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胶净化色谱基础知识
1. 凝胶净化色谱
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凝胶净化色谱是根据溶质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色谱技术,选择性仅与分子大小的差异有关。要改进分离度只能靠凝胶的孔径大小和孔径分布的最佳化来实现。试样的分离并不依赖于溶剂与试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一般色谱的不同)。
2. 分离原理
凝胶具有化学惰性,它不具有吸附、分配和离子交换作用。一个含有各种分子的试样溶液缓慢地流经凝胶色谱柱时,大分子物质由于直径较大,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而只能分布颗粒之间,所以在洗脱时向下移动的速度较快。小分子物质除了可在凝胶颗粒间隙中扩散外,还可以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中,即进入凝胶相内,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从一个凝胶内扩散到颗粒间隙后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如此不断地进入和扩散,小分子物质的下移速度落后于大分子物质。因此,随着溶剂的恒速淋洗,大小不同的分子得到分离,试样中较大的分子先流出色谱柱,较小的分子的后流出。
图1 凝胶颗粒
小分子
凝胶颗粒
大分子
图2 凝胶色谱分离原理
3. 凝胶色谱的分类
凝胶色谱可分为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和凝胶过滤色谱(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GFC)。 (1)凝胶渗透色谱:
用于分离有机溶剂可溶物 以有机溶剂为流动相
常用固定相填料: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 (2)凝胶过滤色谱:
用于分离水溶性化合物 以水溶液为流动相
常用固定相填料:亲水性有机凝胶(交联葡聚糖凝胶、琼脂糖)
4. 凝胶净化系统
(1) 输液泵将流动相与样品打入净化柱,试样中各组分按照分子大小顺序洗脱,
大分子油脂、色素、生物碱、聚合物先淋洗出来,农药等较小分子后淋洗出来,检测器检测出信号,组分收集器收集含有目标组分的洗脱液。 (2) 流动相的选择原则:应考虑与仪器、净化柱 、样品溶解性相符的溶剂。
(例如,搭配紫外检测器的GPC,应选择无紫外吸收的流动相。) 5. 凝胶净化色谱的应用
(3) 净化样品,有效去除样品中的大分子基质,及小分子干扰物质
(4) 减少对分析仪器的损害 (5) 提高准确率,保持平行性 (6) 提高回收率,并且回收率稳定 (7) 提高仪器检出限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