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学期《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适用年级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后士郭小学 五年级 课程类型 总课时51 必修课程 设计日期 设计教师 2015、8 徐红伟 小数乘法, 小数除法, 简易方程, 位置,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 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 方程。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 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 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 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 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 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 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 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 两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 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 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 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 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 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 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 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 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 元, 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另一方面, 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 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 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 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 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 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 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安排了两个数 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 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 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 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课程目标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 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 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实施内容 小数乘法 课时安排 8课时左右 2课时 11课时左右 3课时左右 3课时左右 9课时左右 课程内容 位置 小数除法 可能性 简易方程 多边形的面积
1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总复习 ㈠教学方式 4课时左右 4课时左右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㈡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㈢实施对策 1.加强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1)内容的呈现、展开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了探索性, 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用字母表示数的教材编排,从学生熟悉的探索 规律入手,由符号表示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 示数的优越性。教学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一个量时,增加了开放性 和探索性。 (2)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生动直观地呈现解方 程的原理。长期以来,在小学阶段教学简易方程,方程变形的主要依 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 这样的教学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因而易于理解,但是却不易与中 学的教学衔接, 到了中学还需要重新学习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 的同解原理解方程。现在,根据《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 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加强中 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而且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 将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学解方程时,例 题的内容都是由实际问题引入方程,在现实背景下求解方程并检验。 这样处理有助于学生理解解方程的过程也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与现 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观察物体”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让学生通过观察几何形体,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 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不能一次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能正确 辨认从正面、 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物体及一组立体图 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同时,练习对 从不同方向观察得到的图形表象,结合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从 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则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理解了面积的概念,会计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基础 上,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形成有关多边形 面积的系统知识。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 过程,使学生得到较多的有关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 首先,每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 自主探索得到。 其次,按照知识学习的先后顺序,逐步提高探索的难度和要求。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就直接让学生试着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 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到梯形面积的计算时,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学过 的方法自己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第三,研究每一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材均没有给出推导 的过程,以便于学生从多种途径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从而给教师和 学生都留以较大的创造空间。 3.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 的思维习惯。 有 效 性 评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注重对平时作业的评价,在家校联系单上及时给与表扬; 2、以四人小组为评价小组,分阶段评价学生的数学课堂表现; 3、重视对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布置,并对成效好的同学给以及时表扬,树立榜样; 有效利用“数学之星”的评比机制,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二)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1、每课时教学内完成后及时进行知识检测与补缺。 2、本单元结束后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竞赛(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实施过程 2
价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3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适用年级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后士郭小学 五年级 课程类型 总课时 必修课程 8课时 设计教师 设计日期 徐红伟 2015、8 本学期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 从学生方面看,我所任教的五年级一班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比过去有很大的进步。全班共有学生62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学生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本单元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运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推广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等内容。 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能足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与原义务教材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课 程 目 标 (1) 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 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 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1.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迁移的思想,运用旧的知识来解决新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推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检验的习惯。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课 程 内 容 实施内容 小数乘法 复习 课时安排 6课时左右 2课时左右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