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下午试题真题2008年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3:56: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下午试题真题2008年

1、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多层砖房,采用下列何项施工顺序才能更好地保证墙体的整体性?

(A)砌砖墙、绑扎构造柱钢筋、支模板,再浇筑混凝土构造柱 (B)绑扎构造柱钢筋、砌砖墙、支模板,再浇筑混凝土构造柱 (C)绑扎构造柱钢筋、支模板、浇筑混凝土构造柱,再砌砖墙 (D)砌砖墙、支模板、绑扎构造柱钢筋,再浇筑混凝土构造柱

2、一红松(TC13)桁架轴心受拉下弦杆,截面为b×h=100mm×200mm。弦杆上有5个直径为14mm的圆孔,圆孔的分布如图2-16所示。正常使用条件下该桁架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试问,该弦杆的轴心受拉承载能力(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15 (B)125 (C)160 (D)175

3、某三角形木桁架的上弦杆和下弦杆在支座节点处采用单齿连接,节点连接如图2-17所示。齿连接的齿深hc=30mm,上弦轴线与下弦轴线的夹角α=30°。上、下弦杆采用红松(TC13),其截面尺寸均为140mm×140mm。该桁架处于室内正常环境,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根据对下弦杆齿面的承压承载力计算,试确定齿面能承受的上弦杆最大轴向压力设计值(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8 (B)37 (C)49 (D)60

题4~7:某安全等级为二级的高层建筑采用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结构体系,框架柱截面尺寸均为900mm×900mm,筒体平面尺寸为11.2m×11.6m,如图2-18所示。基础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板厚1.4m,筏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t=1.43N/mm2)。

提示:计算时取h0=1.35m。

4、柱传至基础的荷载效应,由永久荷载控制。图2-18中柱Z1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柱轴力Fk=9000kN,柱底端弯矩Mk=150kN·m。荷载标准组合的地基净反力为135kPa(已扣除筏形基础自重)。已求得c1=c2=2.25m,CAB=1.13m,Is=11.17m4,αs=0.4,试问,柱Z1距柱边h0/2处的冲切临界截面的最大剪应τmax(kPa),最接近于

下列何项数值?

(A)600 (B)810 (C)1010 (D)1110

5、条件同上题。试问,柱Z1下筏板的受冲切混凝土剪应力设计值τc(kPa),最接近于下列

何项数值?

(A)950 (B)1000 (C)1330 (D)1520

6、柱传至基础的荷载效应由永久荷载控制。相应于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内筒轴力为40000kN,荷载标准组合的地基净反力为135kPa(已扣除筏形基础自重)。试问,当对筒体下板厚进行受冲切承载力验算时,距内筒外表面h0/2处的冲切临界截面的最大剪应力τmax(kpa),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提示:不考虑内筒根部弯矩的影响。 (A)191 (B)258 (C)580 (D)784

7、条件同上题。试问,当对简体下板厚进行受冲切承载力验算时,内筒下筏板受冲切混凝土的剪应力设计值τc(kpa),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760 (B)800 (C)950 (D)1000

题8~12:某单层单跨工业厂房建于正常固结的粘性土地基上,跨度27m,长度84m,采用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厂房基础完工后,室内外均进行填土;厂房投入使用后,室内地面局部范围有大面积堆载,堆载宽度6.8m,堆载的纵向长度40m。具体的厂房基础及地基情况、地面荷载大小等如图2-19所示。

8、地面堆载g1为30kPa;室内外填土重度丁均为18kN/m3。试问,为计算大面积地面荷载对柱1的基础产生的附加沉降量,所采用的等效均布地面荷载gea(kPa),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提示:注意对称荷载,可减少计算量。 (A)13 (B)16 (C)21 (D)30

9、条件同上题。若在使用过程中允许调整该厂房的吊车轨道,试问,由地面荷载引起柱1基础内侧边缘中点的地基附加沉降允许值[s'g](m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40 (B)58 (C)72 (D)85

