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电子政务流程重组的成本效益 电子政务流程重组成本分析 电子政务流程重组效益分析 提高电子政务效益的主要途径 3、电子政务流程重组的基本原则 4、电子政务流程重组的具体应用 电子政务流程重组
电子政务流程重组途径:实践维度
第五章 电子政务标准与标准化策略
教学要求:
电子政务的目的在于最终实现政务信息在政府内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间、政府与大众间的自动化交换和处理,从而提高政府的办事效 率。标准化建设与发展策略对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点问题:
1、电子政务标准的内涵及意义
2、电子政务标准的类型、级别与形式 3、电子政务标准的实现方式
主要教学内容:
一、电子政务标准的内容 1、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1)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意义
标准化是信息交换的基础;标准化是市场竞争的关键;标准化是沟通国际的纽带;标准化是总体规划的准则;标准化是政府公关调控的手段
(2)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2、电子政务标准的类型、级别与形式 (1)电子政务标准的类型归属 (2)电子政务标准的级别选择 (3)电子政务标准形式的选择 3、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实现方式 (1)充分利用法制的约束作用 (2)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3)尽快建立业内的标准化联盟
(4)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元数据标准 二、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的问题及成因 1、电子政务标准化的目标问题 2、电子政务标准化的优先级问题 3、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参与主体问题 4、电子政务标准的实施难题 三、中国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基本策略
1、准确界定电子政务标准化的阶段性目标 2、合理设置电子政务标准的优先级
3、实事求是地为电子政务标准化确定实现方式 4、正确选择电子政务标准的类型、级别与形式 5、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 6、充分发挥既有标准的作用
第六章 信息安全与政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教学要求:
由于电子政务所涵盖的信息系统是政府机构用于执行政府职能的信息系统,政府机构从事的特殊行业性质跟国家紧密联系,所涉及的信息都带有
保密性,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因此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重点问题:
1、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目标及手段 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管理
3、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系统的开发
主要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1、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实现目标 (1)可用性目标 (2)完整性目标 (3)保密性目标(4)可记账性目标 (5)保障性目标
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主要威胁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系统安全、网络侵权、信息污染、机密信息泄密四个方面
3、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 (1)防火墙技术
(2)内网和外网隔离技术 (3)密码技术
(4)公共密钥基础设施(PKI) (5)入侵检测技术入 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
1、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与法规 (1)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标准
(2)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法规 3、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人员管理 4、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三、、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开发 1、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历程 2、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 3、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基础 4、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开发的过程模型
第七章 电子政务运营管理与法制建设
教学要求: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政府服务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政府与公众及企业的交流不再是面对面的服务,而是通过网络等形式间接实现,这对电 子政务正常发挥政府的服务与管理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重点问题:
1、电子政务运营理念 2、电子政务运营模式
3、电子政务的法制建设
主要教学内容:
一、电子政务运营理念 1、民主与效率理念 2、科学与服务理念 3、法治与责任理念 4、公平与安全理念 5、文化与形象理念 二、电子政务运营模式 1、电子政务的管理模式 2、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 3、电子政务的建设模式 三、我国电子政务中的法制建设 1国外电子政务立法状况
(1)美国电子政务的立法状况 (2)欧洲电子政务的立法现状 (3)新加坡电子政务的立法状况 (4)韩国的电子政务立法状况 2、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的现状及其问题
(1)现状:“三金工程”,堪称我国电子政务的雏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标志电子政务法制化进入相对规范阶段 (2)问题:电子政务立法的层级、效力低;电子政务与公众隐私权的保护
3、对我国电子政务法制建设的建议 (1)制定电子政务法、完善法律体系
(2)立法保护公民隐私权等基本权利 (3)构建服务型政府
第八章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教学要求:
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据统计,目前我国政府部门掌握着社会资源中80%有价值的信息以及数千个数据库。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日益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