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3 2:51: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年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进一步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的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进一步认识钟表,了解钟表内一大格表示的时间意义。http://www.xkb1.co m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册重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表内乘法。 本册难点:

1、进位加、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乘法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3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4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4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4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 …………………………………………………3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 6的乘法口诀…………………………………………………………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4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 8的乘法口诀…………………………………………………………3课时 9的乘法口诀…………………………………………………………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学习内容: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认识线段。 学习目标: (一)基础知识: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米和厘米的长度关系。 4、通过看图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画线段。 (二)基本技能:

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三)情感态度:

1、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习惯。 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难点:

会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学画线段。 课时划分: 3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课时 认识米 1课时 认识线段 1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学习内容:

教材1-3页例1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在测量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w W w .x K b 1.c o M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课前准备:

尺子、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图钉、纸盒等。 学习过程: 一、 教学例1:

1、 老师拿起数学书。知道数学书的这条边有多长吗? 拿出铅笔:知道这支铅笔有多长吗? 美术书又有多长呢?

2、 请大家拿出我们准备的学具: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等,

选取你喜欢的工具量量有几个硬币长或刀子长……

3、 分组量物体:1组量数学书,2组量铅笔,三组量尺子。 4、 分组汇报测量结果。

5、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统一种东西,结果却不一样呢?(小组讨论) 6、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结果相同? 二、 完成做一做。 (一)完成第1题。

1、 豆角大约有几个正方形长?胡萝卜呢? 2、 你是怎么知道的? 3、 自己量一量,填写在书上。

4、 我们量这些粮食就是用的统一的单位。 (二)第2题。

1、 用铅笔量桌椅的长度。 2、 分小组活动。 3、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三)第3题。

1、 估一估这些文具有几个正方体长。 2、 填写在书上。 3、 集体订正。 三、 例1。

1、 你知道一个正方体的一条边有多长吗? 2、 请你拿尺子量一量。 3、 你是怎么量出有1厘米的?

4、 老师示范量的方法。一边量一边叙述。

5、 对,正方体的边有1厘米长。1厘米就是这么长。 6、 那一个图钉有多长呢?请你也来量一量。 7、 看看你的哪个手指大约是1厘米? 8、 你还知道有哪些物品大约有1厘米长? 四、 练习。

1、 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估一估,再用曲别针量一量。 五、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课后记:

第二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米 学习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米 学习内容:

教材3-4页例2、例3及练习一1~5题。 学习目标:

1、 认识米和米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 学会实际操作的方法。

3、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

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 课前准备:

5厘米长的纸条、米尺、1米长的绳子、卷尺。 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通过上节课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这节

课我们继续学习测量物体。 二、 教学例2。

1、 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纸条)

2019年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8br644a5b507xn0uyq64mg6283nif00q1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