真正根源,而从终极原因上杜撰出来的一种自我安慰、缓解痛苦和不幸的“安眠药”,以此强化人们承受苦难的勇气,激励人们对未来的幸福充满期望!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中叫自慰自勉法。
5
自慰自勉法是指人的心理受挫时,利用“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或找出种种理由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做出所谓“合理化” 的解释,以求自我安慰,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自救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暂时减缓心理压力,降低挫折感,但由于所谓的“合理化”解释不过是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掩饰自己的过错的自我安慰,并没有找出引起挫折的真正原因,所以只能成为解决挫折的辅助方法。当我们运用这种方法,使被打破的平衡逐渐恢复时,还要努力从不利因素中找到有利因素,自己说服自己,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努力把负性的心理压力转化为进取的动力,保持一颗奋发向上的恒心,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满怀信心地面对现实,迎接挑战。
3、自勉自励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是很有哲理的。但对于屡遭失败的学生并不适用,因为任何失败对于他们都是灾难性的打击,他们“我能行”的自信心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被剥蚀得荡然无存。这时候,你可能看不到他人敬慕的目光,但我们要学会自己为自己鼓掌!最好方法就是用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肯定自己,通过正强化来进行自我勉励,驱除心灵的黑洞,最终战胜自我,拯救自己!当人在无助的时候,看到自己的长处,就是看到了新的希望,就是找到了心灵复苏的平台,这是减轻挫折感,走向成功的动力和关键。
中学生目标意识很强,他们希望被人重视,受人赏识,渴望体验成功的心理要比成人更为强烈,身陷挫折不妨主动制作“心灵自助餐”,进行心理自救,具体方法是:
第一步:请你找出一张白纸,一条一条写下你认为自己具有的优点,越多越好。 例如:我的作文写的好;我有组织管理才能;我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
6
我喜欢看书,我的视野很开阔;我的品德比某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好得多,同学们都喜欢我;我口头表达能力很强,善于与人沟通……
第二步:优点找出来之后,请你把这这些优点写在你经常能看到的地方,每天至少大声朗读一次,心里还要默念数次,念的时候要面带微笑,字正腔圆。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这些优点在你身上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而且会不断发现自己又有了新的优点。
第三步:由于优点的激励效应,挫折感会渐渐减弱,这时我们可以多做一些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多做一些自己有能力做好的事情,多做一些自己有优势的作业,每做好一件事,就自己给自己发奖,例如:给心情放半小时假,或者奖给自己一颗棒棒糖也行。只要你懂得在失败中欣赏自己的优点,你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那么,全世界的阳光都会照在你的脸上;只要你懂得在失败中激励自己,你就会对自己充满希望,那么,全世界的鲜花都会为你开放。
(二)摘下心灵的放大镜
挫折认知杠杆着中学生对挫折情境的应对。漫漫中学岁月,就像一趟旅行,面对挫折,如果我们缩小痛苦,沿途就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放大痛苦,沿途就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
心理学家曾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阶段的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到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最难达到,挫折感最强烈,其次是初中阶段。中学生科学的人生观还没有形成,学习的功利意识很强,生活模式单一,思维方式教条刻板型,一旦面临挫折,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很容易夸大痛苦,产生以下几种不合理观念:
7
1.认为挫折不应发生在自己身上 他们认为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学习应该是轻松愉快乐的,人际关系也应该是和谐美好的。面对考试的失手,就无所适从,面对好友负心,就愤懑不平;面对颜面的失落,就尴尬无奈……固执的认为挫折不该发生,更不该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这种认识越强烈,越容易得烦躁易怒、痛苦不堪。
2.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指以片面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一叶障目,简单地以个别事件或以某方面的挫折,来否定整个自我的认知方式、自我的发展潜能、自我的存在价值。例如,有人对自己不友好,就认为自己人缘差,缺乏交往能力,在群体中不受欢迎,而导致自我封闭、焦虑、抑郁;偶尔考试不如人意,就会产生“自己能力差,天生愚钝,不能胜任或不可能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观感受,当再次面对失败的情境和学习困难时,表现出无奈、自我放弃或尽量逃避,不愿做尝试性努力,被动接受这一情境和状态的压力,结果导致自责自怨、自卑自弃,失去信心。
3.无限夸大后果 2006年高考体检前,有位女生担心体检时同学知道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晚上常躲在洗手间哭,甚至用咬自己胳膊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和恐慌,体检前有三天没有吃放了,说要饿死自己…与她进一步接触,结果不出所料:她认为如果老师知道了她的病,她就没脸见人了;如果同学知道了她的病,就会弃她而去;如果高校知道她的病,考上也不会录取她,结论是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中学生对挫折缺乏正确的认识,遇到的是一些小挫折,却把后果想像得非常糟糕、可怕;遇到一件事情没办好.便认为别人对自己已失去信心,一切无可挽回;遇到某一次或某一方面的挫折,就固执地认为明天的太阳不再鲜亮,世界的末日已经来临。夸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