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 B.y=﹣ C.y=﹣ D.y=﹣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函数关系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作FG⊥BC于G,依据已知条件求得△DBE≌△EGF,得出FG=BE=x,EG=DB=2x,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得. 【解答】解:作FG⊥BC于G,
∵∠DEB+∠FEC=90°,∠DEB+∠BDE=90°; ∴∠BDE=∠FEG, 在△DBE与△EGF中
∴△DBE≌△EGF, ∴EG=DB,FG=BE=x, ∴EG=DB=2BE=2x, ∴GC=y﹣3x, ∵FG⊥BC,AB⊥BC, ∴FG∥AB, CG:BC=FG:AB, 即=∴y=﹣故选:A.
, .
9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辅助线的做法是解题的关键.
8.在?ABCD中,AB=2,AC=A.1
B.
C.2
,则平行四边形的最大面积为( ) D.2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底一定,高越大面积越大,于是得到当AB⊥AC时,S平行四边形ABCD最大,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当AB⊥AC时,S平行四边形ABCD最大, ∴平行四边形的最大面积为:AB?AC=2×故选D.
=2
,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求法,知道当AB⊥AC时,S平
行四边形ABCD
最大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9.代数式1﹣
有意义,则m的取值范围是 m≥ .
【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3m﹣1≥0,然后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 【解答】解:∵代数式1﹣∴3m﹣1≥0, 解得m≥,
∴m的取值范围是m≥. 故答案为:m≥.
有意义,
1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10.点(2,3)关于y轴的对称点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则k= ﹣6 . 【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分析】先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求出点(2,3)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y=即可得出k的值.
【解答】解:∵点(2,3)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2,3), ∴3=
,
解得k=﹣6. 故答案为:﹣6.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已知(﹣2,y1),(﹣1,y2),(3,y3)是反比例函数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y3<y2<y1 . 【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先根据反比例函数中k<0判断出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及增减性,再根据各点横坐标的特点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反比例函数
的k=﹣6<0,
的图象上的三个点,
∴函数图象的两个分式分别位于二、四象限,且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0,﹣1<0,
∴点(﹣2,y1),(﹣1,y2)位于第二象限, ∴y1>0,y2>0, ∵﹣1>﹣2<0, ∴0<y1<y2. ∵2>0,
∴点(2,y3)位于第四象限,
11
∴y3<0, ∴y3<y1<y2. 故答案为:y3<y1<y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若关于x的方程【考点】分式方程的解.
【分析】把方程去分母得到一个整式方程,把方程的增根x=2代入即可求得a的值. 【解答】解:x﹣2=0,解得:x=2.
方程去分母,得:ax=4+x﹣2,即(a﹣1)x=2 当a﹣1≠0时,把x=2代入方程得:2a=4+2﹣2, 解得:a=2.
当a﹣1=0,即a=1时,原方程无解. 故答案是:2或1.
【点评】首先根据题意写出a的新方程,然后解出a的值.
13.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cm,两条对角线之比为3:4,则菱形的面积为 96 cm. 【考点】菱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已知可分别求得两条对角线的长,再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可得到其面积.
【解答】解:设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3x,4x,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解之得,x=4,
则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12cm、16cm, ∴菱形的面积=12×16÷2=96cm2. 故答案为96.
【点评】主要考查菱形的面积公式:两条对角线的积的一半,综合利用了菱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
12
2
=+1无解,则a的值是 2或1 .
)2+()2=1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