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港口生产统计的主要指标要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19:14:0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平均每百TEU装卸(小时/百TEU)=装卸作业时间÷装卸货物数量×100 10.平均每艘船舶载重(箱)量

指报告期内平均每艘在港停泊船舶的载重(箱)量。计算单位:吨/艘次、TEU/艘次。

计算公式:平均每艘船舶载重(箱)量(吨/艘次、TEU/艘次)=停泊船舶载重(TEU)量÷船舶停泊艘次

11、平均每次作业船舶载重(箱)量

指报告期内,平均每次作业的在港停泊作业船舶载重(箱)量。计算单位:吨/艘次、TEU/艘次。

计算公式:平均每次作业船舶载重(箱)量(吨/艘次、TEU/艘次)= 作业船舶载重(箱)量÷船舶作业艘次

12.平均每艘船舶装卸货物数量

指报告期内平均每艘在港停泊船舶的装卸货物数量。计算单位:吨/艘次、TEU/艘次。

计算公式:平均每艘船舶装卸货物数量(吨/艘次、TEU/艘次)=装卸货物数量÷船舶停泊艘次

13、平均船时量

指报告期内平均每艘在港停泊船舶每小时所装卸货物的数量。计算单位:吨/艘时、TEU/艘时。

计算公式:平均船时量(吨/艘时、TEU/艘时)=装卸货物数量÷船舶停泊总艘时

14、班轮始发准班率

指报告期内班轮准班发航航次数与其总航次数之比。计算单位:%。 计算公式:班轮始发准班率(%)=准班航次数÷总航次数×100% 八、进出港船舶统计

凡进、出港区并在港内停泊,其总吨在5吨位及以上或总载重量在10吨及以上的各种运输船舶、工程技术船舶等,不论船籍,是否装卸货物或上下旅客,均纳入统计范围。包括来港避风的船舶,从事商业性运输或作业的军用、公安、体育运动及渔业船舶:不包括本港从事港务工作的船舶,以本港为基地或在本港从事基建施工、航道疏浚、打捞救助的工程技术船舶,尚未取得船舶证书专为试航而进出港口的新造船舶,已缴销船舶证书专为进港解体(即拆船)的各种已报废的船舶,商港、渔港混合港口停靠渔港码头的渔船,以及商港、军港混合港口停靠军用码头的军用船舶。

进出港船舶按船舶承运货物的贸易性质分为外贸和内贸船舶;按船舶国籍分为外国籍和本国籍船舶;此外,还可按船舶类型、载重量和所装载的货物类型等分组。

船舶总吨是指根据船舶丈量规范的规定,丈量出船舶所有大舱、房间等围蔽

9

场所的总容积,减去规范中规定免除的部分(容积),如船舶驾驶室、双层底、公共卫生用的舱室等,以2.83立方米为1吨计算出来的吨位。“总吨”表示船舶的大小。

若发生海事,则以此为计算赔偿的依据。因此,沿海、远洋船舶需要计算“总吨”。

船舶有效容积是指从船舶总吨中减去船员处所、机舱处所等不能用宋载运旅客、货物的容积(吨位),得到船舶的容积。

1、进出港船舶数

指报告期内进、出港口船舶的实际数量。计算单位:艘次。 2、进出港船舶登记总吨

指报告期内以进出港口船舶总容积计算的吨位数量。计算单位:吨位。 3、进出港船舳登记净吨

指报告期内以进出港口船舶有效容积计算的吨位数量。计算单位:吨位。 4、进出港船舶总载重(箱)量

指报告期内进出港口船舶达到设计满载时可载运的实际重量(箱位量)数。计算单位:吨位、TEU。

船舶总载重量包括货物、人员及其行李、粮食及供应品、淡水、燃料、润滑油等的重量,但不包括固定压载、备件、机器和管系中的液体的重量。相当于满载排水量减去空船排水量。反映船舶具有的总载荷能力。

计算公式:总载重量=满载排水量-空船排水量 5、进出港船舶船员数

指报告期内所有进、出港口船舶的船员人数。计算单位:人。 进出港船舶统计以船舶登记证书上记载的为准。 九、码头泊位运用统计 1、码头泊位日历小时数

指报告期内生产用码头泊位在册日历小时数。计算单位:小时。 2、码头泊位占用小时数

指报告期内生产用泊位各种船舶实际停靠占用泊位的时间。计算单位:小时。 计算码头泊位占用小时数时,以既定的泊位个数为依据,即一个泊位在同一时间无论停靠几艘船舶只能计算一个泊位占用时间。当一个泊位相继停靠二艘及以上船舶时,其占用时间,从第一艘船舶靠泊系妥第一根缆绳时起,计算到最后一艘船舶离泊解完最后一根缆绳止,仍按一个泊位占用小时计算。当一艘船舶停靠相邻两个泊位时,应以该船停靠码头时间乘以2作为该两个泊位的占用时间。其余情况以此类推。

外档作业船舶,一律不计算泊位占用时间。 3.码头泊位占用率

指报告期内船舶停靠码头泊位占用小时数占码头泊位日历小时数的比重。计

10

算单位:%。

计算公式:码头泊位占用率(%)=码头泊位占用小时数÷码头泊位日历小时数×100%

4、码头泊位作业小时数

指报告期内码头泊位占用时间中进行装卸作业及旅客上下船时间。包括装卸开工前后准备、完工后结束时间、装卸作业时间、补给燃物料和淡水以及其他辅助作业时间。计算单位:小时。

