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监课后习题汇总
第一章 绪论
1、 试分析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特点。(书上没有确切的答案)
答: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国家环境基础标准五类。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制定地方环境保护标准是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补充和完善,拥有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制定权限的单位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等不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地方标准通常增加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污染物项目,或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污染物浓度限值。所以,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与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关系在执行方面,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排放标准。各类行业的生产特点不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强度、方式差别很大。行业标准排放是针对特定行业生产工艺,产污、排污状况和污染控制技术评估、污染控制成本分析,并参考国外排放法规和典型污染源达标案例等综合情况后制定的污染排放控制标准;而综合排放标准适用于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所有领域。
2、 既然有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定和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答:国家标准是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标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对环境质量要求也不同,各地工业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构成污染的状况、类别、数量等都不相同;环境中稀释扩散和自净能力也不相同,完全执行国家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是不适宜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结合当地的地理特点,水文气象条件、经济技术水平、工业布局、人口密度等因素,进行全面规划,综合平衡,划分区域和质量等级,提出实现环境质量要求,同时增加或补充国家标准中未规定的当地主要污染物的项目及容许浓度,有助于治理污染,保护盒改善环境。
省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家环保总局备案,省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报国家环保总局备案。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1、 简要说明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答: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是:
(1) 对江、河、湖、库、渠、海水等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 对生产、生活等废(污)水排放源排放的废(污)水进行监视性监测,掌握废(污)水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为污染源管理提供依据;
(3) 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制定对策提供依据; (4) 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 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 (6) 对环境污染纠纷进行仲裁监测,为判断纠纷原因提供科学依据。 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是以如下国家标准为原则:
(1) 地表水监测项目的原则:①江、河、湖、库、渠:《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及《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②海水监测项目的原则:我国《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将水质分为四类; (2) 地下水监测项目的原则:《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 (3) 生活饮用水监测项目原则:《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4) 废(污)水监测项目的原则:《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1
(5) 其他行业用水水质监测项目的原则:农田灌溉用水:《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92);渔业用水:《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等。
2、 怎样制定地表水监测方案?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答:流过或汇集在地球表面上的水,如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沟渠中的水,统称为地表水。
1)制定过程:1)收集基础资料与实地调查; 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 3)采样时间 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4)采样及监测技术 的选择;
5)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 计划
对于河流设置三个监测断面:
(1)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被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
(2)对照断面:设在河流进入城市和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类非说流入处和回流处。
(3)控制断面: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口(区)下游,废水与江河水基本混匀处。
(4)削减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河流采样点的设置: 水 面宽≤50m 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 水面宽50~100m时,左右近岸有明显 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 时,设左、右、中三条垂线,如证明 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时,只在 水面下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不 足1m时,在1/2 水深处设采样点;水 深5~10m 时,在水面下0.5m 和河底 以上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 10m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 处、河底以上0.5m 处及1/2 水深处各 设一个采样点。
4、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
水样的保存方法:冷藏或冷冻保存法、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如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实例: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而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
化还原作用。
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PH值,防止金属的水解。
测定金属汞,可加入硝酸氧化剂,保持汞的高价态。
6、现有一废水样品,经初步分析,含有微量汞、铜、铅的化合物和痕量酚,欲测定这些组分的含量,试设计一个预处理方案。
答:取一份水样,加适量的硫酸和5%的高锰酸钾溶液,混均加热煮沸、冷却,滴加盐酸羟胺溶液破坏过量的高锰酸钾,加适量的EDTA掩蔽铜等共存离子的干扰,再加入双硫腙试剂,可以测定汞。
另取一份水样,加硫酸和硝酸溶液消解后,分成几份,分别加新亚铜灵试剂,用分光光度法测铜的含量;加双硫腙试剂用分光光度法测铅的含量。
另取一份水样,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常压蒸馏,蒸馏液用氨基安替吡林分光光度法测定酚
12、简要说明ICP-AES法测定金属元素的原理,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该方法有何优点? 答:测定原理:
2
当样品有进样器引入雾化器,并被氩载气带入焰炬时,则样品中的组分被原子化、电离、激发,以光的形式发射出能量。不同元素的原子在激发或电离时,发射出不同波长的特征光,故可以根据特征光的波长进行定性分析,元素的含量含量不同时,发射特征光的强度也不同,据此可进行定量分析。
流程:水样的预处理 → 配制标准溶液(试剂空白溶液)→ 调节仪器参数→ 试剂空白值的测定→ 水样的测定 → 读数 → 计算。
优点:准确度和精确度高、测定快速、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应用广泛。
14、说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化合物的原理,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
答:测定原理: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特征光强的变化与火焰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浓度有定量关系,故只要测得吸光度,就可以求出样品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流程:水样的预处理 → 配制标准溶液(试剂空白溶液)→ 调节仪器参数→ 试剂空白值的测定→ 水样的测定 → 读数 → 计算。
15、解:设稀释至50ml时水样中镉的含量为pxug 镉的标准加入量分别为0ug,10ug,20ug,40ug,
y = 0.0038x + 0.0420.20.180.160.140.120.10.080.060.040.020051015202530镉标准溶液加入量(ug)354045吸光度
公式y=0.0038x+0.042中,令y=0,x=11.053 ug 故水样中镉的含量11.053 ug
18、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和总铬?
