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选A。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As和B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同时注意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8.在复盐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NH4++SO42-+Ba2++OH-= BaSO4↓+ NH3·H2O
B.Al3++ 2SO42-+ 2Ba2++ 4OH-= 2BaSO4↓+ AlO2- + 2H2O C.2 Al3++ 3SO42-+ 3Ba2++6OH-= 3BaSO4↓+ 2 Al(OH)3↓ D.NH4++ Al3++SO42-+ Ba2++ 4OH-= BaSO4↓+ Al(OH)3↓+NH3·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Al3++3OH-=Al(OH)3↓,在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开始时,发生反应为SO42-+Ba2+=BaSO4↓,当Al3+沉淀完全时,SO42-未完全沉淀,此时溶液含有硫酸铵;再滴加Ba(OH)2,生成BaSO4沉淀,发生反NH4++OH-=NH3?H2O,应为SO42-+Ba2+=BaSO4↓,所以沉淀质量继续增加;当SO42-完全沉淀时,生成Al(OH)3、硫酸钡沉淀、一水合氨;再滴加Ba(OH)2,氢氧化铝逐渐溶解,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逐滴加入Ba(OH)2溶液,氢氧根离子先与氯离子反应,故A错误;
B.以1∶2反应时,硫酸根离子、铝离子均转化为沉淀,同时生成一水合氨,故B错误;
C.以2∶3反应时,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铝和硫酸铵,离子反应为2Al 3++3SO42-+3Ba2++6OH-=3BaSO4↓+2 Al(OH)3↓,故C正确;
D.以1∶2反应时,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铝和一水合氨,离子反应为NH4++Al
3+
+2SO42-+2Ba2++4OH-=2BaSO4↓+Al(OH)3↓+NH3?H2O,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为铵根离子和铝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的确定。 9.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鉴别NaCl和Na2SO4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大理石分解产物 D.探究燃烧条件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硫酸银沉淀和硝酸钠,因此不能用硝酸银鉴别氯化钠和硫酸钠,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气球中,产生浮力,会导致天平不平衡,因此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不能验证生成的氧化钙,故C不符合题意;
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和氧气接触,该实验可以验证燃烧的条件,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10.化合物M(如图所示)可用于制备各种高性能防腐蚀涂料。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占据三个不同周期,W与Z的质子数之和是X的2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Z>X
B.X元素的族序数是Y元素的2倍 C.工业上电解熔融Y2X3化合物制备单质Y D.W与X形成的所有化合物都只含极性共价键 【答案】D 【解析】 【分析】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占据三个不同周期,则W为第一周期主族元素,W为H,Z应为第三周期主族元素,根据化合物M的结构简式可知,Z可形成3个单键和1个双键,因此,Z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Z为P,W与Z的质子数之和是X的2倍,X的质子数=为O,根据化合物M的结构简式,Y可形成+3价阳离子,则Y为Al,以此解答。
15?1
=8,则X2
【详解】
A. X为O,第二周期元素,Y为Al,Z为P,Y、Z为第三周期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原子半径:Y>Z>X,故A正确;
B. X为O元素,第ⅥA族元素,Y为Al元素,第ⅢA族元素,X的族序数是Y元素的2倍,故B正确; C. X为O,Y为Al,Y2X3为Al2O3,工业上制备单质Al的方法为电解熔融Al2O3,故C正确; D. X为O,W为H,W与X形成的化合物有H2O和H2O2,H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氢元素和氧元素可以形成水,含有极性键,或是过氧化氢,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11.实现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是( )
A.干电池 B.电解水
C.【答案】A 【解析】 【详解】
太阳能热水器 D.水力发电
A.干电池属于原电池,原电池向外提供电能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 B.电解水,电能转变为化学能,故B错误;
C.太阳能热水器,是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热能,故C错误; D.水力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应为原电池装置,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设计原电池必须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且该反应必须是放热反应;注意把握常见能量的转化形成。 12.关于下图所示各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是原电池,总反应是:Cu + 2Fe3+= Cu2++ 2Fe2+
B.装置①中,铁做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3++ e-= Fe2+ C.装置②通电一段时间后石墨Ⅱ电极附近溶液红褐色加深
D.若用装置③精炼铜,则d极为粗铜,c极为纯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该装置是原电池,由于Fe比Cu活泼,所以铁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Fe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Fe3+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池总反应式为Fe+2Fe3+=3Fe2+,选项A错误;
B.该装置是原电池,铁作负极,负极上Fe失电子生成Fe2+,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选项B错误; C.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吸附正电荷,所以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向负电荷较多的阴极移动,因此装置②中石墨Ⅱ电极附近溶液红褐色加深,选项C正确;
D.由电流方向判断a是正极,b是负极,则c是阳极,d是阴极,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所以c为粗铜,d为纯铜,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3.L氨气完全反应,工业上将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铂铑合金网发生氨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况下V 并转移n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 ) A.
11.2n 5VB.
5V 11.2nC.
22.4V 5nD.
22.4n 5V【答案】D 【解析】 【详解】
氨气与氧气发生了催化氧化反应:4NH3+5O2推出为NA=22.4n/5V。答案选D。
14.R是合成某高分子材料的单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Vn:4NO+6NO,可知4NH3~20e,即4:20=,22.4NA-
A.R与HOCH2COOH分子中所含官能团完全相同 B.用NaHCO3溶液可检验R中是否含有羧基 C.R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D.R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4种 【答案】A 【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