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3北魏孝文帝改革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18:43: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考 地理 历史

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4分)

解析:本题考查唐太宗对谱牒的改革,涉及改革的内容和作用。第(1)问,可直接依据材料信息回答,如“唐太宗下令”说明谱牒的修改由朝廷主持;“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说明入选范围扩大;“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说明唐太宗否定了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皇族”“外戚”“文武大臣”等跻身“高门”说明新的门第标准建立等。回答第(2)问,依据上述内容,结合唐朝史实和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从加强皇室地位、稳定统治秩序、抑制旧士族影响、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成果等方面综合分析归纳。

参考答案:(1)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

(2)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制旧士族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和时期,北魏仿周礼重制祭祀之礼,造名堂、营太庙,反复争论推敲祭礼的各种细节,有意识地强调祭祀之礼作为宗族结合精神支柱的特征……礼入于法,创制阐礼,礼是儒家处理家庭宗法关系的准则,孝文帝以律阐礼,使之具有强制性约束力。他加重对不孝罪的惩罚,认为“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而律不逊父母,罪止髡刑”……创立了存留养亲制度……规定:“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老,更无成人子孙,又无期亲者,仰案后列奏以待报,著之令格。”……孝文帝则把刑罚目的由“以刑刑民”转向“以刑禁民”,把用刑“参详旧典,务从宽仁”作为法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北魏法制自此由严酷向宽缓转折。

——摘编自刘成江《阐述孝文帝法制改革的措施和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孝文帝法制改革的历史影响。(6分)

高考 地理 历史

参考答案:(1)重视礼仪教化、慎刑罚;礼法结合。

(2)推动了北魏的社会进步,加速了北魏社会封建化的进程;隆礼、重教、明法三环配合,促进了北魏法制的儒家化;客观上有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交融,有助于消除南北统一在政治法律、文化心理等方面的隔阂。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寅恪先生曾指出:“汉人与胡人之区别,在北朝时代文化较血统尤为重要。凡汉化之人即目为汉人,胡化之人即目为胡人,其血统如何,在所不论。”笔者赞同这种观点。北魏丧礼的汉化属于文化领域的变革,它是促进鲜卑族和北魏境内其他少数民族对汉民族心理认同的因素之一,标志着汉化的广度和深度。丧礼的汉化同整个汉化改革一样,并非始于北魏孝文帝,此前的丧礼就已经受到了汉族儒学的影响。

——《丧礼改革视野下的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

(1)除了“丧礼”外,在文化领域促进北魏对汉民族心理认同的因素还有哪些?(6分) (2)笔者赞同陈寅恪先生的什么观点?请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加以说明。(6分) 参考答案:(1)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

(2)观点:文化关系重于血统关系。说明:孝文帝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鲜卑族成功实现了封建化,文化关系战胜了血统关系。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桑蚕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据《魏书》卷一百一十译编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两次土地制度改革的特征以及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6分) (2)较之于商鞅变法时期的土地制度,材料二中,北魏的均田制有何积极意义?谈谈你对“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1)特征:商鞅变法:变土地国有制为土地私有制,土地可自由买卖;北魏均田制:用来均田的土地属国有,授田后,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限制买卖。影响:都促进了社会

高考 地理 历史

的封建化进程。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土地兼并。认识:商鞅变法后,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固有的一种现象,其根源是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会加剧社会矛盾,影响封建政权的巩固,封建统治者往往对土地兼并采取打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现象,但无法根除。

15.(2017课标全国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同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8分)

解析:本题考查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第(1)问,由材料“法令明审,科条简要”“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删繁就简”“刑同简要,疏而不失”可得出“刑罚减轻”“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等结论。第(2)问,“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法律常识进行思考回答,要注意从对法律本身和对社会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参考答案:(1)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

(2)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3北魏孝文帝改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94sl7kg057yogl1itk20zdc523y3q00i1z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