10、已知地基②层土的天然抗剪强度τf0为15kPa,三轴固结不排水压缩试验求得的土的内摩擦角

cu为12°。地面荷载引起的柱基础下方地基中A点的附加竖向应

力△σz=12kPa;地面填土三个月时,地基中A点土的固结度Ut为50%。试问,地面填土三个月时地基中A点土体的抗剪强度τft(kPa),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提示: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作答。

(A)15.0 (B)16.3 (C)17.6 (D)21.0

11、拟对地面堆载(q1=30kPa)范围内的地基土体采用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方案。已知水泥搅拌桩的长度为10m,桩端进入③层粘土2m,水泥搅拌桩的面积置换率m为10%,搅拌桩的压缩模量Ep为150MPa,试问,处理后的②层土范围内的搅拌桩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Esp(MPa),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15.0 (B)16.6 (C)17.7 (D)18.2

12、条件同上题,并已知搅拌桩直径为600mm,水泥土标准养护条件下90d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fcu=1500k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0.3,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α=0.5。试问,搅拌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kN),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127 (B)153 (C)235 (D)258

题13~15:某单层地下车库建于岩石地基上,采用岩石锚杆基础。柱网尺寸8.4m×8.4m,中间柱截面尺寸600mm×600mm,地下水位位于自然地面以下1m。图2-20为中间柱的基础示意图。

13、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在中间柱承台底面的竖向力总和为-500kN(方向向上,已综合考虑地下水浮力、基础自重及上部结构传至柱基的轴力);作用在基础底面形心的力矩值Mxk及Mvk均为100kN·m。试问,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单根锚杆承受的最大拔力值Ntmax(kN),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125 (B)167 (C)208 (D)270

14、若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单根锚杆承担的最大拔力值Ntmax为170kN,锚杆孔直径150mm,锚杆采用HRB335钢筋,直径32mm,锚杆孔灌浆采用M30水泥砂浆,砂浆与岩石间的粘结强度特征值为0.42MPa,试问,锚杆有效锚固长度l(m)取值,应取下列何项数值?

(A)1.0 (B)1.1 (C)1.2 (D)1.3

15、现场进行了6根锚杆抗拔试验,得到的锚杆抗拔极限承载力分别为420kN,530kN,480kN,479kN,588kN,503kN。试问,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Rt(kN),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250 (B)420 (C)500

(D)宜增加试验量且综合各方面因素后再确定

16、 下列关于地基基础设计的一些主张,其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A)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如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B)对砌体房屋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C)当高耸结构的高度Hg不超过20m时,基础倾斜的允许值为0.008

(D)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

17、 某建筑场地的土层分布及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如图2-21所示,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240m/s,试问:该建筑场地的类别应为下列何项所示?

(A)Ⅰ (B)Ⅱ (C)Ⅲ (D)Ⅳ

题18-20:某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45.9m。该建筑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Ⅱ类建筑场地。第3层为转换层;纵横向均有落地剪力墙;地下一层板顶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18、首层某剪力墙墙肢W1,墙肢底部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内力计算值为:弯矩Mw=2900kN•m,剪力Vw=724kN。试问,W1墙肢底部截面的内力设计值,应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M=2900kN·m,V=1160kN (B)M=4350kN·m,V=1160kN (C)M=2900kN·m,V=1050kN (D)M=3650kN·m,V=1050kN

19、首层某根框支角柱C1,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其柱底轴力

NEK=1100kN,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其柱底轴力标准值为NGE=1950kN。假设框支柱抗震等级为一级,不考虑风荷载,试问,柱瓤配筋计算时所采用的有地震作用的柱底轴力组合设计值(kN),应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N=3770 (B)N=4485 (C)N=4935 (D)N=5660

20、第4层某框支梁上剪力墙墙肢W2的厚度为180mm,该框支梁净跨

Ln=6000mm。框支梁与墙体W2交接面上考虑风荷载、地震作用组合的水平拉应力设计值σxmax=0.97MPa。试问,W2墙肢在框支梁上0.2Ln=1200mm高度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实际配筋(双排)选择下列何项时,其钢筋面积Ash才能满足规程要求且最接近计算结果?

