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推动着情节发展,节选文字是围绕喝不喝药这个矛盾展开的。 D. 人物语言应体现人物个性,两次有命令意味的“倒了来”,凸显了周朴园的个性。 【答案】5. B 6. C 7. B 【解析】
5. 试题分析:B. 繁漪为儿子在周朴园面前表现得懦弱,气愤地“落下眼泪”。根据对文意的理解,繁漪落泪的原因是周朴园向她隐瞒了事实欺骗了他。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认真分析戏剧的情节,这样才能准确作答本题。
6. 试题分析:C. 周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听从父亲命令,自觉跪下来恳求继母喝药。从文中看周萍跪下来的原因是被逼无奈,并且周萍从整部戏剧看是一个很“叛逆”的形象。
7. 试题分析:B. 舞台说明只能出现在人物对话中间,通常用括号括起来,如“(不高兴地)”。“舞台说明只能出现在人物对话中间”说法过于绝对,也可以出现在段首。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5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令赵王鼓瑟 鼓瑟:击鼓弹瑟 B.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言语
C.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D.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相与:一齐,共同
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 ..C.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D.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渑池之会,蔺相如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大智大勇,挫秦国之威。 B. 归国之后,蔺相如官阶擢升,从无到有,得意洋洋,仗言辞立功。 C. 廉颇自视功高。攻城野战,战功卓著,远胜口舌为劳之人。 D. 廉颇勇于改错。宾客见证,肉袒负荆,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11.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8. A 9. C 10. B
11. (1)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重点句式“孰与”)
(2)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面啊。(重点词语“先”“后”) 【解析】
6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本题中的“鼓瑟”是弹奏、敲击的意思。
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A.趁此、经由。B.用、因为。C. 都是结构助词的。D.因果连词、转折连词。
10. 试题分析:B. 归国之后,蔺相如官阶擢升,从无到有,得意洋洋,仗言辞立功。“从无到有,得意洋洋,仗言辞立功”说法有误,廉颇是很谦虚的。
11.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重点句式“孰与”。(2)重点词语“先”“后”。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①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 12. 下列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细”一句,写春柳在风中的姿态,点明了词人登超然台时的季节特征。 B. “试上”两句,写登临远眺所见之景:护城河里春水半满,满城繁花盛开。
②
7
C. “寒食”两句,点明词人登临的时间,写词人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 D. “休对”三句,写词人借煮茶来消愁,表达出词人完全摆脱苦闷后的豪迈。 。 13.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片写景,主要描写了词人登台所见的早春时节密州城郊外的景色。 B. 下片抒情,主要抒发了思乡之情,同时表达了诗酒自娱的超然态度。 C. 本词选取典型意象,构成意境,衬托“思故国”的哀情,手法独特。 D. 本词语言质朴自然,韵律和谐,眼前景与胸中情互相交融,构思奇妙。 【答案】12. D 13. A 【解析】
12. 试题分析:D. “休对”三句,写词人借煮茶来消愁,表达出词人完全摆脱苦闷后的豪迈。“完全摆脱苦闷后的豪迈”理解有误,词的写作背景是寒食节,词人怎么能豪迈。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准确作答,注意作答时候要注意把握诗词的情感。
13. 试题分析:A. 上片写景,主要描写了词人登台所见的早春时节密州城郊外的景色。从“春未老”句可以看出词人写的不是早春是胜春。
1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
(1)_____________,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2)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3)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 (4)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 (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答案】 (1). (1)重湖叠巘清嘉 (2). (2)暮霭沉沉楚天阔 (3). (3)樯橹灰飞烟灭 (4). (4)玉簪螺髻 (5). (5)赢得仓皇北顾 (6). (6) 如今有谁堪摘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中的重点字词有“叠巘”“暮霭”“樯橹”“玉簪螺髻”“仓皇”。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