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word完整版)2018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0 7:05: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 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 。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收集装置为 .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 加热 ② 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 熄灭酒精灯 ⑤ 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 ⑥ 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 。 (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 ;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 ,气体应从装置的 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 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 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 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 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 (填选项)。 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 ,装置C的作用

1

是 。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 ,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 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 加热氧化铜 ② 检验氢气纯度 ③ 停止加热 ④ 通入氢气 ⑤ 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

5、常见物质的检验和吸收(除去):①CO2的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方程式: ; CO2的吸收:NaOH溶液,方程式: 。

②检验水的生成:无水硫酸铜,现象: 。吸收水:浓硫酸,生石灰或氢氧化钠。 ③检验酸:a、加紫色石蕊溶液,变 ;b、加活泼金属,现象为 ,方程式: c、加入碳酸钠,现象为 ,方程式: 。 d、检验氯化氢或Cl-也可用硝酸银溶液,方程式: 。

④检验碱:a、加无色酚酞,变 ;b、加入氯化镁(出现 )或氯化铜(出现 )。 6、有一混合气体的成分中可能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探究混合气体的成分.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证明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的现象是 ;若B中澄清石灰水出现 现象,则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的现象是 。 (2)若混合气体中含有CO,在F处尚缺少的实验仪器的名称是 ,目的是 。 (3)如果将上述装置中的A,B交换.则不能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 。 二、催化剂的探究

7、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结论或总结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各步骤结论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总结 取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木条但是 .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不复燃 反应方程式为: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实验二 没有明显现象 分解的入带火星的木条 催化剂 实验一 实验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 过氧化氢的分解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2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是将实验三反应前和反应后的二氧化锰进行称量,其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 .其目的是验证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寻找新的催化剂”课题时,发现将生锈的铁钉放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也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于是,他们对此展开探究: (1)提出问题:什么物质是该反应催化剂?

(2)设猜想与假设:下面是组内两位同学所作的猜想,请你完成小华的猜想。 【假设一】小芳同学:铁钉表面的氧化铁是H20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假设二】小华同学:铁钉里的 是H20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3)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I:把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加入到装有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 实验Ⅱ:取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 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 (4)讨论交流: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芳的“实验I”还不能够确切的说明氧化铁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理由是: 。

请你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证明其中的某一点理由: 。 三、粗盐的提纯

9、某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以下是除去食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的实验流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假设一成立 无现象 假设二 (填“成立”或“不成立”)

根据流程图回答:

(1)操作Ⅰ的名称是 ,加入的试剂A是 ,沉淀是 ; (2)写出NaOH与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加入试剂B为 ,其目的是 ; (4)蒸发结晶时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 . 六、燃烧的条件

10、纸火锅在京城悄然兴起,这种纸火锅精巧漂亮,白色的底衬着火锅食料,干净、醒目;纸火锅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

(1)纸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 。

(2)人们常使用固体酒精做为纸火锅加热的热源。小刚观察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固体酒精。服务员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无意中发现,将饮用的某品牌碳酸饮料所放出的气体喷在了燃烧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 【猜想与假设】根据上述现象推测,该气体是_________,该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物学家邓肯在4米深的水下手擎火炬潜泳3分钟,利用镁在氧气中燃烧创造了“水火交融”的奇观,实现了火炬的水下传递

材料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珠峰火种灯”借助一种特殊的固体炭柱燃料缓慢燃烧,“珠峰火炬”则应用了航天燃烧

3

技术,实现了火炬在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的传递. (1)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A) ;(B) ;(C)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2)分析火炬在水中燃烧的情况,回答:

①水中火炬能保持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的原因是 ; ②火炬中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珠峰火种灯”中固体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点燃的镁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回答:①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从这个反应,谈谈你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新认识 .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1.有可燃物 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设计与实验] 验证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对比实验 实例:加热烧杯,烧杯不可燃 常温放置蜡烛,蜡烛不燃烧 点燃蜡烛,蜡烛在空气中持续燃烧 [得出结论]猜想正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 个条件,只要破坏 个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反思质疑1]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查阅资料1]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细铁丝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磷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表达与交流]根据上述内容和课本中对“燃烧”的描述,你认为 叫做燃烧. [反思质疑2]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

[查阅资料2]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炭粒生成的CO2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

4

(word完整版)2018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92ue5xfdp7l7tx29ybm0wacw0f2i000gd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