提示:HPB235级钢筋(φ)强度设计值fv=210N/mm2; HRB335级钢筋( (A)

)强度设计值fv=300N/mm2。

8@200(As=604mm2/1200mm) (B)φ10@200(As=942mm2/1200mm)

(C)10@150(As=1256mm2/1200mm) (D)φ12@200(As=1357mm2/1200mm) 21、某高层建筑,采用钢框架一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

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特征周期Tg=0.35s;考虑非承重墙体刚度的影响予以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T=1.82s。已求得η1=0.0213,η2=1.078,试问,该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α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0197 (B)0.0201 (C)0.0295 (D)0.0302

2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某高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当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时,在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某框架柱轴力标准值如下表所示:

框架柱轴力标准值/kN 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方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进行扭转耦联计算向 时 时 x向 4500 4000 y向 4800 4200 试问,在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效应中,该框架柱轴力标准值(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5365 (B)5410 (C)6100 (D)6150

题23~25:某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50.1m,地下2层,地上13层,首层层高6.0m,二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m。纵横方向均有剪力墙,地下一层板顶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该建筑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Ⅰ类建筑场地。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23、首层某框架中柱剪跨比大于2。为使该柱截面尺寸尽可能小,试问,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规定,对该柱箍筋和附加纵向钢筋的配置形式采取所有相关措施之后,满足规程最低要求的该柱轴压比最大限值,应取下列何项数值?

(A)0.95 (B)1.00 (C)1.05 (D)1.10

24、位于第5层平面中部的某剪力墙端柱截面为500mm×500mm,假定其抗震等级为二级。端柱纵向钢筋采用HBB335级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小偏心受拉内力设计值计算出的该端柱纵筋总截面面积计算值为最大(1800mm2)。试问,该柱纵筋的实际配筋选择下列何项时,才能满足且最接近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最低要求? (A)4 (C)4

16+420+4

18(As=1822mm2) (B)818(As=2275mm2) (D)8

18(As=2036mm2) 20(As=2513mm2)

25、与截面为700mm×700mm的框架柱相连的某截面为400mm×600mm的框架梁,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箍筋采用HPB235级钢(φ);其梁端上部纵向钢筋系按截面计算配置。假设该框架梁抗震等级为三级,试问,该梁端上部和下部纵向钢筋面积(配筋率)及箍筋按下列何项配置时,才能全部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构造要求?

提示:①下列各选项纵筋配筋率和箍筋面积配筋率均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6.3.4条第1款和第6.3.2条第2款中最小配筋率要求。 ②梁纵筋直径均不小于

18。

(A)上部纵筋As上=5680mm2(p上=2.70%),下部纵筋As下=4826mm2(p下=2.30%),四肢箍筋φ10@100

(B)上部纵筋As上=3695mm2(P上=1.76%),下部纵筋As下=1017mm2(p下=0.48%),四肢箍筋φ8@100

(C)上部纵筋As上=5180mm2(p上=2.47%),下部纵筋As下=3079mm2(p下= 1.47%),四肢箍筋φ8@100

(D)上部纵筋As上=5180mm2(p上=2.47%),下部纵筋As下=3927mm2(p下= 1.87%),四肢箍筋φ10@100

26、某12层现浇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8度,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建筑物平、立面如图2-22所示。已知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为6000kN,需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现有4组实际地震记录加速度时程曲线P1~P4和1组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BP1。各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见表2-2。假定实际记录地震波及人工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试问,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时,选用下列哪一组地震波(包括人工波)才最为合理?