5、码头泊位作业率

指报告期内码头泊位作业小时数占码头泊位日历小时数的比重。计算单位:小时。

计算公式:码头泊位作业率(%)=码头泊位作业小时数÷码头泊位日历小时数×100%

6、单位码头泊位长度吞吐量

指报告期内每单位码头泊位长度所完成的吞吐量。计算单位:吨/米、TEU/米。

计算公式:单位码头泊位长度吞吐量(吨/米、TEU/米)=码头泊位吞吐量÷码头泊位长度

7、码头泊位通过能力利用率

指报告期内码头泊位实际完成的货物吞吐量与该码头泊位通过能力的比值。计算单位:%。

计算公式:码头泊位通过能力利用率(%)=码头泊位吞吐量÷码头泊位通过能力×100%

码头泊位运用情况统计的原始资料为船舶动态卡片或调度日志。 十、装卸机械运用统计 1、日历台时

指报告期内装卸机械在册日历小时数,包括完好台时和非完好台时。计算单位:台时。

计算公式:日历台时(台时)=∑(每种装卸机械台数×在册日历小时数) 2、完好台时

指报告期内装卸机械技术状态良好可供使用的台时数,包括工作台时和停工台时。计算单位:台时。

计算公式:完好台时(台时)=日历台时-非完好台时=工作台时+停工台时 3、非完好台时

指报告期内装卸机械技术状况不良,不能从事装卸和其它作业的台时数。包括在修、待修、待报废及作业过程中一小时以上的故障修理台时。计算单位:台时。

4.工作台时

11

指报告期内装卸机械在完好台时中实际进行装卸作业和辅助作业的台时数。包括装卸机械转移工作场地的途中行驶时间。计算单位:台时。

计算公式:工作台时(台时)=完好台时一停工台时=装卸作业台时+辅助作业台时

5、停工台时

指报告期内装卸机械在完好台时内未进行装卸工作的台时数包括无任务、停电以及因自然环境原因造成的停工时间。计算单位:台时。

6、作业台时

指报告期内装卸机械在工作台时中实际从事装卸作业的台时数。计算单位:时。

7、完好率

指报告期内装卸机械完好台时占日历台时的比重。计算单位:%。 计算公式:完好率(%)=完好台时÷日历台时×100% 8、工作率

指报告期内装卸机械工作台时占完好台时的比重。计算单位:%。 计算公式:工作率(%)=工作台时÷完好台时×100% 9、作业率

指报告期内装卸机械作业台时占工作台时的比重。计算单位:%。 计算公式:作业率(%)=作业台时÷工作台时×100% 10、利用率

指报告期内装卸机械工作台时占日历台时的比重。计算单位:%。 计算公式:利用率(%)=工作台时÷日历台时×100% 11、作业量

指报告期内装卸机械在装卸作业过程中所操作完成的货物数量。在同一操作过程中,由数台机械联合作业完成一吨货物(TEU)装卸,则每台机械分别计算一个作业量。计算单位:吨、TEU。

12、台时产量

指报告期内装卸机械平均每一装卸作业台时所完成的作业量。计算单位:吨/台时、TEU/台时。

计算公式:台时产量(吨/台时、TEU/台时)作业量÷作业台时 装卸机械运用统计的原始记录为装卸机械作业票。 十一、仓库、堆场运用统计 1、平均容量

是指报告期平均每天拥有的仓库、堆场的货物堆存能力。计算单位:吨 计算公式:平均容量(吨)=∑报告期每日容量÷报告期日历日数=∑(每天有效面积×单位面积堆存定额)÷报告期日历日数

2、货物平均堆存期

12

指报告期内每吨(TEU)货物平均在仓库、堆场堆存的天数。计算单位:天。 计算公式:货物平均堆存期(天)=货物堆存吨(TEU)天数÷货物堆存数量 3、平均堆存货物量

指报告期内仓库、堆场平均每天堆存的货物数量。计算单位:吨/天、TEU/天。

计算公式:平均堆存货物量(吨/天、TEU/天)=货物堆存吨(TEU)天数÷日历天数

4.库场利用率 指报告期内仓库、堆场的平均堆存货物数量与库场平均堆存能力的比值,反映仓库、堆场能力的平均利用程度。计算单位:%。

计算公式:库场利用率(%)=平均堆存货物数量÷平均堆存能力×100% 5、容量周转次数

指报告期内仓库、堆场容量平均堆存货物的次数。计算单位:次。 计算公式:容量周转次数(次)=货物堆存数量÷平均堆存能力=日历天数÷货物平均堆存期×库场利用率

6、单位面积堆存量

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平方米仓库、堆场有效面积实际堆存货物数量。计算单位:吨/平方米、TEU/平方米。

计算公式:单位面积堆存量(吨/平方米、TEU/平方米)=堆存货物数量÷平均有效面积

其中:平均有效面积(平方米)=(期初有效面积+期末有效面积)÷2 7.单位容积存储量

指报告期内平均每立方米油罐、液化气罐、圆筒仓有效容积实际存储的货物数量。计算单位:吨/立方米。

计算公式:单位容积存储量(吨/立方米)=存储货物量÷平均有效容积 其中:平均有效容积(立方米)=(期初有效容积÷期末有效容积)÷2 库场运用情况统计的原始资料为货物进、出库单和库场日报表。

13

搜索更多关于: 港口生产统计的主要指标要点 的文档
港口生产统计的主要指标要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91b039pnb3blzb1bwa62p7v43zg7t00hv3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