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3-2014初四化学期末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3 21:15:0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①考试时间90分钟。

②本套试题中计算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1 O:16 C:12 N:14 S:32 Ca:40 Cu:64 Na:23 Cl:35.5 Al:27 Mg:24 ③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面的对应表格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胆汁(6.8?7.4)

B.唾液(6.6?7.1)

C.血液(7.35?7.45) D.胃液(0.8?1.5)

7. 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丁盐 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但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 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甲>乙>丁>丙 B.丙>丁>乙>甲C.丙>乙>丁>甲 D.乙>丁>丙>甲

8. 初中化学的很多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乙=丙+丁,其中甲、乙、丙、丁 既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一、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 )

A.浓硫酸常用于干燥某些气体 B.米酿成醋

C.镁粉用作烟花和照明弹 D.用炸药爆炸拆除建筑物

A.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是按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B.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则丁一定是水 A.甲烷、食盐、冰水 C.氧气、碳酸钙、空气

B.氢气、硫酸钠、水

D.金刚石、熟石灰、石油

C.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金属氧化物,则丙一定是二氧化碳 D.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一定是稀硫酸

9. 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KNO3、NaCl、HCl B.FeCl3、Na2SO4、KCl C.CuSO4、H2SO4、NaCl D.FeCl2、KCl、NaOH

A.加热液体

B.过滤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固体

10.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①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②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4.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一次性鉴别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的是( )

A、KCl溶液 B、K2CO3溶液 C、稀盐酸 D、NaNO3溶液 5. 下列物质质量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A.碳酸钙 B.氯化钠 C.浓盐酸 D.氢氧化钠 6.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酸性最强的是

第 1 页 共 5 页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③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A.只有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11.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CO(CO2)——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B.MnO2粉末(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FeSO4溶液(CuSO4)——加入足量锌粉、过滤 D.Na2SO4溶液(NaCl)——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12.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 ( )

A

B 实验操作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 实验现象 木条复燃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该无色气体为O2 该气体一定为H2 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4 二者之间不发生反应 将某气体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1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C 溶液

D 向醋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3

13.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14.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 t2℃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 t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 B.恢复至 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 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15. 下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NaOH、CO2 B.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

C.当乙为NaOH时,它可由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

D.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

二、选择题:(每小题1或2个正确答案,共10分)

16.现有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1

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蒸发掉25g水 (B)增加5g硝酸钠

(C)倒掉一半溶液 (D)增加50g溶液

17.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等质

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的烧杯中加 入8.4g铁,反应物之间恰好完全反应。欲使天平恢复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 杯中加入

A.8.4g 铝 B.8.4g镁 C.8.4g 氧化钙 D.8.4g碳酸镁

18.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 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B.图1中b点的值为106

C.图1中c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D.图1中o→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

可用图2中d→h段表示

19.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

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有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20.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 ( )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烧碱溶液 氯化钡溶液 稀盐酸 稀盐酸 A 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 B 稀硫酸和稀盐酸 C 镁铝合金 D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第 2 页 共 5 页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21.化学用语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相应的化学符号: (1)可用于气割、气焊的单质是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3) 俗名叫火碱的是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22. 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3)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23. 在金属活动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

液里置换出来。

(1)硫酸铜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2)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结合现象进行分析,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 ,增加的离子是

(3) 除硫酸铜溶液外,将铝丝浸入 (任举一例)溶液中,也能产

生相同的实验现象。

24.A~M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主要成分,B是人体胃酸的一种主要成分,F是澄清石灰水主要成分,E是钠盐,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相互转换关系(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俗称为 ,请画出K所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

选用下列药品继续实验:铁、氧化钙、氧化铁、稀盐酸、饱和石灰水、碳酸钠溶液请依据实验回答问题:

(1)B 中溶液是 。 (2)取A 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甲,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则甲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取C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乙,溶液变浑浊;再加入丙,又变澄清,且由红色变为无色,无气泡产生,则乙的化学式为 。

(4)取D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丁,溶液变浑浊;再加入丙,又变澄清,且由红色变为无色,同时产生气泡。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溶液变浑浊的原因: 。 ②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 (写出所有可能)。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6分)

图 .

(2)通电电解J时,通常加入少量烧碱或硫酸的目的是 ,

电解一段时间后在相同条件下,生成气体L和气体K的体积之比约为

(3)请写出I在K中燃烧时的现

象 ;

⑥的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为

(4)请写出⑤的化学方程式

25.现有四只烧杯,分别盛有稀盐酸、饱和石灰水、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并向其中滴加了酚酞或石蕊溶液(如下图所示)。

已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第 3 页 共 5 页

26.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④实验室还用KClO3来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KClO3与MnO2的混合物ag加热一段时间,得到bg固体,将得到的固体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后,又得到cg固体,则KCl03的分解率为 28.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Ⅰ:全部是 ;猜想Ⅱ:全部是 ;猜想Ⅲ: 。 【实验与探究】(1)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 (1)步骤①中气球鼓起的原因可能是 (2)步骤②中的操作是 ,其目的是 (3)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本实验的结论是 27.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则证明猜想 成立。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泡产生。 然后加入足量的 。 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实验过程中产生 。 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 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了进一步的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 ,则猜想Ⅲ成立;

A B C D E F G

(1)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

若 ,则猜想Ⅱ成立。

小华同学立即对小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碳酸钠溶液呈 性(填“酸”或“碱”),能使酚酞变红,因此他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 。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 。 五、计算题:(8分)29.技术员与小明一起分析由氯化(3)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

积(装置选用A、F、G)。 钙和氯化钠组成的产品中氯化钠的含量。现取13.4g固

体样品,全部溶于96.6g水中,向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滴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KMnO4制氧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记录了如图所气应选用 作为发生装置(填装置序号).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示的曲线关系。CaCl2+Na2CO3=CaCO3↓+2NaCl(1)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10.6%的碳酸钠溶②根据高锰酸钾的质量算出的氧气体积为理论值。如果实际测得氧气的体积大于

理论值(水的体积测量准确),你认为原因液的质量是 g。(2)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是多是 。

少?(3)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③若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则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固体混合物中的

质量分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 4 页 共 5 页

第 5 页 共 5 页

搜索更多关于: 2013-2014初四化学期末试题 的文档
2013-2014初四化学期末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8lm53u3tz62h61030s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