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发达的历史与现实成因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且被誉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思辨的文化传统、手工艺发展历史、马丁路德的“天职观”,以及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等,造就了德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风气。文章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高度发达的历史性与现实性成因的初步探究,寻找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德国 职业教育 双元制 文化传统 师傅制
德国前总理科尔曾说过:“发达的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战后崛起的关键。”其先进的“双元制”成为许多国家效仿或复制的职教模式。纵观德国社会发展过程,处处都体现着国民对劳动尊重、对技术严谨、对生活务实的态度。这些良好的民族性,不仅深深地影响德国国民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是促进了全民重视职业教育价值观的形成。德国职业教育的起源、发展与崛起可归因于如下几个方面。
一、德国职业教育高度发达的历史与现实成因
(一)思辨性的文化传统塑造了德国人重科学的教育价值观
德意志民族的文化源头是古希腊文化。古希腊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和相对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使贵族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从事纯粹的思辨活动,由此形成了古希腊重思辨的文化氛围。这一传统不但推动了希腊民族思辨精神的发展,也广泛、持续地影响着西方的文化发展。源于古希腊的德意志民族文化,注重思辨也是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品质锻造了这个民族严谨而又深刻的科学思维能力。哲学家康德第一个把教育这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纳入“科学”认识范畴之中,认为教育方法应成为一种科学。哲学、教育学、语言学以及技术、工艺、操作技能、技能训练等一切有系统的知识都是科学,都应该被作为科学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德国人对科学的独到理解,促进了德国职业教育的理论日渐成熟,当19世纪中叶“务实、实证的自然科学观念和方法”得到德国社会普遍接受时,反映职业教育特征的“职业科学”便在德国思辨文化的土壤上得以发芽成长。这种传统的思辨文化使德国人产生了“现世色彩”的教育理念,摆脱了宗教注重“来世”的教育理念的束缚,充分肯定个人自主发展的可能性,坚定了德国青年选择职业教育的信心和勇气,以追求个体人格完善为人生最大目标。“德国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够顺利发展,与德国人对‘科学’的独特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