(A)P1;P2;P3 (B)P1;P2;RP1 (C)P1;P3;BP1 (D)P1;P4;RP1

27、某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底部大空间层数为2层,6层以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转换层下部结构以及上部部分结构采用不同计算模型时,其顶部在单位水平力作用下的侧向位移计算结果(mm)见图2-23。试问,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67 (B)2.30 (C)1.97 (D)1.84

题28~29:某型钢混凝土框架一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房屋高度91m,首层层高4.6m。该建筑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建筑场地。各构件混凝土强

度等级为C50。

28、首层核心筒外墙的某一字形墙肢W1,位于两个高度为3800mm的墙洞之间,墙厚bw=450mm,如图2-24所示;抗震等级为一级。根据目前已知条件,试问,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最低构造要求的W1墙肢截面高度hw(mm)和该墙肢的全部纵向钢筋面积As(mm2),应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1000,3732 (B)1000,5597 (C)1200,4194 (D)1200,6857

29、首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柱C1截面为800mm×800mm,柱内钢骨为十字形,如图2-25所示,图中构造钢筋于每层遇钢框架梁时截断;柱轴压比为0.65。试问,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最低要求的C1柱内十字形钢骨截面面积(mm2)和纵向配筋,应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22+(构造筋4φ14) (B)26832,12

25+(构造筋4φ14)

(A)26832,12

(C)21660,1222+(构造筋4φ14) (D)21660,1225+(构造筋4φ14)

30、对于下列的一些论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判断,其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A)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限制高层建筑结构层间位移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保证主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

(B)验算按弹性方法计算的层间位移角△u/h是否满足规程限值要求时,其楼层位移计算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

(C)对于框架结构,框架柱的轴压比大小,是影响结构薄弱层层间弹塑性位移角[θp]限值取值的因素之一

(D)验算弹性层间位移角△u/h限值时,第i层层间最大位移差△ui是指第i层与第i- 1层在楼层平面各处位移的最大值之差,即△ui=ui,max-ui-1,max

31、下列关于钢框架一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其中何项说法是不正确的?

(A)水平力主要由核心筒承受

(B)当框架边柱采用H形截面钢柱时,宜将钢柱强轴方向布置在外围框架平面内 (C)进行加强层水平伸臂桁架内力计算时,应假定加强层楼板的平面内刚度无限大 (D)当采用外伸桁架加强层时,外伸桁架宜伸入并贯通抗侧力墙体

32、某钢筋混凝土圆烟囱80m高,烟囱坡度小于0.02,第一振型对应的临界风速vorl=27.59m/s,烟囱顶端风振系数βh=1.64。当已判断出该烟囱可能出现跨临界强风

共振时,如果第一振型横风向风振尚未起控制作用,即烟囱承载力极限状态仍由顺风向设计风压控制,试问,在此种情况下,烟囱顶端风压设计值wh(kN/m2)的最小值,应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1.20 (B)1.75 (C)2.10 (D)2.85

33、某座跨河桥,采用钢筋混凝土上承式无铰拱桥。计算跨径为120m,假定拱轴线长度(La)为136m。试问,当验算主拱圈纵向稳定时,相应的计算长度(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36 (B)120 (C)73 (D)49

34、34:有一座在满堂支架上浇筑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形梁桥。跨径布置为

60m+80m+60m,在两端各设置伸缩缝A和B。采用C40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总体布置如图2-26所示。假定伸缩缝A安装时的温度t0为20℃,桥梁所在地区的最高有效温度值为34℃,最低有效温度值为-10℃,大气湿度及RH为55%,结构理论厚度h≥600mm,混凝土弹性模量Ec=3.25×104MPa,混凝土线膨胀系数为1.0×10-5,预应力引起的箱梁截面上的法向平均压应力σpc=8MPa。箱梁混凝土的平均加载龄期为60d。试问,由混凝土徐变引起伸缩缝A处的伸缩量值(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徐变系数按JTG D62-2004规范中表6.2.7采用。

(A)-55 (B)-31 (C)-39 (D)+24

35、题34中,当不计活载、活载离心力、制动力、温度梯度、梁体转角、风荷载及墩台不均匀沉降等因素时,并假定由均匀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徐变引起的梁体在伸缩缝A处的伸缩量分别为+50mm与-130mm。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其伸缩量的增大系数β取1.3。试问,该伸缩缝A应设置的伸缩量之和(mm),应为下列何项数值? (A)240 (B)120 (C)80 (D)160

36、某座跨径为80m+120m+80m、桥宽17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采用刚性墩台,梁下设置支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设计烈度为7°)。试判断下列哪个选项图中布置的平面约束条件是正确的?