答:六价铬的测定:在酸性介质中,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于540nm 进行比色测定,可以测定六价铬。
总铬测定:在酸性溶液中,将三价铬用高锰酸钾氧化成六价铬,过量的高锰酸钾用亚硝酸钠分解,过量的亚硝酸钠用尿素分解,然后加入二苯碳酰二肼显色,于540nm 进行比色测定。可测定总铬。
21、解:水样A:P>T/2
-氢氧化物碱度【OH】=(2P-T)ml×0.0200mol/L÷100ml×1000=90mg/L
2-碳酸盐碱度2【CO3】=2(T-P)ml ×0.0200mol/L÷100ml×1000=220 mg/L
-重碳酸盐碱度【HCO3】=0 水样B:P -氢氧化物碱度【OH】=0 2-碳酸盐碱度2【CO3】=2Pml×0.0200mol/L÷100ml×1000=560 mg/L -重碳酸盐碱度【HCO3】=(T-2P)ml×0.0200mol/L÷100ml×1000=212mg/L 水样C:P>T/2 -氢氧化物碱度【OH】=(2P-T) ml×0.0200mol/L÷100ml×1000=160mg/L 2-碳酸盐碱度2【CO3】=2(T-P) ml×0.0200mol/L÷100ml×1000=8mg/L 3 重碳酸盐碱度【HCO3】=0 水样D:P=0 -氢氧化物碱度【OH】=0 2-碳酸盐碱度2【CO3】=0 -重碳酸盐碱度【HCO3】=T ml×0.0200mol/L÷100ml×1000=254mg/L 25、用方块图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样中F-的装置,说明其测定原理,为何在测定溶液在加入TISAB?用何种方法测定可以不加TISAB,为什么? 答:原理:当氟离子选择电极(指示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参比电极)插入被测溶液中组成原电池时,其电池的电动势ε与氟离子活度的对数值成直线关系 . TISAB的作用是:消除标准溶液和被测溶液的离子强度差异,使二者的离子活度系数保持一致;络合干扰离子,使结合态的氟离子释放出来;缓冲ph的变化,保持溶液有合适的ph范围。 用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可以不加TISAB,因为此法测定时是酸性介质 27、简述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原理。 答:水样中加入次溴酸钠,将氨及铵盐氧化成亚硝酸盐,再加入盐酸和乙醇溶液,则亚硝酸盐迅速分解生成二氧化氮,用空气载入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测量该气体对锌阴极灯发射的213.9nm特征波长光的吸光度,与标准二氧化氮的吸光度比较,可测出氨氮的浓度。 水样中加入柠檬酸和乙醇,将水样中的亚硝酸盐氮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其余测定方法同上。 水样中加入盐酸,于70度下,用还原剂将硝酸盐氮反应分解生成一氧化氮,在214.4nm测吸光度,其余方法同上。 29、 简述COD、BOD、TOD、TOC的含义;对同一种水样来说,它们之间在数量上是否有一定的关系?为什么? 答:⑴COD,即化学需氧量,指在一定条件下,水中易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结果以氧的浓度(mg/L)表示。代表有机物的污染。 BOD,即生化需氧量,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TOC,即总有机碳,指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 ⑵它们在数量上没有特定的关系。因为COD以氧的浓度表示,和BOD一样,TOC则以碳的含量表示。 31. 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在应用上有何区别?二者在数量上有何关系?为什么? 答:(1)高锰酸盐指数是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是以重铬酸钾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常被作为地表水受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 (2)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是采用不同的氧化剂在各自的氧化条件下测定的,设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一般,重铬酸钾法的氧化率达90%,而高锰酸盐指数的氧化率为50%左右。 33、解:空白:当天的溶解氧浓度c1=(0.0125×9.25×1000×8)÷100=9.25mg/L 五天后的溶解氧浓度c2=(0.0125×8.76×1000×8)÷100=8.76mg/L BOD5=c1-c2=9.25mg/L-8.76mg/L=0.49 mg/L A:当天的溶解氧浓度c1=(0.0125×9.16×1000×8)÷100=9.16 mg/L 五天后的溶解氧浓度c2=(0.0125×4.33×1000×8)÷100=4.33mg/L BOD5=c1-c2=9.16 mg/L-4.33mg/L=4.83 mg/L 故稀释50倍水样的BOD5=(4.83 mg/L-0.49 mg/L)x49=212.66 mg/L B:当天的溶解氧浓度c1=(0.0125×9.12×1000×8)÷100=9.12 mg/L 五天后的溶解氧浓度c2=(0.0125×3.10×1000×8)÷100=3.10mg/L BOD5=c1-c2=9.12mg/L-3.10mg/L=6.02 mg/L 故稀释40倍水样的BOD5=(6.02 mg/L-0.49 mg/L)x39=215.67mg/L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1、 空气中的污染物以哪几种形态存在?了解它们的存在形态对监测工作有何意义? 答:空气中的污染物以分子状态和粒子状态存在。 2、 已知处于100.30kPa、10℃下的空气中SO2的体积分数为2X10-6,试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以mg/m3为单位表示的质量浓度。 4 -
相关推荐: