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关于我国预付式消费存在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的调研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23:39: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关于我国预付式消费存在问题、产生原因及

解决对策的调研报告

预付式消费是指消费者事先与商家达成协议,支付一定数额的消费款,取得会员卡等预付消费卡或凭证,商家则凭消费卡或凭证提供服务,并按照双方约定的折扣、附赠等提供优惠,相应消费额则从预付消费卡或凭证中扣除,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先付款,后消费。近年来,因预付式消费给消费者带来了较大的实惠和方便,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从而越来越多的经营者纷纷以“会员”名义,推出各种美容卡、健身卡、洗衣卡、洗车卡、超市购物卡、生日蛋糕卡等。然而,预付式消费方式在给消费者带来实惠的同时,也被无良经营者所利用而让消费者上当受骗。该经营方式一般都是采用先付款后接受服务,付款后消费者便处于被动地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消费者的善良,使不少的消费者受骗上当,我工商机关近年来接到关于预付式消费投诉的案例也在逐年增多。为此,巩义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专门针对当前预付式消费存在的问题组织了一次调研。此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4份,访谈相关消费者30人,走访预付方式经营实施相关商户40家。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预付式经营行为与消费的现状及问题。

1.主体资格低槛化。由于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并未在预付费经营的资金规模、信用状况等主体资质上设置门槛,导致市场上预付费发卡主体混乱,实力参差不齐,信用良莠并存。经营者盲目大量发卡,客户数量激增而实际服务能力和软硬件条件无法承受,导致各种消费

纠纷的出现。

2.涉及行业辐射化。预付费经营已经成为服务行业的普遍现象,涵盖了零售百货、超市、餐饮、娱乐、通信、旅游、保健、水电煤、网购等几十个行业及领域。预付卡名称也五花八门:如贵宾卡、会员卡、积分卡、购物卡、美食卡、礼品卡、银通卡等,一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已经成为了预付费经营模式的主力军。

3.用卡范围狭窄化。当前市场上绝大多数预付卡发售与使用都采用封闭式模式,由经营者自行发售,只局限于在发卡主体经营场所或合作连锁单位使用,个别甚至在分店之间也不能通用。预付卡对于消费者来说也仅起到了代替现金的作用,用卡范围与用途相对狭窄,在实际使用中受到商家的种种限制。

4.隐性融资目的化。深入调查发现,发售预付卡已成为美容美发、健身等行业公开的融资渠道。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经营者普遍以分店连锁等模式进行市场扩张,而发行预付卡正好弥补了资金的不足。个别无良商家借此以优惠为名,以融资甚至恶意圈钱为目的大量发卡,所获资金用来开设分店或其他投资,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就关店大吉甚至卷款逃跑。

5.消费争议群体化。预付卡发卡量不断扩大,预付费消费群体不断膨胀,预付费消费争议从个别向群体快速蔓延,群体性、突发性的争议日益增多,常常出现针对某一商家的投诉集中爆发的现象,极易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发。

6.消费风险高危化。一是经济损失扩大。商家服务缩水严重,

变相加剧消费者的经济损失。消费者购买的预付卡面值也越来越大,为大额损失埋下隐患。二是不平等地位加剧。商家完全处于压倒性的强势地位,各种形式的霸王条款、不提供消费凭证、办卡前未尽充分说明义务、迁址歇业不提前告知等不合理做法,严重侵犯了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选择权、知情权。三是个人信息安全难保。部分商家对消费者办卡的个人信息采用计算机化管理,却没有采取相应的系统安全保护。还有些商家仅做简单的纸质登记,管理不到位,随意摆放。更有甚者,为获取利益而擅自将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或是用于商业活动,侵犯消费者隐私权。四是社会信用危机潜伏。预付卡消费建立在企业信用基础上,商家以企业信誉作为保证来发卡,消费者基于对商家的信任购买预付卡,一旦经营者失信,消费者是风险的唯一承担者,如经营者实施预付式经营后,由于经营不善而关门或转让他人。消费者找不到人,后者又不认可,而无法继续使用预付卡。五是服务质量下降。有一些规模较大的预付式消费经营户,由于预付式消费优惠较大,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然而服务跟不上,设备投入少,造成服务质量明显下降。频繁的、群体的预付式消费争议极易引发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甚至激发社会矛盾。

二、 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1.法律法规缺失导致经营无序监管真空。

目前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内没有针对预付式消费的法律规范,导致预付式消费无序混乱发展。一是源头管理无处下手。法律未规定发卡主体的资质、发卡数量、发卡限额、法律责任等,导致工商

部门无法从源头上对预付式消费市场主体进行有效管理。二是执法监管无据可依。法律未规定预付式消费市场的监管主体、监管责任及处罚措施,工商部门对这一经营行为没有法定监管权,无权干涉商家的发卡行为,只能在调解纠纷的层面对这类经营行为进行引导、规范。三是群众维权无法保障。工商部门在调解预付式消费纠纷时只能依据《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一般规定,无法依法对经营者作出实质性处罚,消费者想要通过此二法保障消费权益难度很大。

2.信用机制未健全导致失信行为失去约束。

信用机制未健全是预付式消费纠纷增多的直接原因。一方面,失信惩罚机制的缺乏,使商家失信成本极为低廉,无法引起他们对企业信用的足够重视,不能形成良好的信用道德习惯。另一方面,信用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没有全国联网的个人、企业信用查询系统,造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普通消费者仅能凭个人经验和经营者的自我宣传来选择商品与服务。信用机制的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消费者在选择预付式消费时的盲目性,助长了不良商家不诚信经营的侥幸心理。

3.契约漏洞导致消费者维权举证艰难。

在预付式消费中,消费者与经营者形成的是一种消费服务合同法律关系。但大多数消费者在办卡时都没有与经营者签订涉及服务细节的书面合同,仅有一张具有合同性质的预付卡为凭。但这张卡的法律效用相当有限,徒有合同的形式而没有记录合同的任何条款细节,并且卡上普遍印有“解释权归本店所有”等霸王条款,规避商家责任,

关于我国预付式消费存在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91ux47jvg2b61z989l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