37、公路桥涵设计时,采用的汽车荷载由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组成,分别用于计算不同的桥梁构件。现需进行以下几种桥梁构件计算:①主梁整体计算;②主梁桥面板计算;③涵洞计算;④桥台计算。试判定这四种构件计算应采用下列何项汽车荷载模式,才符合桥梁设计规范(JTGD60-2004)的要求? (A)①、③采用车道荷载,②、④采用车辆荷载 (B)①、②采用车道荷载,③、④采用车辆荷载

(C)①采用车道荷载,②、③、④采用车辆荷载 (D)①、②、③、④均采用车道荷载

38、某公路跨河桥,在设计钢筋混凝土柱式桥墩中永久作用需与以下可变作用进行组合:①汽车荷载,②汽车冲击力,③汽车制动力,④温度作用,⑤支座摩阻力,⑥流水压力,⑦冰压力。试判定,下列四种组合中其中何项组合符合JTGD60-2004规范的要求?

(A)①+②+③+④+⑤+⑥+⑦+永久作用 (B)①+②+③+④+⑤+⑥+永久作用 (C)①+②+③+④+⑤+永久作用 (D)①+②+③+④+永久作用

39、对于某桥上部结构为三孔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试判定在以下四个图形中,哪一个图形是该梁在中孔跨中截面a的弯矩影响线? 提示:只需定性地判断。

40、某桥主梁高度170cm,桥面铺装层共厚20cm,支座高度(含垫石)15cm,采用埋置式肋板桥台,台背墙厚40cm,台前锥坡坡度1:1.5,布置如图2-27;锥坡坡面不能超过台帽与背墙的交点。试问,后背耳墙长度l(c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50 (B)260 (C)230 (D)200

答案: 1、B

[解答] 根据《砌体结构施工验收规范》或施楚贤等编著的《砌体结构设计与计算》第198页,知(B)正确。 2、A

[解答] 根据《木结构规范》表4.2.1-3,TC13B的顺纹抗拉强度设计值ft=8.0MPa; 根据《木结构规范》5.1.1条,计算受拉杆件的净面积An。时,应扣除分布在150mm长度上的圆孔投影面积。

所以,弦杆的净截面面积An=(100×200-100×14×4)mm2=14400mm2 弦杆的轴心受拉承载力ftAn=8×14400N=115200N=115.20kN

3、B

[解答] 根据《木结构规范》表4.2.1-3,TC13B的顺纹承压强度设计值fc=10MPa,横纹承压强度设计值fc,90=2.9MPa。

根据《木结构规范》第4.2.6条,α=30°,木材斜纹承压的强度设计值fca为

根据《木结构规范》6.1.2条,按单齿连接强度确定的上弦杆最大轴向压力设计值为 N=Acfca=4849.74×7.66N=37.15kN 4、B

[解答]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P,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公式(3.0.54)及第8.4.7条, Fl=1.35×[9000-135×(0.9+2×1.35)×(0.9+2×1.35)]kN=9788.04kN Munb=1.35×150N·m=202.5N·m

5、A

[解答]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公式(8.4.7-2)及第8.2.7条关于βhp的定义, 6、B

[解答]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4.8条, 7、A

[解答]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4.8条 8、A

[解答] 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N, 列表如下:

由于室外填土荷载与室内填土荷载一样大,二者抵消,所以表中未列出。 代入公式:qea=0.8×(6.6+4.5+3+2.4)kPa=0.8×16.5kPa=13.2kPa 9、C

[解答] 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表7.5.4,已知α=40m,b=3.4m 10、B

[解答] 由《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5.2.11条,

τft=τf0+△σz·Ut•tancu=(15+12×0.5tan12°)kPa=16.3kPa 11、B

[解答]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11.2.9条, Esp=mEp+(1-m)Es=[0.1×150+(1-0.1)×1.8]MPa=16.6MPa 12、A

