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SPC统计制程管制中PPK与CPK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PPK是指初期制程能力指数,即产品在试产阶段,尚未大批量生产,制程尚不稳定的情况下(人﹑机﹑料﹑法﹑环等因素变化较大),反映当前的初期制程能力,在此种情况下,包括产品本身设计还尚不够成熟,如果计算出的PPK值偏小,除检讨制程外,还可能变化产品规格.在制程初期,绘制出管制图,如果不能连续25点都在控制界限内,则只能使用PPK,否则会高估制程能力而成误判.
2.CPK是批稳定制程能力指数,即产品在量产后一段时期,制程十分稳定的情况下(人﹑机﹑料﹑法﹑环等制程因素稳定,变化小),反映长期制程能力.并判定制程是否稳定,要控制图连续在25点都在控制界限内,方可使用CPK.
联系:
PPK与CPK值计算的方式相同,即:
X?S1Su?XPPK﹑CPK=MIN . 双边规格. 3?3?PPK﹑CPK= PPK﹑CPK=
X?S1 只有下规格. 3?Su?X 只有上规格 . 3?XX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针对不对称公差的议题,有非常多的研究发表刊出解决方法,但目前并没有一套标准来规笵,主要原因乃计算CPK的条件,就是要符合常态分配,而常态分本配一定是对称的. 因此介绍三种业界常用的方式,解决此问题: (1)将不对称的设计规格,转成对称的制程规格:
这是执行SPC流程时,必要且正确的做法,一般我们的制程规格,通常要小于客户制定的设计规格,以降低产品无法符合客户需求的风险(一般约取设计规格的0.75倍,取4.5δ之处,公司可视制程状况与能力,取不同值).
因此可以在制定制程规格时,转成对称的公差,有时实际的产品平均值,不一定是设计规格的中心值,可以先量测产品的平均值落在哪里,再行订定制程规格.
1.13a. 如公差为20.0?3.0,若产品平均值落在20.5,则可以订定制程规格为20.5? ?1.13?1.0如制程的规格的上下限依照设计规格的上下限时,则可取较短的距离做为上下限.20.5离19之距离较短,订定的制程规格可为20.5?1.5
?1.5b. 如产品特性一定要中心值落在20.0才会有好的performance时,则可以订定的制程规格
0.75?1.0为20.0?同样,若制程规格上下限希望依照设计规格的上下限时,则制程规格可为20.0?1.0以?0.75上为规格变动,Cpk之公式不变.
(2)将制程的中心值改为设计规格上下限的平均值.
可将制程规格的中心值,设定-(设计规格上限+设计规格下限)/2,再依照设计规格上下限取约0.75倍之处,做为制程规格.
XX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3.0?1.5如公差为20.0?,订定制程规格为?1.021.0;若制程规格上下限希望依照设计规格的上下限时,
?1.52.0则制程规格可为21.0?以上为规格变动,Cpk之公式不变. ?2.0(3)依照目前的设计规格,计算Cpk(u)与Cpk(1)值,取两者最小值为Cpk值;
3.0如公差为20.0?,则Cpk(u)=(USL-Xbar)/3S,Cpk(1)=(Xbar-LSL)/3S, ?1.0 Cpk=Min(Cpk(u),Cpk(1)) 不要使用Cpk-Cp(1-Ca)之公式.
以上三种,以第一种计算结果最接近实际值,工厂可选择制程状况与能力,来决定使用何种方式.
还有一种为目前台湾尚未推行的草案版,但这种草案版所算出的结果仅供参考之用,并无等级标准可以比较(如A级为Cap>1.33,B级为1 (USL?LSL)6Cpm, ??(??T)22 , 或 Cpm, (USL?LSL)6 2S?(X?T)23.0μ为公差中心,T为设计规格上下限的平均值,如20.0?,μ=20,T=21 ?1.0如μ-T时,则Cp-Cpm,Cpk-Cpm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