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斥力 ;从枪口射出的子弹仍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由于子弹具有 惯性 ;导线选用铜做材料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 导电 性;在干燥的日子里,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这是 摩擦起电 现象.
【考点】GH:分子间的作用力;21:物质的基本属性;6L:惯性;H6:摩擦起电.
【分析】(1)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根据铜的导电性用来做导线;
(4)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毛衣与里面的衣服摩擦,使它们带有异种电荷,电荷放电,发出啪啪声,属于摩擦起电. 【解答】解:
(1)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2)子弹离开枪膛后,处于运动的状态,由于具有惯性会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因为铜具有导电性,常用来做导线;
(4)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叭声,是因为毛衣和衬衣之间相互摩擦带电,两者带有异种电荷,放电产生的劈叭声,属于摩擦起电现象. 故答案为:斥力;惯性;导电;摩擦起电.
16.2017年5月18日,中国宣布对南海可燃冰试采实现稳定产气,引发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近20倍,若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以使 4000 kg水的温度升高50℃,已知c水=4.2×103J/(kg?℃),q可燃冰=8.4×108J/kg. 【考点】GI:热平衡方程的应用.
【分析】利用Q放=mq求出1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10倍,据此求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根据Q=cm△t可求得水温度升高的温度.
17
【解答】解:1kg煤气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q=1kg×4.2×l07J/kg=4.2×l07J,
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放×10=4.2×l07J×20=8.4×l08J; 由Q=cm△t可得: m水=
=
=4000kg.
故答案为:4000.
17.如图所示,一物体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1作用下以1m/s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了10m,拉力F1所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若该物体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2作用下以2m/s的速度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了10m,拉力F2所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则W1 = W2,P1 < P2(选填“>”、“<”或“=”).
【考点】EB:功的大小比较;FD:功率大小的比较.
【分析】(1)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二力平衡条件即可比较水平拉力的大小;
(2)知道拉力拉力做功的大小关系,根据W=Fs和P=Fv判断比较功和功率的关系.
【解答】解:
(1)由题可知,同一物体先后以不同的速度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则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两次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
又因为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水平拉力F和滑动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1=F2=f;
(2)物体运动的距离都为10m,且F1=F2,由W=Fs可知W1=W2; 因为v1<v2,且F1=F2,由P==故答案为:=;<.
18
=Fv可知,P1<P2.
三、作图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8.按照题目要求作图或作答.
(1)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入射光线及法线已画出,请画出这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注意角度特点并标出箭头方向)
(2)如图乙所示,小球在竖直细绳的拉力作用下在光滑斜面上处于平衡状态,请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考点】A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6H:力的示意图;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1)根据光线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画力的示意图,首先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看物体受几个力,要先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按要求画出各个力. 【解答】解:
(1)过入射光线和水面的交点作一条垂直于水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可作出反射光线,并且标出反射光线的方向;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因为光线是从空气进入水里,折射角应该小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并且标出折射光线的方向. 如图所示:
(2)因为是光滑的斜面,且绳子处于竖直状态(球与斜面虽然接触但不发生挤压),所以小球不受摩擦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所以小球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拉力的方向沿绳子向上,两个力的作用点都画在重心上.如图所示:
19
.
19.小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他用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实验中电阻R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2.4V不变.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甲图中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得交叉). (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 A 端(选填“A”或“B”). (3)在实验过程中,当把电阻R由5Ω更换为10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应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某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 0.2 A,此时R的阻值为 12 Ω.
【考点】IL: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分析】(1)根据实验中电阻R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2.4V不变确定电压表量程与电阻并联;
(2)为保护电路,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阻值最大处; (3)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控制定值电阻的电压相同,当换上大电阻时,根据分压原理确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结合分压原理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
(4)根据图中电流表小量程读数,根据欧姆定律求电阻大小.
【解答】解:(1)因实验中电阻R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2.4V不变,故电压表选用小量程与电阻并联,如下所示: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