[解答]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11.2.4条, 13、C

[解答]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6.2条,

14、D

[解答]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6.3条: Rt≤0.8πd1lf

要求锚杆的锚固长度l≥40d=40×32mm=1280mm,l取1.3m,故选(D)。 15、D

[解答]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M.0.6条,

极差=(588-420)kN=168kN>500kN×30%=150kN,故应增大试验量,综合分析后再确定。 16、D

[解答] (A)《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1.7条第1款。 (B)《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2.1条。

(C)《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3.4条。

(D)《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6条,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 17、B

[解答] 根据图示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1.4条第4款,覆盖层厚度=(51-2)m=49m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4.1.6条,为Ⅱ类。 18、B

[解答]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4.8.2条和第10.2.5条,首层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肢W1抗震等级为一级。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10.2.14条, M=1.5×2900kN·m=4350kN·m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2.10条,ηvw=1.6, V=ηVWVW=1.6×724kN=1158.4kN

19、B

[解答]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10.2.12条第6款,柱底轴力设计值为 N=1.5×1100kN=1650kN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5.6.3条及第5.6.4条,柱底轴力组合设计值为

N=(1.2×1950+1.3×1650)kN=4485kN 20、B

[解答]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10.2.4条,第4层为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10.2.15条,抗震设计时pmin=0.3%,且不小于φ8@200。

bw=180mm Ash=0.3%×180×1200mm2=648mm2, 如配钢筋

8@200(604mm2/1200mm),不满足pmin的要求。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10.2.13条第3款第3项, 采用钢筋HPB235级时:fvh=210N/mm2;

实配钢筋φ10@200(942mm2/1200mm) 21、C

[解答]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表3.3.7-1,αmax=0.12。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11.2.18条,ζ=0.04,Tg=0.35s,T=1.82s>5Tg=1.75s。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公式(3.3.8-1):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图3.3.8:

α=[0.2γη2-η1(T-5Tg)]αmax =[0.20.9143×1.078-0.0213×(1.82-5×0.35)]×0.12=0.0295 22、B

[解答] 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5.2.3条或《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3.3.11条,取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考虑扭转时的轴力标准值进行计算:

Nxk=4000kN,Nyk=4200kN

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公式(5.2.3-7)和公式(5.2.3-8)或《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公式(3.3.11-7)和公式(3.3.11-8)

23、C

[解答]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4.8.1条第2款,按7度抗震设防烈度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表4.8.2,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时框架柱抗震等级为三级。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表6.4.2,轴压比限值为0.95。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表6.4.2注4、注5和注7,当该柱的箍筋和附加纵向钢筋采取相关措施后,轴压比限值最多比表6.4.2数值增加0.15,且轴压比限值不超过1.05。

0.95+0.15=1.1>1.05,轴压比限值为1.05。 24、C

[解答]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2.15条,第5层某剪力墙端柱为构造边缘构件。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2.17条第3款和表6.4.3-1,抗震等级为二级时端柱纵筋最小配筋率为0.008。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6.4.4条第5款,该端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即取1800×1.25mm2=2250mm2>500×500×0.008mm2=2000mm2,取2250mm2。

420+418(2275mm2)满足要求。 25、D

[解答] 该梁的配筋应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6.3.2条3~5款的构造要求。

①梁端上部纵向钢筋配筋率p上=2.47%<2.5% 满足该条第3款的要求。

③因梁端上部纵向钢筋配筋率P上=2.47%>2%,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为10mm。 实配箍筋间距s=100mm≤min(h/4,8d,100) =min(150,144,100) 满足该条第5款的要求。 错误答案A:上部纵向钢筋配筋率6.3.2条第3款要求。 错误答案B:下部纵向钢筋4截面面积(3695mm2)的比值为条第4款要求。

,不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

18截面面积(1018mm2)与上部纵向钢筋6

28

,不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6.3.2

错误答案c:上部纵向钢筋配筋率,箍筋直径应增大2mm,φ8不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6.3.2条第5款要求。 26、D

[解答]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3.5条,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

底部剪力最小值为: 6000kN×65%=3900kN

P2地震波不能选用,(A)和(B)不满足规程要求

各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剪力的平均最小值为:6000kN×80%=4800kN

27、C

[解答]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E.0.2条规定,转换层及其下部结构的计算模型取图2-23a,

