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分层测评(九)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B.声非加疾也 .C.而绝江河 .D.锲而舍之 .
【解析】 B项,加:更加。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蓝,而青于蓝?①取之于.?
水?②水为之,而寒于.日参省乎己?③君子博学而.? 思矣?④吾尝终日而.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跂:提起脚后跟 加:增加 绝:横渡 锲:刻
【解析】 于:①介词,从;②介词,比。而:③连词,表递进;④连词,表修饰。
【答案】 C
3.找出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39282070】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解析】 C项,与题干中的句式相同,都是定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状语后置句;D项,判断句。
【答案】 C
4.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B.“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几个不同的比喻连用,使读者加深对同一道理的理解。
C.荀子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而思考则是可有可无的。
D.荀子提出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观点,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它启发和鼓励人们利用外物来提高人的能力。
【解析】 C项,作者并没有否定思考的重要性,“日参省乎己”本身就是思考。
【答案】 C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 【答案】 (1)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禀性同一般人相比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3)(如果)刻一下就放弃它(不刻),(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金属和石头也可以雕刻(成功)。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劝 学(节选) 荀 子
①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
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③,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
⑥
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
⑦
④
⑤
。傲,非也;,非也;
君子如向⑧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
⑨.速方 ..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注】 ①数:术,即方法、途径,这里引申为“科目”。②没:同“殁”,死亡。③大分:大的原则、界限。④箸:通“著”,明。⑤蠕:微动。⑥傲:浮躁。⑦:形容言语繁碎。⑧向:通“响”,回音。⑨方:仿效。
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恶乎始?恶乎终 .B.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C.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D.《诗》《书》故而不切 .
恶:哪里 舍:放弃 曷:怎么 切:恳切
【解析】 D项,“切”,贴近,切合。 【答案】 D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B.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C.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D.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解析】 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逐步排除错误选项。“《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是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组成的一组排比句,“切”后要断开。排除AC两项。“尊/以遍”意思是“既能培养出崇高的品质又能学到广博的知识”,“以”表并列,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D。
【答案】 D
8.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认为,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人应该终身学习。
B.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应该入耳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
C.在荀子看来,《礼》是基础,《诗》《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所有学习的内容。
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接近贤师,这样也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也能通晓世事了。
【解析】 C项,“《礼》是基础”说法不当,原文说“终乎读《礼》”。 【答案】 C
9.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译文: (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译文: 【答案】 (1)所以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