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图单元测试及答案(解析版)
【解析】【分析】海拔在500米以上,且辽阔坦荡的地形是高原,平原是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的地形,山地是500米以上,地形崎岖坡度较大的地形,丘陵是200——500米,坡度较小的地形。 【点评】本题关键是掌握各种地形的概念,还可以考查各种地形的海拔、图示等知识。 21.【答案】C
【解析】【分析】比例尺的应用规律是,所画地区已定的情况下,所画的图幅越大,所画出的内容就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就越大;反之,所画的图幅越小,所画出的内容就越简单,选用的比例尺就越小,所以绘制某地区的地图,其规律是:图幅越大比例尺就越大。故选:C。
【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此题是考查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2.【答案】C
【解析】【分析】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广阔;故A不符合题意。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和缓;故B不符合题意。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大,坡度陡;故C符合题意。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地形的判读,属于记忆类知识点,比较简单。掌握各类地形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A 【解析】【分析】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大小判定的规则: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故对照选项,本题选C。
24.【答案】B
【解析】【分析】在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可知:A点位于C点的西北方向;A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C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B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所以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图上方向的判断,了解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是答题的基础,难度不大。
25.【答案】B
- 13 - / 17
2018年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图单元测试及答案(解析版)
【解析】【分析】由经度反推方向建立方向坐标,A图中甲位于乙西北方,丙地在丁地东北方;B图中首先判断为南半球的俯视图,因此甲位于乙西北方,丙地在丁地东南方;C图中首先判断为北半球的俯视图,因此甲位于乙东北方,丙地在丁地东南方;D图中首先判断为北半球的俯视图,因此甲位于乙东北方,丙地在丁地西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两点的相对位置,属基本的读图能力考查。A图的经纬线都是直线,判断方向可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D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两点间弧距较短的区间来确定东西方向,再根据经纬度判断南北方向。B、C图的经纬线都是弯曲的,现根据某两点距极点的远近确定位于南或北方向,再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其位于东或西方向。 二、综合题
26.【答案】盆地;北;南;水流速度快(坡陡,地势起伏大,等高线密集);山顶; 陡崖 ;B 【解析】【分析】(1)甲村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型是盆地,中间低,四周高,高原为表面平坦开阔,边缘较陡,山地等高线闭合,中心为高地,丘陵,海拔为200米到500米,坡度较小,地势较为平缓;(2)根据指向标指示北方判断,乙河流是自北向南流;(3)丙河段非常适合进行惊险刺激的漂流活动,理由是流经等高线密集处,坡度大,水流急;(4)在等高线图中,A、B两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A山顶,山地等高线闭合,中心为高地,B为陡崖,等高线重叠,如果在上述两地中选择一处开展攀岩活动,应选择在B陡崖地比较合适;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地图的常用图例;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的数据大小比较,如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则比例尺越大;比例尺与范围、内容的关系,如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等知识。
27.【答案】铁路;长城;首都;未定国界;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关隘;山峰;沙漠;时令河、时令湖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的图例的含义分别是:示首都;
表示沙漠;
表示未定国界;
表示铁路;
表示长城;
表
表示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界;表示关隘;表示山峰;
表示时令河、时令湖。
故答案为:铁路;长城;首都;未定国界;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关隘;山峰;沙漠 ;时令河、时令湖。
【点评】本题考查图例的识记,要指导学生对比记忆,如首都和主要城市;洲界和国界等。 28.【答案】 山顶 ; 山谷 ; 陡崖 ; 走AP线路省力 ; 西南 ; 东北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1)图中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C处是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2)若要从AP、AN线路上山,走AP线路省力;因为AP线路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容易攀登;(3)河流自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流,故图中河流的主干河道的流向是自西南流向东北。
- 14 - / 17
2018年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图单元测试及答案(解析版)
故答案为:
(1)山顶;山谷;陡崖; (2)走AP线路省力; (3)西南;东北。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29.【答案】(1)700~800
(2)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 (3)山顶;鞍部;山谷 (4)自西北向东南流 (5)西北﹣东南走向
(6)正确;小溪最终都会汇入大河,向山外流去,而且河流沿岸往往有人居住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1)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B处的海拔大致在700米~800米之间.(2)图中的比例尺的地理意义是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3)图中字母B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C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G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在图中D处附近汇集后形成的小河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北向东南流.(6)图中甲乙两村庄间公路的走向是西北﹣东南走向.(7)若旅行者迷失在G处茂密的森林,当他发现小溪后,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行走,这种做法正确;因为小溪最终都会汇入大河,向山外流去,而且河流沿岸往往有人居住.故答案为:(1)700~800;(2)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3)山顶;鞍部;山谷 ;(4)自西北向东南流;(5)西北﹣东南走向;(6)正确;小溪最终都会汇入大河,向山外流去,而且河流沿岸往往有人居住. 30.【答案】(1)鞍部;山脊 (2)甲;丙
(3)①;顺地势自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A位于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CE处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应为山脊。 (2)读图可知,甲、乙、丙三个村庄中,甲村等高线较稀疏,因此地形相对更平坦;站在甲村望乙村和丙村,能够看得见的是丙村,和乙村之间有山谷和山脊,所以看不见。
(3)根据题意可知,甲村准备从小溪自流引水入村,拟建设①、②两条路线。读图可知,合理的路线是①线路,因为该线路可以顺地势自流。
故答案为:(1)鞍部;山脊;(2)甲;丙;(3)①;顺地势自流。
【点评】(1)本题考查山体部位的判读。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2)本题考查等高线疏密和
- 15 - / 17
2018年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图单元测试及答案(解析版)
坡度大小的关系。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3)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运用,理解解答即可。 31.【答案】(1)山脊 ;山谷 ;山谷 ;鞍部 (2)760 (3)7.04 (4)6000米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1)四个村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是:王村地处山脊;张村地处山谷;余村地处山谷;李村地处鞍部.(2)以张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约是760米(就是丁山的海拔高度1160米减去张村的海拔高度400米).(3)已知王村气温为11℃,按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丁山的气温应是7.04℃(就是11℃减去温差3.16℃,温差就是利用王村和丁山的相对高度660米和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计算得出).(4)王村与大王山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0米,则水平实际距离约为6000米.根据题意.故答案为:(1)山脊;山谷;山谷;鞍部;(2)760;(3)7.04;(4)6000米.
【点评】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根据等高线不同形状判定山体的不同部位:山地海拔最高点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的低地为鞍部,等高线向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为山谷,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32.【答案】(1)510~520 (2)10 (3)A
(4)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1)图中的等高距为10米,甲山顶的海拔高度大约为510~520米。(2)甲山顶和乙山顶图上距离是4厘米,两山顶的直线距离是4×2.5千米=10千米。(3)A,B两地中,A地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平缓。(4)图中丙河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虚线CD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E处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F处为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故答案为:(1)510~520;(2)10;(3)A;(4)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33.【答案】(1)陡崖;鞍部;山顶
(2)F;F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容易形成河流 (3)24
- 16 - / 17
2018年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图单元测试及答案(解析版)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A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是陡崖地形,C处位于两座山的低洼处,是鞍部地形,D处属于山顶地形。
(2)图中E、F两处,F处更容易形成河流,因F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容易形成河流。 (3)图中B处海拔是513米,D处海拔是489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513-489=24米。
故答案为:(1)陡崖;鞍部;山顶;(2)F;F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容易形成河流;(3)24。【点评】本题考查地图的有关知识,这是等高线地形图的重要知识点,尤其是要学生分辨出山脊和山谷的区别。
- 17 - / 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