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化学(人教2003课标版)必修1 3-2-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9:58: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中化学(人教2003课标版)化学1(必修)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二课时)

面团变馒头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教学要求是这样陈述的: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叙述中强调了两个侧重点:(1)课堂设计要贴近生活;(2)要开展实验探究。 【教材分析】

一、本课时内容源自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二、教材的地位:

1、初中化学介绍了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纯碱不是碱,是盐;本课时要求学生对比碳酸钠碳酸氢钠碱性的强弱;在后面的第四章第一节实验4-1中:有要求在硅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的操作;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要重点学习盐溶液的酸碱性,本课时教材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初中化学有溶解度、溶解性,溶解热效应的介绍;本课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别在1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加入几滴水和10毫升水时的现象区别,这是对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提升与拓展。

3、第一章学习了《从实验学化学》,本课时的学习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具体的认识材料。

4、第二章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本课时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分类是高效学习的好方法。同时与“离子反应”相互衔接,教材要求学生写出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更关键的是:元素化合物本身就是是中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构成世界的基础物质。同时本课时学习中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都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本课时教材无论从知识体系,还是能力培养,还是认识世界等各个方面都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一、知识方面:

- 1 -

1、已有知识: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碳酸钠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纯碱不是碱,是盐;学生学习过溶解度、溶解性,溶解热效应,学生知道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与酸反应。

2、意识局限:学生没有仔细观察溶解过程中细微现象并感受热效应的意识;没有对盐溶液测试其酸碱性的意识;也没有对比反应速率快慢的意识。总之,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脉络比较零散,知识迁移能力比较缺乏。

二、能力方面:

1、已有能力:学生已初步理解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并且对化学实验充满着期待和向往。 2、能力局限:实验技能、操作能力差,耗时多;并且不能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还未形成比较系统的研究方法。

三、面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之前,进行简单而必要地实验辅导等学法指导,来突破学生在意识和能力上的局限。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基于教材与学情,我确定了本课时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知识目标: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碱性、热稳定性、与酸、盐反应以及二者之间的转化。②能力目标: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用化学视角关注生活的习惯,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 ②养成认真完成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合理分析实验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③树立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重点:

①知识重点:归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②能力重点:学习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等科学研究方法。 3、教学难点:

由于本课时的知识点都比较常规和简单,所以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能力的培养上: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课时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实验探究法的选择意在落实新课改“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理念。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抽样调查表明: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美国一著名中学的校训:让我看,我会忘记;让我听,我记不住;让我参与,我会明白。 学习不仅是听讲,还要基于研究、发现或实验,它们将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一切都表明,自主动手操作、亲自实践是认识新知的最重要的途经之一,但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给每个学生提供一套仪器和药品,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整个探究过程是不可能的,所以本课时着重将知识重难点安排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四个人一组,在相互合作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手参与到实验中来,在实验过程中,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科学研究方法,实验能力、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学习方式得以改变,灵活运用各种科研方法的意识得以形

- 2 -

成。

【课前准备】实验报告、仪器、药品

【教学思路】

以情境作为学习的切入点,以问题作为学习的生长点,以能力作为学习的落脚点。以社会生活背景为线索,利用化学实验来助学。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比较归纳获得新知。 实现教师导学学生乐学的完美结合。

- 3 -

【教学过程】

环节1:以情入境,导入新课。 用生活中的胃药、苏打水、蒸馒头时加入苏打和小苏打的视频短片来创设情景。 教师活动 【引课】相处这么久了,今天,请同学们认识一下讲台之外的老师有什么绝活。看谁最细心,能学到绝技! 【发问】蒸出白白“胖胖”的馒头,谁在其中功不可没? 【展示】原包装购买的苏打(纯碱)、小苏打实物。 请你从标签中给大家读一下它们的成分。 【板书】面团变馒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过渡】除了在厨房中有它们的身影,在药店里、商店里都有它们大显身手的足迹。 【展示】碳酸氢钠胃药、苏打水实物。 环节2:观察总结碳酸钠、碳酸氢钠的颜色、状态 教师活动 【过渡】真是一对了不起的姐妹花,让我们离它们再近一些,看看它们的长相。

碳酸钠:白色粉末 碳酸氢钠:白色细小晶粒 学生活动 打开包装,观察描述颜色,感受描述状态。 阅读标签中的配料。 苏打:碳酸钠; 小苏打:碳酸氢钠 【回答】苏打和小苏打 认真观看 多媒体辅助 播放自己录制的本人亲自蒸馒头的视频。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其次情景化设疑,把学习与研究放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背景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又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入学习主题,避免思维的盲目性。使课堂迅速进入一种有序、高效的教学状态。 - 4 -

高中化学(人教2003课标版)必修1 3-2-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8red8el0s0daes3y3831emx02sb8q00vq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