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合作性的实践研究
许晶晶
摘要:合作性是幼儿适应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合作行为及合作情感,需要教师在各种活动中不断渗透、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合作性 探索 情感体验
一、 问题的提出
合作性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与他人分担共享的心理倾向,协同活动能力以及集体主义和利他性的价值倾向。合作性是儿童社会行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我对100余名幼儿的合作行为调查显示,23.5%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56.9%的幼儿合作行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20.5%的幼儿有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11%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以上数据表明,幼儿缺乏合作精神。
针对存在问题及合作行为对幼儿的一生影响,我选择合作性培养这个课题,旨在证实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可行性,探索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特点,寻找促进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理论与实践依据 (一)研究的可行性
从身体发育来看,3岁以后的幼儿大脑发育逐渐成熟,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动作日趋协调,并具有初步的独立活动能力。从心理发展的特点看,3岁以后的幼儿随着神经联系的加强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内部抑制机能发展加快,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渐平衡,从而使儿童的神经过程集中,各种心理活动进一步协调发展,并能更好地分析综合外界事物,控制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些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
使得对学前期幼儿开展合作教育有了可能。再从学前期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看,随着自主意识的发展,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情感需求不断发展,社会情感变得越来越丰富深刻,并逐步不满足于自我。同时,3岁以后的幼儿与社会交往的内容和范围也日益扩大,并有了初步的合作行为等,这些都为幼儿合作行为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研究的重要性
国务院副总理曾提出了知识的四大支柱,其中一项就是“学会共同生活”,即学会与他人一起参加活动,善于合作。学前期是幼儿这一社会行为发展的萌芽期,幼儿在这一时期内的经历和体验,将较大程度地影响其一生。有关儿童同伴关系的追踪研究发现,早期同伴关系对人格发展及社会适应有重要影响。因此,抓住关键期,运用科学方法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必然会为其一生的社会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心理学家认为学前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和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是初步形成使之成为“人”的品质和特征时期,是幼儿心理品质培养的关键期。在此阶段,对幼儿的合作性行为进行系统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也关系到幼儿未来人格的健康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着手于实施幼儿合作性培养的研究,旨在通过创设环境,开展混龄区活动,利用活教材随机教育,开展合作评价等措施,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提高幼儿合作能
力,培养分享、安慰、帮助、谦让、合作等利他行为,扩大幼儿合作范围,并促进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以适应未来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实验原则
1、重视环境教育的原则。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与同伴合作的空间、时间,从而形成良好的氛围。
2、坚持游戏教育的原则。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并能够唤起幼儿良好的情绪。同时,游戏也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最有效的活动。 3、坚持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面向全体幼儿,通过观察了解,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三)研究对象
研究采取按年龄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小、中、大三个班106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又选择了相应3个班为对比班。 (四)研究时间
1、2010年3月——8月,理论准备。 2、2010年9月——2011年6月,具体实施。 3、2011年7月后测,撰写报告。 四、研究过程
(一)创“爱心篮”、“合作墙”、“活动区”,营造活动氛围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自发性、偶然性、经常性和广泛性,并潜移默化的作用,要促使幼儿萌发合作的愿望,就要创造一个充满合作的环境氛围。
1、设置“爱心篮”。首先我设计布置了“爱心篮”主题墙,然后开展“怎样用篮子表达爱心”的谈话活动。有的幼儿说:“我画一幅画放在篮子里送给喜欢的它的人。有的幼儿说:“我把自己最喜欢的超人玩具带来装在篮子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家想出了很多表达爱心的办法,篮子了每天都会有玩具、糖果、手工艺品等。
2、创设“合作墙”。我利用走廊的陶瓷布置了一块“合作墙”。刚开始,由老师提出“主题”,如大海里的鱼,街上的汽车等,老师共同参与完成。随着时间的推延,教师逐渐放手,由幼儿自己提出主题,师幼协商,分工完成。如在“我的幼儿园”这个主题中,孩子们你画幼儿园大门、我画围墙等等,忙得不亦乐乎,享受了合作带来的乐趣。 3、规划活动区。活动区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它具有群体性。在活动区中,幼儿通过自己或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为此,我园重新调整、规划了活动区域,我们在各区域布置了合作标志图,如在建筑区贴一幅“我们一起搭”的画,在医院门上挂一张“医生在看病”的画等,启发幼儿主动合作。
(二)开展混龄区游戏活动,增加合作机会。跨班合作能扩大幼儿的合作面,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我们尝试跨班开展混龄区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主动合作的群体环境。如在“庆三八与妈妈同乐”的活动中,从排列节目到布置会场,我们都让大班和小班的幼儿一起参与,在庆“六一”的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大带小的“自助餐厅”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既享受到了节日的快乐,又体验了交往合作的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