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本科学一年级第七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在观察中比较 (一)科学知识: 认识比较的含义。 学习 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改变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明白他们对结果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观察和比较的作用,培养学生利用他们进行认识活动的兴趣。 重点 难点 认识比较的含义。 感受观察和比较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播放侏罗纪公园的情境视频,说一说你看到了什吗? 2.老师把这几位恐龙朋友请到了教室(出示恐龙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朋友”他们有哪些特点?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并表达所看到的内容 观察特点,并表达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动态的视频,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通过一起展示不同的恐龙,能够引导学生潜意识的对他们的外貌进行对比,从而引出课题。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上 第二只恐龙:个头最大,脖子最长 第一只恐龙:尾巴最长 第三只恐龙:个头最小 讲授新课 这只大,那只小,这个长,那个短…… 为什么会有大小和长短之分呢? 之所以有大小、长短之分,用到的是一种方法——“比较”,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在观察中比较》 比较: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高下。 一、观察比较 1.要想比较这些恐龙,我们又见不到它们,怎么办呢? 2.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恐龙模型,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并排序。 要求:小组合作 仔细观察 多种方法 记录结果 3.汇报比较的方法。 回答问题 按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学生的语言自然地引出比较的课题 通过小组合作既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找出比较的特点 比较高矮 根据小组研究,汇报观察方法 通过汇报自己的观察记录,既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检查学生的观察结果 在学生补充其他小组的资料时,比较长短 比较胖瘦 注意:因为恐龙的体型是不规则的。所以,比较胖瘦的时候,要选择共同的标准,比如都比较腹部的胖瘦,或者都比较胸围等等 …… 汇报完,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二、研讨方法 1.我们是怎样比较的?比较的结果是什么? 补充汇报结果 既能丰富结论, 又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其他小组的汇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