则△1=7.6×10-10mm,H1=11m

根据对转换层上部若干层结构高度的要求,计算模型取图2-23C,则,

28、D

[解答]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9.1.9条,要求墙肢截面高度hw不宜小于1200mm。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2.5条,墙底部加强部位的纵向配筋率不应小于1.2%,

纵向配筋As=0.012×1200×450mm2=6480mm2<6857mm2, 且As>4194mm2

答案(D)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要求。 29、B

[解答]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11.3.5条第4款,轴压比0.65>0.4,柱内型钢含钢率不宜小于4%。

Ag=4%×800×800mm2=25600mm2<26832mm2, 且Ag>21660mm2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11.3.5条第2款和第3款,柱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

As=0.8%×800×800=5120mm2<5890mm2(12

25),

且As>4562mm2(1222)

答案(B)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要求。 30、D

[解答]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4.6.1条条文说明,知答案A正确。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4.6.3条注,知答案B正确。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4.6.5条,知答案C正确。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4.6.3条条文说明,第i层层间最大位移差△ui是指第i层与第i-1层在楼层平面各处位移差△ui=ui-ui-1,的最大值,知答案D

错误。 31、C

[解答]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11.2.5条及李国强《多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P.170,答案A正确。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11.2.7条,答案B正确。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10.3.2条第2款及第11.2.14条,结构内力计算时,设置水平伸臂桁架的楼层宜考虑楼板在平面内的变形,即应假定楼板为有限刚度。如假定加强层楼板的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则水平伸臂桁架的弦杆轴向力无法得出,答案C错误。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11.2.8条或第10.3.2条第2款,答案D正确。 32、C

[解答] 33、D

[解答] 根据JTGD62-2004第4.3.7条,无铰拱拱圈纵向稳定计算长度应按 0.36La=0.36×136=48.96m计算。 33、A

[解答] 根据JTGD62-2004 P88第8.6.2条,3款,公式(8.6.2-4),由混凝土徐变引起的梁体伸缩量为

查JTGD62-2004 P57表6.2.7,当相对湿度55%,加载龄期60d,结构理论厚度≥600mm时,φ=1.58,Ec=3.25×104MPa l=80m+60m=140m

=-0.2462×10-3×1.58×140×103mm=-54.46mm≈55mm 35、A

[解答] 根据JTGD62-2004第89页第8.6.2条5款,公式(8.6.2-5)~公式(8.6.2-7): C=β(△l++△l-)=1.3×(50+130)mm=1.3×180mm=234mm,应取240mm。 36、B

[解答] 刚性墩台上,连续梁的支座设置,顺桥向各墩台中只能在一个桥墩上的二个支座受纵向约束;横桥向每个墩台二个支座中只能有一个受约束。否则,梁体不能适应顺桥向和横桥向温度变化而变化,容易引起梁体开裂;另外,如横桥向缺少约束,在地震时也有发生较大位移或造成落梁的可能。 36、C

[解答]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P23,4.3.1条2款,桥梁结构的整体计算采用车道荷载,桥梁结构的局部加载、涵洞、桥台的计算采用车辆荷载。 38、D

[解答]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P17,表4.1.5规定:流水压力、冰压力、支座摩

阻力不能与汽车制动力同时参与组合。 39、C

[解答] ①竖向单位力P=1沿三孔连续梁的纵向移动,当P作用于各支承点时,主梁截面a的弯矩均为零,而户作用于中孔跨中截面a时,主梁截面a的正弯矩即得最大绝对值,据此可定性地判断出(C)图是主梁截面a的弯矩影响线。 ②(A)是边孔跨中截面的弯矩影响线。 ③(B)图是在均布载作用下的主梁弯矩图。 ④(D)是活载作用在中跨时的主梁弯矩图。 40、A

[解答]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P13,第3.4.4条规定:耳墙端部深入锥坡顶点内的长度不应小于75cm。 即l=[(20+170+15)×1.5-40+75]cm=342.5cm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下午试题真题2008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8d3h1iflt8xzko02xoc4ddq3430ci00y8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