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号(二级)630.99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题 目云南省姚安县光禄古镇文化旅游
产品开发研究
姓 名 王娟 学 号 114130277 院、 系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系 专 业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指导教师 汤恩萍 职称(学历) 讲师(硕士)
文献综述
(云南省姚安县光禄古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师范班 114130277 王娟 21世纪人们的旅游消费,已经从单纯的观光娱乐装变为追求文化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文化旅游产品,古镇文化旅游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已经为中国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的生产过程是旅游消费和旅游供给的同步实现的过程。文化旅游产品是为满足文化旅游的需求而产生的,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文化旅游的发展息息相关。虽然历史上的每一个时期都有文化旅游活动,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旅游才成为国际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也逐渐发展起来,众多专家、学者对文化旅游进行大量研究。文化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的核心。景区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是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学者致力于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性研究,主要涉及区域文化旅游产品的系统研究,但目前我国学者对其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且大部分是针对地区旅游产品现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缺乏系统的研究。就目前从我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对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化旅游产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等方面。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时,首先涉及到的是文化旅游的定义。Reisinner(1994)认为文化旅游是指那些对体验文化经历有特殊兴趣的游客发生的旅游行为。Jamieson(19940)认为文化旅游应该包括手工艺、语言、艺术和音乐、建筑、对旅游目的地的感悟、古迹、节庆活动、遗产资源、技术、宗教、教育等。
MacCannell(1996)区分了一般意义上的旅游者和真正的文化旅游者。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旅游者是指那些对特定的文化有特殊的喜好,在文化旅游中明确地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文化旅游产品的旅游者。
从文化旅游产品的供给来看,Britton(1991)认为发展文化旅游产品是各地区的政府、群体为了使本地区与其他地区像区别而采用的一种发展战略。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申葆嘉(1996)认为,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旅游活动的运行过程就是一个文化的商品化过程。郁龙余(1989)认为,人类文化发展的程度与人类
旅游及文化交流的范围大小成正比。王德刚(1999)指出,旅游产品本身属于文化消费品的范畴,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一种经济运动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创造的媒介,成为旅游文化产生的重要条件。李玲(2010)认为:“文化具有地域性,客观环境的不同,往往会使同一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任冠文(2009)认为产品的观点并不能全部解释文化旅游的全部现象,之所以作为一种旅游类型的观点既包括了旅游者,又考虑到了旅游经营者,因而“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主要以消费文化旅游产品,体验与享受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内涵,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旅游活动;饶世权(2010)指出,古镇文化旅游产品品牌与其他商品品牌建设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因此,我们需要首先研究其他商品品牌建设的模式,进而研究古镇文化旅游产品的品牌建设模式;王晓丽(2008)认为:“文化旅游产品是基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而来的,如果从宏观角度将文化旅游资源分为物质与非物质两种类别,那么其产品也可相应地分为物质类文化旅游产品和非物质类旅游产品。
除了对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外,还着重于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深入创新。相关研究大多建立在案例的基础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研究地的方法呈现多种多样的方式,大多研究侧重于对文化旅游产品品牌的树立和开发上。
总体来说,国内外学术界认识到对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开发的重要性,并就此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更多的是停留在对文化旅游资源的表层开发上,体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缺少创新和可操作性,尤其是从整体上对某一区域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上还缺乏科学合理而具体可行的方法与措施。
笔者所研究的光禄古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北部12公里处,历史悠久,山川秀美,名胜古迹众多,现保存有众多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光禄古镇素有“迤西文化名邦”、“花灯之乡”的美称。光禄古镇交通便利,连接了昆明、攀枝花、大理、楚雄等大中城市,是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作为文化历史名镇,开发文化型旅游产品,既能对古镇的历史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又能增加旅游产业的文化性,为光禄古镇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策略,从而进一步对文化旅游产品进行挖掘和创新,具有极高的研究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吕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初探[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7-4:1 [2]罗名义.旅游经济分析[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5.
[3]王亚敏.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J].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0,11,(32):35
[4]文凤平,王晶,胡雪芹.云南姚安县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2010,(17):73-74.
[5]唐峰林.永州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湘潭大学,2007.
[6] 谌贻庆.旅游资源的体验价值分析[J].价格月刊,2005,20(9):22-23. [7]刘建平,伍峰.湖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2000:259-272.
[8]王晓丽,李莉.论潮州文化旅游产品现状及开发思路[J].韩山师范学院旅游管理系,2010(24):34-37.
[9]刘建平,伍峰.湖南旅游精品线路开发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3):166-169.
[10]Antonio P. Russo,Jan van der Borg.Planning considerations for cultural tourism: a case study of four European cities[J].New York.2004. [11]肖忠东.我国文化旅游产品的系统开发[J].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2000,21(1):48-51.
[12]饶云华.历史文化积淀之地—姚安[J].荷城文艺,2006(3). [13]林南枝.旅游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126-129.
[14]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策[J].襄樊学院地理与旅游系,2004(5):138-139. [15]匡林.目的地营销:统领中国旅游市场工作的主线索[J].旅游学刊,2006,21(6):5-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