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
一、单选题 (共 26题,每题 2分,共 52分)
1. “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奇葩”指的是 ( ) 。 A. 四羊方尊 B. 长信宫灯 C.司母戊鼎 D. 马踏飞燕 2.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存世作品有 ( ) 。
A.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卷》 B. 《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卷》 C. 《雪溪图》《江山雪霁图》 D. 《簪花仕女图》《步辇图》 3. 下图是反映道教题材的永乐宫壁画局部,现存于 ( ) 。
A. 陕西 B. 河南 C.山西 D. 山东 4. 下图所示为四羊方尊,出土于 ( )
A. 湖南长沙 B. 湖南宁乡 C.陕西西安 D. 陕西凤翔
5. 《尸毗王本生图》绘制于 ( ) ,重点表现了故事发展高潮中有代表性的场面。 A.东汉后期 B. 东汉前期 C. 北魏后期 D. 北魏前期
6. 有人评价他“凡画功德人物、花鸟,皆是外国之物象,非中华之威仪”,这位画家是 ( ) A.阎立本 B. 张萱 C.
展子虔 D.尉迟乙僧
7. 被誉为中国“书法第一法则”的是 ( ) 。
A. 《石鼓文》 B. 《宗固钟》 C. 《墙盘》 D. 《隶书》 8. 油画《孟特芳丹的回忆》作者是 ( ) 。
A.法国莫奈 B. 法国柯罗 C.俄国苏里柯夫 D. 荷兰伦勃朗
9. 《梅杜萨之筏》是 19 世纪法国画家席里柯运用 ( ) 手法来表现。
A.现实主义 B. 新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 印象主义 10.
下图所示建筑的样式是 ( ) 。
A.哥特式 B. 拜占庭式 C.罗马式 D. 巴西利卡式 11. 画家毕加索的下列作品中,描写战争的是 ( ) 。 A. 《亚威农少女》 B. 《三个音乐家》 C. 《舞蹈者》 D. 《格尔尼卡》
12. 《花神》的作者是威尼斯画派的 ( ) 。 A.乔尔乔纳 B. 贝切里尼 C.提香 D. 丁托列托
13. 高中美术鉴赏课知识量较大,容易枯燥,因此崔老师在上《艺术美和形式美》一课时,采用多 媒体设备,通
过声光电现代教学设施的配合,模拟出虚拟博物馆,凸显视觉性,营造出了立体的鉴赏 教学氛围,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感染学生的情绪, 强化其审美感受, 激发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教学效果好。针对这堂课,崔老师主要采用了 ( ) 为主的教学方法。
A. 讲授法 B. 情境法 C. 演示法 D. 多媒体法
14. 李老师在上《刀法是完成篆刻的手段》一课时,给学生进行示范单刀法、双刀法等,在示范的 过程中学生有
一些刀法没有看清楚,李老师反复示范,最后学生终于全部明白,但是也浪费了很长的 时间,后面学生练习时间较少,很多学生没有完成课堂作业。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
A.李老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达成。 B. 李老师本节课的教学环节缺失。 C. 李老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错误。 D. 李老师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选择很好。 15.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 ( ) 、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 导学生热爱祖
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
A. 美术与人文 B. 美术与自然 C. 美术与政治 D. 美术与经济
16. 青少年美术作品是青少年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下列关 于青少年美术
作品说法正确的是 ( ) 。
A. 着色:用线大胆肯定,内容单纯 B. 表现形象随意性大 C. 对比强烈而夸张:无拘无束 D. 受对象约束,有强烈的主观性 17.
美术是一种 ( ) ,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 活品质等方
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A.视觉艺术 B. 艺术创作 C.美术实践 D. 美术表达
18. “初步掌握玉器鉴赏的一般方法, 了解玉器的历史, 理清‘玉文化'在历史上所包含的内容的 脉络,从而对
古代玉石艺术做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属于哪一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 ) 。
A.过程与方法 B. 知识与技能 C.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D.知识与过程
19. 张老师在《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的教学中,在
俑的相关视频,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 。
PPT上出示兵马俑的的照片,播放兵马
A.直观演示法 B. 体验感悟法 C. 情境法 D.讨论法
20. 在某高中进行教学评估期间, 由于该校教研室主任与美术教师李老师属亲戚关系, 虽然李老师 的教学水平
并不算高, 但该主任还是在其评价表中打出了很高的分数。 这种行为违背了教学评价的哪 项原则?( )
A.方向性原则 B. 客观性原则 C. 目的性原则 D.引导性原则
21. 高中美术课《雕塑的价值和艺术魅力》中,刘老师引导学生观看纪录片《探索发现》秦始皇陵 兵马俑片段,
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感受气势宏伟的兵马俑,并分析陶俑特点,刘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 。
A.示范法 B. 合作学习指导法 C. 情境法 D.讨论法
22. 在学习《生活中的色彩搭配》一课时,教师展示了一只烤鸭,并将其颜色变为紫色,此时学生 感到食欲大
减。本节课采用了 ( ) 导课策略。
A.启情式 B. 设疑式 C.故事式 D. 试错式
23. 在上《格尔尼卡》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按画面的构图进行动作组合,尝试表现情感及动作。下 列与此情景表
述不符的是 ( ) 。
A.教师采用了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指导法 B. 教学方法是学生主体的体现 C. 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D. 体现了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24.
对于《美化生活的装饰布》这堂课,下列三维目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
A.了解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并能够设计出一个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纹样的作品。 B. 学生能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美化中国,美化全世界。 C. 感受创意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以致用的思想。
D.通过欣赏、归类、自主探究的方式,提高图形排列组合能力。
25. 崔老师在上高中美术鉴赏课时的时候, 经常对学生的学习采取激励性语言描述进行评价, 包括 口头语言描
述评价和书面语言描述评价,对鼓励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崔老师这种评价方式是 ( ) 。
A.量性评价 B. 质性评价 C.多评价主体 D. 综合评价 26.
程。
( ) 是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教学活动过程和结果,通过表达沟通、价值判断和调整行为 导向的系列过
A.美术教学总结 B. 美术教学反馈 C. 美术教学评价 D. 美术教学反思
二、简答题 (共 4题,每题 7分,共 28分)
27. 西方艺术是怎样向现代化转化的 ?转化动力是什么 ? 28. 请叙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美术课程的教材编写建议。 29. 多主体评价的内涵是什么 ? 30.
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 》中书法模块的“学习活动建议”,从书法鉴赏、书法知 识理解、材
料工具应用及创作实践等方面谈谈如何开展教学活动 ?
三、案例分析题 ( 共 2 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
31. 在上《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这一课时,赵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大量的中国山水画和西方 山水画图片给
学生进行观赏, 并对所有的图片的创作背景及内容进行了讲解, 学生由最开始的兴趣盎 然变为索然无味,整个课堂死气沉沉 ; 王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先是展示了大量的图片给学生欣赏,然 后挑选出一张中国山水画和一张西方风景画, 从两张图的颜料和构图进行讲解。 随后随机挑选出一张 画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进行鉴赏, 再请小组代表分享对画作的感悟。 在课程最后以提问的方式带着学生 回顾知识点,接着布置课后作业从而结束课程。
请对两位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