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时对点练习 岳麓版必
修2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时对点练习 岳麓版必修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时对点练习 岳麓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时对点练习 岳麓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1 / 61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时对点练习 岳麓版必
修2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与成语“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等相关的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C.宗法制 答案 A
解析 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度,它形似井字,条理有序,与材料符合,故选A项. 2.《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ù,卖).”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 A.夏商时期至西周时期 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 C.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 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 答案 A
解析 “田里不鬻”意为不允许土地买卖,这说明当时的土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它存在于夏商、西周时期,故A项正确。
3.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答案 A
解析 “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意为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这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A项正确。
4.《汉书·董仲舒传》记载:“(官吏们)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天下……广其田宅,博其产业。\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 A.土地私有制遭破坏 C.社会两极分化加剧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官吏们凭借权力与民争利,加剧了土地兼并和社会财富的集中,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扩大,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 / 62
B.分封制
D.封建土地所有制
B.社会经济凋敝 D.社会道德衰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时对点练习 岳麓版必
修2
5.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服役。这种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均田制 C.私田制 D.公田制 答案 B
解析 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故B项正确。
6.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种土地制度,如曹魏的屯田制、南朝宋颁布的占山令、北魏的均田制等。其根源是( ) A.人口增长刺激人地矛盾 B.政局动荡流民的大量出现 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结果 D.封建土地私有制趋于瓦解 答案 B
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产生大量流民与无主荒地,曹魏屯田制、南朝宋占山令、北魏均田制均是将无主土地收归国有,再分给农民耕种,故B项正确。
7.稳定充足的财政收入是一切政权赖以生存和正常运作的物质基础.我国封建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 ) A.农户缴纳的赋税 C.地主缴纳的赋税 答案 A
解析 农户缴纳的赋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来源,也是封建统治者重视和支持自耕农的主要原因,故选A。B、C、D都不是主要的来源。
8.北宋建立不久,宋太宗对宰相说:“井田之制实为经国之要道,后世为天下者,不为井田,则贫富不均,王化何由而行!”这段话反映出北宋初期( ) A.社会秩序安定 C.推行均田制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贫富不均”“王化何由而行”体现的是土地兼并扩大了贫富差距,故选B项。 9.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
3 / 63
B.手工业者缴纳的赋税 D.商人缴纳的赋税
B.土地兼并严重 D.井田制度得到恢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